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中的春風意境
唐代是中國詩歌發(fā)展史上的黃金時期,具有永恒的魅力。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唐詩中的春風意境,希望你們喜歡。
唐詩中的春風意境1:春風
白居易
春風先發(fā)苑中梅,櫻杏桃梨次第開。
薺花榆莢深村里,亦道春風為我來。
譯文
春風先吹開了京城花園中的早梅,繼而讓櫻杏桃李也競相綻放,令人感到生機盎然。
春的來臨同樣也給鄉(xiāng)村送去了歡笑,春風拂過,田野里開放的薺花榆英歡呼雀躍,欣喜地稱道:“春風為我而來!”
賞析
把村花村樹描繪成為有感情的生命,尤其農(nóng)村百花火熱的迎春之情,寫得極其真切,創(chuàng)造了一種“神似美”。并通過將薺菜這個可愛的小生靈和梅花、桃花等相提并論,說明了春天是無私的:對花而言,春風過處,不管是園中名卉還是村頭野花,都不會錯過春風帶給自己的花信;而春風也從不厚此薄彼,使它們呈現(xiàn)一派欣然的景象。
唐詩中的春風意境2:嘲春風
溫庭筠
春風何處好?別殿饒芳草。
苒嫋轉(zhuǎn)鸞旗,萎蕤吹雉葆。
揚芳歷九門,澹蕩入蘭蓀。
爭奈白團扇,時時偷主恩。
鑒賞
值得注意的是,詩人把春風寫得是十分生動。風本是沒有形質(zhì)的東西,但是由于他抓住了風的特性,如“饒”、“轉(zhuǎn)”、“吹”、“揚”、“歷”、“澹蕩”等,或?qū)戯L的自動,或因物以顯形,都莫不富有特性。因而使人處處感到風動,而且,他寫春風而已,卻又是故意地把它放在莊嚴、芬芳的處所。它雖也接近皇帝,但只止于威儀,而不及懷袖,正如宋玉說的:是“愈病析酲,發(fā)明耳目”而不是使之更加沉溺,昏昏欲睡。因此,這樣的風,清醒者喜歡,而欲昏聵以終的是不高興的。
這令人想到了唐宣宗與李德裕的故事。宣宗剛即位,“德裕奉冊太極殿。帝還謂左右曰:‘向行而近我者,非太尉耶?顧我毛發(fā)為森豎!’翌日,罷為荊南節(jié)度使,俄徙東都留守。”這里的春風多像李德裕,當李德裕扶助武宗時,唐室?guī)缀踔信d,可惜為時不久,宣宗即位,又復重用豎宦與小人,把一個“幾使唐室中興”(王夫之語)的大臣,一貶再貶,直至送至天涯海角以致死亡。那么,這一首詩當是寫于李德裕遭貶,然而還沒有到崖州之時。因為如果李德裕貶死,溫庭筠哭尚且來不及,決不可能用現(xiàn)在的這種嘲笑的態(tài)度。
置春風于不顧而戀小巧團扇的,這是時代的悲哀。這里的“嘲”,實際是贊美,贊美春風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然而不論怎樣努力,終于還是貶了下來,和芳草們在一起。這是詩人在為春風作不平之鳴,哀皇帝之昏而憎團扇之佞。
然而如此愛,如此哀,如此恨皆不可能,是以只有反其意而將愛以“嘲”出之。嘲者,亦有哀其不識不知之過也。溫庭筠之自哂,也許他是悟了,所以歷史上說他流落江湖,“不知所終”,則為仙為道,為賊為寇皆不可知。只留下個當朝稱他的兒子為“孽子”,則終是反朝廷也為可知矣。
唐詩中的春風意境3: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注釋
1.知:明白,知道。說雨知時節(jié),是一種擬人化的寫法。
2.乃:就。發(fā)生:萌發(fā)生長。
3.發(fā)生:萌發(fā)生長。
4.潛(qián):暗暗地,悄悄地。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隨風而至。
5.潤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養(yǎng)。
6.野徑:田野間的小路。
7.曉:天剛亮的時候。紅濕處:雨水濕潤的花叢。
8.紅濕處:指有帶雨水的紅花的地方。
9.花重:花沾上雨水而變得沉重。
10.重:讀作zhòng(重在這里的意思是:沉重。所以讀作第四聲。)
11.錦官城:成都的別稱。
賞析
這是描繪春夜雨景,表現(xiàn)喜悅心情的名作。一開頭就用一個“好”字贊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來贊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贊美雨,已經(jīng)會喚起關(guān)于做好事的人的聯(lián)想。接下去,就把雨擬人化,說它“知時節(jié)”,懂得滿足客觀需要。其中“知”字用得傳神,簡直把雨給寫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