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背唐詩詠鵝
唐詩,是我國古典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是中國古典文化的瑰寶,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古典文學(xué),是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應(yīng)熟悉和掌握的。幼兒喜歡背的唐詩又是哪首呢?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背唐詩詠鵝,希望對你們有用。
幼兒背唐詩詠鵝篇1:原文
詠鵝
朝代:唐代
作者:駱賓王
原文: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幼兒背唐詩詠鵝篇2:譯文及注釋
譯文
白天鵝啊白天鵝,脖頸彎彎,向天歡叫。
潔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水面;紅紅的腳掌,撥動著清清水波。
注釋
1.曲項:彎著脖子。歌:長鳴。
2. 撥:劃動。
幼兒背唐詩詠鵝篇3:作品賞析
這首詩歌相傳是唐代詩人駱賓王少年時期的作品,給我們展示了一幅鵝兒戲水圖,有形象,有聲音,有色彩,有動態(tài),如在眼前,給人以十分真切的感受。
學(xué)習(xí)這首詩歌,可以依循鵝的形象→聲音→色彩→動態(tài)的思路來理解:
形象生動
詩歌一開始就以“鵝,鵝,鵝”的連續(xù)反復(fù),突出了描寫對象。鵝在禽類當(dāng)中,體大身健,尤其是長長的頸項更是別具特色,所以詩人抓住特征,突出了鵝的“曲項”--鵝的頸項長長的,本來并不彎曲,因為它要唱歌,這才彎曲著頸項,使得形象更加生動可愛了。
聲音嘹亮
如上所述,鵝兒彎曲起長長的頸項,大概憋足了內(nèi)勁吧,突然爆發(fā)出來--“向天歌”,向著高高的天空鳴叫,唱的什么“歌”只有鵝兒自己知道,但這鳴聲激越嘹亮,發(fā)散四方,使我們?nèi)缤苯勇牭?,而且仿佛回蕩在耳際,經(jīng)久不歇……
色彩分明
色彩分明,美麗和諧,是這首詩的重要特色。“白毛”和“綠水”映襯分明,“紅掌”和“清波”相映盡致,鵝兒的白毛使綠水更綠,而一潭綠水又使白毛更白;同樣,鵝兒的紅掌與綠水的清波互相映現(xiàn),多么美妙。如果誦讀詩篇,體味色彩,你就會感到“白毛”、“綠水”、“紅掌”、“清波”不僅色彩分明,而且和諧統(tǒng)一,讓人覺得很美很美呢。
動態(tài)逼真
這首詩歌固然把鵝兒的形態(tài)描繪得非常生動,而形態(tài)與動態(tài)又緊密關(guān)聯(lián),“曲項”是在繪形,何嘗不是寫動?鵝兒長長的頸項彎曲起來了,為的是爆發(fā)出嘹亮的鳴聲。尤其是下面的“浮”和“撥”兩個動詞,更是寫足了鵝兒的動態(tài)了--綠水悠悠,鵝兒浮游其中,多么自由自在啊!鵝兒紅紅的腳掌,撥動著悠悠綠水,激蕩起一圈圈清澈的水波,雪白的軀體不斷前行,又多么快樂!“浮”含游,“撥”含行,二者連成一體,再加上“向天歌”,簡直逼真如畫了。
誦讀這首詩歌,我們不難從中體味到童趣。在兒童眼里,鵝鴨嬉戲,貓狗相斗,乃至螞蟻搭橋等等,無不充滿情趣,妙在詩人仔細(xì)觀察,化為生動的藝術(shù)形象,以詩的語言畫出“鵝兒戲水圖”,因而更加富有感染力了。
幼兒背唐詩詠鵝篇4:創(chuàng)作背景
小時候的駱賓王,住在義烏縣城北的一個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駱家塘。每到春天,塘邊柳絲飄拂,池水清澈見底,水上鵝兒成群,景色格外迷人。有一天,家中來了一位客人??腿艘娝嫒萸逍?,聰敏伶俐,就問他幾個問題。駱賓王皆對答如流,使客人驚訝不已。駱賓王跟著客人走到駱家塘?xí)r,一群白鵝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試試駱賓王,便指著鵝兒要他以鵝作詩,駱賓王略略思索便創(chuàng)作了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