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宿業(yè)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宿業(yè)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朝代:唐代 作者: 孟浩然
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螟。
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
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徑。
【作品簡介】
《宿業(yè)師山房待丁大不至》由孟浩然創(chuàng)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首詩描寫在山間夜宿,期待友人不至。詩的前六句,盡寫夜色;夕陽西下,萬壑蒙煙,涼生松月,清聽風泉,樵人歸盡,暮鳥棲定。后兩句寫期待故人來宿而未至,于是抱琴等待。不心焦,不抱怨,足見詩人風度。境致清新幽靜,語言委婉含蓄。“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兩句亦是佳品。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注解】:
①業(yè)師:法名業(yè)的僧人。師是對僧人的尊稱。山房:指僧舍。丁大:丁鳳,大是指其排行第一。
②壑:山谷。倏(shū):突然。暝:昏暗。
③煙鳥:暮煙中的歸鳥。
④之子:這個人,指丁大。宿:過夜。
⑤蘿徑:藤蘿懸垂的小路。
【韻譯】:
夕陽徐徐落入西邊山嶺,千山萬壑忽然昏昏暝暝。
松間明月增添夜的涼意,風中泉聲聽來別有情味。
打柴的樵夫們將要歸盡,暮煙中的鳥兒剛剛棲定。
期望你能如約來此住宿,我獨抱琴等在蘿蔓路徑。
【作者介紹】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漢族。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世稱孟襄陽。以寫田園山水詩田園山水詩 現(xiàn)在的人們把以反映田園生活、描繪山水為作品主要內(nèi)容的詩稱為山水田園詩。 這類詩歌最有名的作者首推王維。王維,字摩詰,官至尚書右丞,習慣上又稱他王右丞。他受佛教思想影響,厭倦官僚生活,長期隱居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襄陽南門外背山臨江之澗南園有他的故居。曾隱居鹿門山。40歲時,游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他和王維交誼甚篤。傳說王維曾私邀入內(nèi)署,適逢玄宗至,浩然驚避床下。王維不敢隱瞞,據(jù)實奏聞,玄宗命出見。浩然自誦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句,玄宗不悅,說:"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放歸襄陽。后漫游吳越,窮極山水之勝。開元二十二年(734),韓朝宗為襄州刺史,約孟浩然一同到長安,為他延譽。但他不慕榮名,至期竟失約不赴,終于無成。開元二十五年,張九齡為荊州長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開元二十八年,王昌齡游襄陽,訪孟浩然,相見甚歡。適浩然背上長了毒瘡,醫(yī)治將愈,因縱情宴飲,食鮮疾發(fā)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