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老師講的童話故事
適合老師講的童話故事篇1:小綠燈
小綠燈高興了。他飛起來,仔細地瞧著自己點的小綠燈,對媽媽說:可不,我的小燈雖然小,到底是自己發(fā)出的光啊!可不象月亮靠人家的光。
螢火蟲媽媽聽了,皺起眉頭:“孩子,剛才你瞧不起自己,是不對的;可現(xiàn)在,你怎幺又瞧不起月亮了?”
小綠燈還是不服氣:“月亮不是靠太陽才亮的嗎?”
螢火蟲媽媽搖搖頭,說:“孩子,你的小綠燈雖小,是自己發(fā)的光。”
你不必在月亮面前抬不起頭:“可月亮呢,雖然反射的是太陽的光,可她本身也發(fā)揮了‘反射’的作用啊!要是沒有她,夜晚不也是一片漆黑嗎?”小綠燈聽著媽媽的話,越想越對,于是就同媽媽一起朝濃密的樹林里飛去了。
皎潔的月亮照著小綠燈,小綠燈也向月亮閃著綠瑩瑩的光。
適合老師講的童話故事篇2:指紋與手印
指紋,俗稱"手印"。最有名的指紋故事,來自楊白勞與黃世仁的一場公案。楊白勞被貧窮所逼,在喜兒的賣身契上"按手印",他目睹被印泥染紅的食指,唱出了對萬惡的舊社會最有力度的控訴。
當(dāng)然,在今天這一故事已被重新詮釋,不久前電視上播放小品,人物依然是黃世仁與楊白勞,可昔日的階級死敵,已轉(zhuǎn)化為債主與借貸人的抽象符號,黃世仁(債主)對楊白勞(借貸人)無可奈何百般哀告的場面,實在有趣得緊。
手印手印,一手之印。對于大字不識的楊白勞而言,以手為印賣女兒,的確是大悲涼大無奈的事。紅色的手印,在他眼中就是鐵證、證據(jù),他承認(rèn)手印的法律威力。
若干年前我有過一次"按手印"的故事,細想想正是那次按手印,才使我了解了公安戰(zhàn)線的嚴(yán)謹(jǐn),以及公安干警的一絲不茍。
按手印的緣由是皇甫可人,一位好鬧事的電影導(dǎo)演,中國第一位獨立制片人。他的真名叫王凡,我在云南時的老友。
那一日我們兩家人赴魯迅文學(xué)院參加一個晚會,歸來時坐一輛出租車抵達朝陽門,司機為前方一個搖搖晃晃騎自行車的人所激怒,下車去批評、指責(zé)。沒想到這騎車人與兩位伙伴圍上去就打,皇甫可人看不下去了,便過去勸阻,鼻梁上先挨了一拳,一怒之下,他加入混戰(zhàn),以一敵三,很英勇也很冒失--朋友的事我不能不管,何況那時血氣方剛,于是我也跳下車為皇甫可人助拳。
結(jié)果很簡單:我們?nèi)窟M入了朝陽門派出所。
在進入派出所時我觀察到最早的斗毆者,竟蹲在地上大吐特吐,繼而號啕大哭,敢情是一位醉漢!再細問,知道是北京大紅門肉聯(lián)廠的青年工人,失戀,心里憋悶,借酒澆愁,結(jié)果釀成一樁不大不小的案件
三個小伙子在民警威嚴(yán)的注視下,雖不情愿卻又無奈地在檔案紙上按手印,十個指頭全按,程序嚴(yán)得很。
按手印本來沒我的什么事,可偏偏我是編輯出身,喜歡改正錯別字。當(dāng)一位和藹的女民警問完事件的前因后果,并把兩頁記錄交給我之后,我邊看邊在上面修改一些筆誤,力求文通字順,接近一篇散文。改定,女民警鎮(zhèn)靜地拿來一盒紅印泥,說道:"請把您改過的地方一一按上手印。"
我愕然,但我相信女民警的用意無可挑剔,便在審問記錄上按手印,不一會,朵朵紅梅綻開在紙上,顯示出別一種風(fēng)采。
那一次按下的手印,起碼有十幾個。應(yīng)該說是我平生第一次因為意外事件走進派出所,第一次接受一位女民警的詢問,并且第一次按下最多的紅色的手印。
印者,照我后來理解有兩種含意,一為社會身份的恒定標(biāo)記,古來官印,今日公章,都屬此列。另一層意思是生命的符號,"每個人的指紋、掌紋,以及由此延伸出來的"印象"、"印記",都帶有不可磨滅的個性色彩,故而當(dāng)我用筆在稿紙上寫作,這時的筆就成為我的心靈之印;當(dāng)我首次踏上從未走過的土地上,我的腳則化為會穩(wěn)定的印,一步一步,把我的感覺印在陌生的領(lǐng)域……類似這種印的外化可以列舉很多,可是最原始、最方便也最具個人色彩的,無疑還是手印。
不過從科學(xué)的角度,稱"指紋更準(zhǔn)確,指紋可成指紋學(xué),手印呢,手印學(xué)"?沒聽說過。
這如同"軍犬"不能叫成"軍狗"一樣。
適合老師講的童話故事篇3:冬蟈蟈
養(yǎng)過若干只大肚子蟈蟈,褐色如濃茶狀的、油綠似豆葉狀的,長須長腿類古代武士的……無一例外,它們都以響亮的鳴叫送去炎夏,迎來深秋,是北京大熱中的歡樂歌者。只是從未養(yǎng)過冬蟈蟈。
不是不想養(yǎng),而是不知道通過什么途徑能夠覓到這稀罕的鳴蟲兒。記得若干年前我家暖氣鬧別扭,大冬天讓人干熬苦撐,一切防寒措施都采用了,暖氣還是不頂勁,只好向有關(guān)部門求援,那天下午來了一位爺們兒,進門就找陽光射入屋內(nèi)的最暖地帶,掏出來葫蘆那在那兒,然后才動手干活。
葫蘆不大,可也不小,像個中號的水杯,揣在懷里鼓鼓的,不好干活;葫蘆里裝著寶貝,能在冬天里唱秋歌,"蟈蟈蟈"一唱,我樂了,敢情是只大肚子蟈蟈,冬蟈蟈。
修暖氣的漢自稱姓桂,旗人,打小就玩冬蟈蟈,行家里手。
桂先生神龍一現(xiàn),干完活走了。他的葫蘆、他的冬蟲、他的做派留給我極深的印象,而冬日里偶一聆聽蟈蟈的鳴叫,鮮、脆、爽,讓你腦門兒發(fā)熱,眼睛發(fā)亮,恍惚回來了夏秋之際,地道是個移情的好物件!
若干年,一晃也是快十年的事了。
今年我很走運,蟲運。先是買了王世襄先生三大本的《錦灰堆》,里面專門談到蟈蟈蟋蟀的捕捉和飼養(yǎng),甚至對蟈蟈的翅膀施以"手術(shù)",王先生管它叫"點藥",讓蟈蟈們的鳴叫更響亮、動聽。書讀畢,一日有好友登門,已是頭場大雪下過,寒氣逼人,這朋友樂呵呵地進屋,順手從貼心處掏出一個綠毛線織就的小袋子遞給我,我一捏,便知道毛套里面是個蟈蟈葫蘆,這葫蘆的瓢蓋上有七星布局的孔,揭下瓢蓋,是銅絲盤成螺旋狀內(nèi)簧,捏住簧,一提,提出了葫蘆嘴兒,里面正趴著一只大肚子冬蟈蟈,不安分地扭動著,似乎有幾分緊張。
就這樣,夢幻般擁有了一只冬蟈蟈。
起初喂食煮熟的胡蘿卜,再后來喂蔥心,它都吃得胃口大開。有一日妻子買回一包青豆,嚼兩粒青豆,放出冬蟈蟈,嗅到青豆的味道,蟈蟈格外興奮,捧定豆子大吃不已,于是才知道惟有青豆才是冬蟈蟈最喜歡的食物--這注定是遺傳基因的影響,因為所有的蟈蟈,最愛棲身之處是豆子地。
冬蟈蟈不是野蟈蟈,它是人工繁殖出來的蟲兒,因此與人極親近,每當(dāng)我把它從葫蘆里引出時,它都樂意趴在我的掌心,繼而沿衣袖攀援,從胳臂溜達到后背,它喜歡人體的溫暖。有時受驚,偶一蹦跳,顯得笨拙不堪,遠沒有野蟈蟈的迅敏機靈,可讓人看著喜歡。
這只冬蟈蟈似有靈性,一聽到人的腳步或開門聲,就會起勁地鳴唱,提醒人們別忽略它的存在;如果將它置于杯中,你略一走動,它就會像受到唆使的狗一般叫起來,你若坐定,它也會輕聲哼幾下,如嘟囔幾句什么似的,輕身又進入溫暖幽暗的葫蘆里的夢境,一個只有昆蟲自己才知道的夢境。
今年北京多雪,多雪的冬天,清新且寒冷,雪色簇擁中守定一只碧綠的蟈蟈,聽它鳴吟,觀它踽行,看它快樂地大吃青豆,繼而在你身上如頑童般游走,你的心不由得會浮現(xiàn)綠色的春意,冬蟈蟈,春的使者!
看過“適合老師講的童話故事”的人還看:
1.適合演講的童話故事
2.適合講給孩子聽的童話故事
3.適合小學(xué)三年級的童話故事
4.講童話故事大全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