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閱讀答案
《桃花源記》是陶淵明的晚年之作,描繪了一個美好的世外桃源,在那里生活著一群為躲避暴政而來到桃源的普通人,他們勤勞淳樸,過著寧靜的生活。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記》閱讀答案,希望大家喜歡。
《桃花源記》閱讀答案一
一. 晉太原中……怡然自樂。(03北京,04長春)
1. 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①窮 ②舍 ③悉 ④屬 ⑤儼然 ⑥緣
2. 翻譯下面句子。
① 漁人甚異之。
② 林盡水源。
③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④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⑤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⑥ 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3. 下面訴不盡詞語中“通”字與“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 通風換氣 B。政通人和 C。通霄達旦 D。博古通今
4. 依據文中的描述,準確說明進入桃花源的山洞口所在的位置:
桃源的山洞口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第二段中,作者從哪幾方面對桃花源中人們進行了描寫?
答:
6. 用文中的原句填空:
描寫桃林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漁人“欲窮其林”的原因是____;文中描寫桃花源中人的精神狀態(tài)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豁然開朗”一語在現代漢語中用來形容一下子領悟某種道理,請你按這一語意造句:
8.課文從桃源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兩方面來表現世外桃源的美好.
9.有些成語出自選文所在的課文,請寫出其中的兩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段節(jié)選自《 》,作者是_______,名____,字_____,_____(朝代)人。
11.第四段中“漁人甚或異之”的原因有哪些?請用自己的話作答:
12.在陸游詩中哪兩句也算恰到好處地體現了“林盡水源”,“仿佛若有光”,“初極狹”,“豁然開朗”這樣一波三折的意境?(04長春)
13.《桃花源記》中描寫草和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04常德)
二.見漁人……不足為外人道也。
1.解釋下列詞語的古今意義:
①交通 ②絕境
③無論 ④妻子
2.翻譯下列句子。
①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②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③此人一一為俱言所聞。
3.下列句中帶點的字與“皆嘆惋”中的“皆”字意義不同的一句是( )
A.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B。咸來問訊 C.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D。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4.用簡要的話概括整個故事中“漁人”的行蹤,并填入方框內:
發(fā)現桃花源 | → | → |
5.找出寫源中人熱情好客的句子:
6.文中“驚者”“問者”“嘆者”“不知者”指______;而“答者”“辭者”指_____。
7.下列句子都省略了主語,請選出省略同一個主語的一組( )
①便舍船,從口入 ②見漁人,乃大驚 ③具答之 ④皆嘆惋 ⑤停數日,辭去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8.韓愈說“桃源之說誠荒唐”,那么陶淵明為什么要“荒唐”地虛構出這樣一個美好的理想社會模式?
9.下面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豁然開朗”這一詞語寫出了漁人進入桃源后的感受。
B.課文第二段主要寫了桃源的美好環(huán)境和桃源人的幸福生活。
C.桃源人見了漁人“乃大驚”,說明桃源人一向以耕作為業(yè),從未見過捕魚的人。
D.“設酒殺雞作食”,“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現了桃源人的熱情好客。
10.漁人臨走時,桃源人為什么叮囑說“不足為外人道也”?
答:
11.在現代生活中有人對自己周圍發(fā)生的事情茫然不知,他的朋友說:“你‘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竟成了桃源中人了。”這個人說的話意思是什么?用簡要的話來回答。
答:
12.村中人見漁人后,“大驚,問所從來。”是因為他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各組中加點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便舍船/屋舍儼然 B。乃大驚/乃不知有漢
C。尋向所志/尋病終 D。尋向所志/處處志之
14.文段主要寫兩方面的內容:一面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面寫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陶淵明在封建文人中屬特立獨行的人,他的哪方面行為最能表現他這一性格特征?
答:
16.“自云先世避秦時亂”,“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不足為外人道也”,這三句話有著怎樣的內在聯系?
答:
(2005年青海)
17.每個人都曾構想過自己的理想,請用恰當、簡潔的語言描繪出你的理想王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①窮盡,走完 ②丟下,房屋 ③全 ④類 ⑤整齊的樣子 ⑥沿
2.①漁人對此感到很奇怪。
②(桃)林在溪水發(fā)源的地方就沒有了。
③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
④男女的穿戴,都和桃源外的人一樣。
⑤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
⑥老人和小孩都充滿喜悅之情,顯得心懣意足。
3.A 4。武陵一條兩岸是桃花林的小溪的水源處。
5.活動,穿戴,心情
6.夾岸……繽紛 甚異之 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7.略
8.生活環(huán)境 社會風尚 9。世外桃源,無人問津,豁然開朗,不足為外人道
10.略
11.以前未見過桃花源;桃花林面積之廣;桃花林沒有其他樹種;景色優(yōu)美。
12.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3.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二.1.略
2.①帶領妻子兒女及鄉(xiāng)鄰來到這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從這里出去。
②問現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用說魏晉了。
③這個人為他們詳細介紹了自己所聽到的事。
3.C 4。訪問桃花源 離開桃花源
5.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咸來問訊。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6.村人 漁人 7。B 8。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表達對黑暗社會的不滿,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 9。C
10.桃源人不想外人進來干擾和破壞他們目前的和平寧靜的生活,不想把外面的人世紛爭帶進桃源。
11.說他與世隔絕,孤陋寡聞,不聞世事。 12。先后避……間隔。 13。B
14.桃花源中的社會風尚 村人自敘來此避難的經過
15.厭惡官場,不為五斗米折腰而毅然逃祿為耕。
16.第一句是反映為避亂而出走,明曰“秦時”,實為東晉,戰(zhàn)亂頻繁,不堪重稅,民不聊生;第二句是漁人就桃花源人的“問今”而答,而且是“具言”,怎一個“亂”字了得,聽者的“皆嘆惋”既與“秦時亂”相呼應,又可反映出“具言”的沉重;第三句是一種囑咐叮嚀,如與“外人道”,這塊靜土何以獨存,再一次表現出對外面的時局的恐慌。
17。略
《桃花源記》閱讀答案二
一、閱讀《桃花源記》片段,回答12——15題。(共7分)
12.解釋文中加點的詞。(2分)
屬: 要:
14.在文中找出表現桃花源中人精神狀態(tài)的句子,寫在下面。(2分)
15.作者在文中勾畫了自己的理想社會,請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3分)
二、閱讀《桃花源記》片段,回答下列問題:(17分)
8.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2)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9.本文的線索是什么?圍繞這一線索,作者寫了哪幾件事?(4分)
10.用原文語句作答:(3分)
(1)漁人“欲窮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寫桃花源中人精神狀態(tài)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11.文中哪些話表明桃源人聽了漁人的話之后,仍想繼續(xù)在桃花源中生活?他們?yōu)槭裁床辉鸽x開?(3分)12.陶淵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戰(zhàn)亂頻繁、民不聊生的時代。他筆下的“桃花源“其實并不存在。那么,陶淵明描寫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三、閱讀《桃花源記》片段,回答下列問題:(9分)
17、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的意義。(4分)
(1)欲窮其林 窮: (2)便要還家 要:
(3)處處志之 志: (4)欣然規(guī)往 規(guī):
1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武陵人以捕魚為業(yè)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B.、問所從來,具答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C、其中往來種作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 D.、便扶向路 尋向所志
20、閱讀思考,簡要回答:(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虛構的理想社會,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這在文中也有暗示,請找出相應得一兩處語句;(2)文章第二段描寫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四、閱讀下面兩段詩文,完成5-9題。(17分)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 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陶淵明 《桃花源記》節(jié)選)
【乙】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淵明《飲酒》)
5.理解文言文詞義,常常借助工具書。下框中的文字出自《古代漢語詞典》。
文中“屋舍儼然”中的“儼”字應選擇的正確義項是【 】(填序號)(2分)
儼 yǎn ①莊重。《詩經•陳風•澤陂》:“有美一人,碩大且~。”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雅跽而相對。”②整齊。王勃《滕王閣序》:“~驂騑于上路,訪風景于崇阿。”6.解釋下列加點詞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①便要還家: ②既出,得其船: ③醒能述以文者:
《桃花源記》閱讀答案三
一、閱讀《桃花源記》片段,回答12——15題。(共7分)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灑食。停數日,辭去。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12.解釋文中加點的詞。(2分)
屬: 要:
14.在文中找出表現桃花源中人精神狀態(tài)的句子,寫在下面。(2分)
15.作者在文中勾畫了自己的理想社會,請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3分)
桃花源記閱讀答案由查字典語文網小編整理,僅供參考:
12.屬:類 要:同“邀”,邀請。 評分標準:(2分)每詞解釋1分
13.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晉了。
評分標準:(2分)重點詞“乃”、“無論”翻譯正確可得2分,各1分。
14.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評分標準:(2分)每句 1分,錯字不得分。
15.示例:沒有戰(zhàn)爭、沒有饑餓,沒有貧窮,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科學技術發(fā)達,社會文明進步。評分標準:(3分)內容合理2分,語言表述1分。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的《桃花源記》閱讀答案的全部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看過“《桃花源記》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