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童話故事有哪些
民間童話故事篇1:馬虎的來歷
大兒子見了問他畫的是什么,他說是虎,小兒子問他卻說是馬。
不久,大兒子外出打獵時,把人家的馬當老虎射死了,畫家不得不給馬主人賠錢。
他的小兒子外出碰上老虎,卻以為是馬想去騎,結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
畫家悲痛萬分,把畫燒了,還寫了一首詩自責:“馬虎圖,馬虎圖,似馬又似虎,長子依圖射死馬,次子依圖喂了虎。草堂焚毀馬虎圖,奉勸諸君莫學吾。”
民間童話故事篇2:臘八粥的來歷
從前人們家里窮,每到年終歲末,大人們便把一些紅棗、核桃、紅豆、小米等在臘月初八這天熬成粥,謂之為臘八粥。那么,為什么臘八粥會和佛教徒聯系起來了呢,中國人過臘八是怎么回事呢?
傳說,臘月初八是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在他得道成佛之前,為了苦求人生真諦他曾走遍名川大山。有一天,他走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因長途跋涉,饑餓難忍的他昏倒在地。這時,一位牧羊女趕來,把自己帶的雜糧干果剩飯用泉水煮成粥,一口一口的喂他,最后把他救活了。
后來,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靜坐沉思,于臘月初八得道成佛。
為了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佛門弟子于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臘月初八這天按照牧羊女熬粥投料的比例,如法炮制,熬成粥施舍給人們,最后由佛門善事擴展為民家習俗。
傳說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民間童話故事篇3:岳飛妙喻說人才
童話故事網 » 民間故事大全 » 岳飛妙喻說人才
岳飛妙喻說人才
2013-06-25 作者: 童話故事 35155人讀過 我要投稿
岳飛久經沙場,英勇善戰,對坐騎了解得很透徹,什么樣的馬是好馬,什么樣的馬是劣馬,他一看便知。一次,宋高宗和岳飛談起馬來,問道:“你認為什么樣的馬是良馬?良馬和劣馬的區別是什么呢?”
岳飛想了想說:“我以前有兩匹坐騎,都是上好的良馬。”
宋高宗問:“怎么看得出來是好馬?”
岳飛說:“那兩匹馬都食量很大,每天要喂幾擔草料,外加幾升豆子,還要選非常好的精飼料,稍稍差些,它們便不吃。除此之外,那兩匹馬喝的水也很講究,不清潔的泉水不喝。每次遛馬,先要給它們配戴好馬鞍,然后放開韁繩,看它撒開四蹄,奔跑起來。起初,并不很快,一溜小跑,跑出去約百里之外,開始加速,鬃毛乍起,頭高昂起,噴著響鼻,越跑越快,三個時辰,就能跑二百多里。長途奔跑之后,卸下馬鞍,毫無疲勞之感,既不出汗,也不氣喘,這就是好馬。”
宋高宗又問:“那么不好的劣馬又怎么樣呢?”
“劣馬食量要小得多,就比如我現在的坐騎,每天幾斤糧就足夠了,對食物的優劣,飲用水的質量都沒有什么特別的要求。每次遛馬,一騎上,便能感到馬毫無精神.韁繩還沒抖開,就懶洋洋地跑起來。跑不了百十里地,就氣喘吁吁,汗流滿面,一副疲憊不堪的樣子,這樣的馬當然算不得好馬。”
高宗說:“看來馬的好壞在先天素質,也和飲食有很大的關系。’
岳飛道:“是的,良馬在飲食上要求精當,且食量很大,因此能有足夠的能量抗御疲勞,有耐力,有長勁。而劣質的馬吃不進很多飼料,身體素質就差,跑不了多遠就疲勞不堪。如同人一樣裝進頭腦里的知識越多,人就越聰明,越有才智。”
好馬和劣馬的區別,經岳飛那么一比較,特點就較為明顯,讓人聽了之后,很容易把好馬和劣馬區別開來。在這里,岳飛說的是馬的優劣問題,其實也是在說人才和庸才的區別問題。人才和庸才并排站在一塊,孰是孰非,孰優孰劣,憑相貌我們根本看不出來,人才好比良馬,對待遇比較講究,“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工作起來有耐力,有長勁;庸才好比劣馬,不太講究,后勁不長,“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現”。岳飛用良馬和劣馬來比喻人才和庸才,形象生動,一目了然。
看了民間童話故事的人還看:
1.中國民間童話故事
2.中國民間經典童話故事
3.民間童話故事
4.世界民間童話故事
5.著名民間故事童話
6.兒童民間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