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春節有關的童話故事
春節里會發生什么故事呢?接下來請欣賞小編給大家網絡收集整理的和春節有關的童話故事。
和春節有關的童話故事一
春節又叫陰歷(農歷)年,俗稱“過年”。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節日喜慶氣氛要持續一個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儀式;節中有給兒童壓歲前、親朋好友拜年等典禮;節后半月又是元宵節,其時花燈滿城,游人滿街,盛況空前,元宵節過后,春節才算結束了。
習俗:祭灶掃塵貼春聯、門神年畫倒貼“福”字除夕夜年夜飯(團年飯)祭祖守歲迎春紅包(壓歲錢)新年贈橘新年放爆竹拜年接財神回娘家初六送窮。
來歷:關于春節的來歷有很多傳說,流傳最廣的是下面的故事: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銀須飄逸,目若朗星。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
只有村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須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
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發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伤匀焕^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耐,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燈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獸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獸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
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獸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著余光……
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和春節有關的童話故事二
從前,森林王國里有一只可愛的小兔,叫貝貝。她原來是一只講衛生的小兔子,但是她現在好像變了,兔媽媽好幾次提醒貝貝,她都說:“我知道了,別煩我!”兔媽媽只好生氣地走了。
時間一點一點地過去了,小兔貝貝也漸漸地長大了,可是她的壞毛病并沒改掉。兔媽媽老了,生病了,再也沒法提醒她的女兒。
貝貝不喜歡走路,所以她就把一袋袋臭臭的垃圾往樓下扔,有幾次還砸到了羊伯伯、猴叔叔的頭上,“濃汁”從垃圾袋兒里流出來,流到他們的頭上。羊伯伯抬起頭來望了望天,說:“誰那么缺德,亂扔垃圾!”猴叔叔使用了他的絕招“飛天術”,跳上一棵大樹,向小兔住的那座大樓掃射了一遍又一遍。小兔貝貝趕快躲了起來,生怕自己被發現。
記得有一次,小兔和她的好朋友一起去郊游。在路上,貝貝拼命地吃零食,她吃了火腿腸又喝飲料,喝了飲料又吃雞腿。一直吃到她飽了為止。你們要問她把垃圾扔哪了?垃圾箱,不對!垃圾袋兒,也不對!告訴你們吧,她把垃圾扔到了草坪和公路上,如果你們不信,我可以帶你們去看看。
過了幾天,她家對面有了三個垃圾箱,一個是“可回收垃圾”,另一個是“不可回收垃圾”,還有一個是“有毒垃圾”。貝貝總算勤快多了。早上,貝貝拎著一大袋垃圾從家里出來。她把垃圾扔在了“可回收垃圾”的那個垃圾箱里。可是垃圾袋里的垃圾也不全都是可回收垃圾。垃圾有電池、白菜、胡蘿卜、白紙、塑料袋、易拉罐、破布……下午,回收垃圾的工人------雞大嬸來了,看見了這種情況,心想:要是再這樣下去,我們這個國家的環境肯定會被污染的,怎么辦呢?
雞大嬸找來了羊伯伯、猴叔叔、鹿姐姐,她們一起討論這個“犯罪的家伙”。
最后,羊伯伯知道了答案,他問雞大嬸垃圾里有什么,雞大嬸告訴他有胡蘿卜、白菜。羊伯伯馬上判斷出來,跑到小兔家,問小兔:“你是不是做過了錯事?”小貝貝發覺了,臉立刻紅了起來,她回答:“我沒……沒有!”“你為什么要騙我們呢?騙人是不好的,當然不保護環境也是不好的,你想想,我是怎么知道的,就憑你扔的垃圾的品種,我就知道了。難道你沒有發現一個小小的電池也會給我們森林王國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污染空氣,你一定要改正!”貝貝說:“我一定會改正這個缺點的,一定會的!”雞大嬸們滿意得笑了。
和春節有關的童話故事三
從前,有一只大象,他生活的地方全都是食物,所以他整天生活的自由自在。
有一年秋天,大象吃完了午飯,就躺在一棵樹下面睡著了。睡著睡著,一群小螞蟻搬著人們浪費的稻谷走了過來:“大象先生,大象先生,醒一醒!”
隨著小螞蟻們的叫聲,大象漸漸地醒了。
“什么事?小不點!干嘛吵醒我,沒看見我正在午休嗎?有話快說!”
“你如果一直這樣吃,萬一突然發生了龍卷風,那這里所的植物都被龍卷風吹走,你就沒東西吃了。所以我們勸你準備一些東西,以免災難突然發生,如果發生了,這些東西也可以幫你過冬。”
“我的事用不著你們這些小不點兒來管,多管閑事的家伙!快點走,我還要午休呢!”
“如果你沒食物了,可別來找我們!”小螞蟻非常生氣“不聽勸就算了!用得著罵人嗎!”
一到科天,果真刮起了龍卷風,所有的食物都被砍走了,大象急地滿頭大汗,到處尋找食物,大象心想:都是我不聽勸告,現在才會沒有東西吃。于是,大象餓死在了那里。
這個故事說明:做人做事要知道未雨綢繆。
和春節有關的童話故事四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后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