王維最有名的詩有哪些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山水田園詩王維的大多數詩都是山水田園之作,在描繪自然美景的同時,流露出閑居生活中閑逸蕭散的情趣。王維的寫景詩篇,常用五律和五絕的形式,篇幅短小,語言精美,音節較為舒緩,用以表現幽靜的山水和詩人恬適的心情,尤為相宜。
王維從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尋求寄托,他自稱“一 悟寂為樂,此生閑有余”(《飯覆釜山僧》)。這種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詩歌創作之中。過去時代不少人推崇王維此類詩歌,一方面固然由于它們具有頗高的藝術技巧,一方面也由于對其中體現的閑情逸致和消極思想產生共鳴。
王維生平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畫家。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于唐玄宗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第,為太樂丞。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天寶年間,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后,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
王維的藝術風格
王維的山水田園詩表現出鮮明的藝術格調,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已然成為世世代代文人騷客不時引用的寶貴素材。對于王維山水田園詩的畫意美,主要可從兩個方面加以概述。
一方面是層次美。王維的山水田園詩巧妙地運用了藝術構圖手法,在諸多詩歌中均得到了體現。例如,在《終南山》中,王維首先運用夸張的手法描繪了終南山的大輪,而這一輪廓只可遠觀,卻不可近視不然將使終南山喪失云霧繞的神秘美感;然后詩人身處終南山中,描繪了仿佛走在云端的景象;接著詩人又置身于終南山中峰,跳望遠處景色已經發生了變化,陽光照射下若隱若現的景象盡收詩人眼底;最后詩人筆鋒急轉去找尋投宿的居所,并找尋到對岸山間夫的身影。
詩人與糖夫的出現,與神移、清的終南山形成鮮明的對比,進而烘托出詩作的層次美。另一方面是色彩美。王維詩歌除具有層次美之外,還具有色彩美,他深知色彩的奧妙,用于創新,不為文體、題材所拘泥,吸納前人的經驗,大膽創新。例如,在《積雨輞川莊作》一詩中,“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黃”,詩人將大片濃綠的“漠漠”與蔥蔥濃綠的“陰陰”作對比,表現出極強的色彩對比效果。
山水田園詩派王維
王維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
王維,開元(唐玄宗年號,公元713—741年)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后,降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游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并稱“王孟”。
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