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詩句七言絕句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惜別行》
杜甫
肅宗昔在靈武城,指揮猛將收咸京。
向公泣血灑行殿,佐佑卿相乾坤平。
逆胡冥寞隨煙燼,卿家兄弟功名震。
麒麟圖畫鴻雁行,紫極出入黃金印。
尚書勛業超千古,雄鎮荊州繼吾祖。
裁縫云霧成御衣,拜跪題封向端午。
向卿將命寸心赤,青山落日江潮白。
卿到朝廷說老翁,漂零已是滄浪客。
《題武關》
杜牧
碧溪留我武關東,一笑懷王跡自窮。
鄭袖嬌嬈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墻谷塹依然在,弱吐強吞盡已空。
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長卷夕陽中。
《七律·端午》
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競渡歌》
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勢空揮撓。
《競渡曲》
劉禹錫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揚桴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耆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
刺史臨流褰翠幃,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鳴余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百勝本自有前期,一飛由來無定所。
風俗如狂重此時,縱觀云委江之湄。
彩旗夾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
曲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車注。
《端午》
徐夤
五月巴陵值積陰,送君千里客于郴。
北風吹雨黃梅落,西日過湖青草深。
競渡岸傍人掛錦,采芳城上女遺簪。
九嶷云闊蒼梧暗,與說重華舊德音。
端午節七言絕句四句詩
1、《端午》
浴蘭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當日楚王憎逆耳,隨將一國殉靈均。
2、《同州端午》
鶴發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
兒童見說深驚訝,卻問何方是故鄉。
3、《謝張仲謀端午送巧作》
君家玉女從小見,聞道如今畫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4、《清》
櫻桃桑椹與營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5、《端午》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端午三首.其一》
謾說投詩贈汨羅,身今且樂奈渠何。
嘗聞求福木居士,試向艾人成祝呵。
7、《和端午》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8、《端午感興》
流棹西來恨未銷,魚龍寂寞暗風潮。
楚人猶自貪兒戲,江上年年奪錦標。
9、《已酉端午》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10、《端午》
謾說投詩贈汨羅,身今且樂奈渠何。
嘗聞求福木居士,試向艾人成祝呵。
11.《春秋戰國門·屈原》
周曇
滿朝皆醉不容醒,眾濁如何擬獨清。
江上流人真浪死,誰知浸潤誤深誠。
關于端午節粽子的詩句
1、端午亦端陽,楚毀平也狂。自投汨羅顧,九問誰堪強。
2、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3、串穿成粽,名傳角黍通。豚蒸和粳米,白膩透纖紅。
4、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騎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婦把景擷。
5、不獨盤中見盧橘,時於粽里得楊梅。
6、五月端陽想粽香,閑游鬧市買鮮嘗。為何味道難如昔,只嘆包蒸不是娘。
7、五月初五是端午,華夏習俗傳千古。棕子飄香龍舟舞,萬年傳聞屈原苦。汨羅江邊英雄譜,捧讀離騷史名著。粽子飄香迎閨女,共同舉杯飲少許。
8、曉糝浦玉泛瓊漿,臂結紅絲暗自傷。莫漫相逢宜楚節,獨婁清夢隔瀟湘。
9、人命草頭露,榮華風過爾。唯有烈士心,不隨水俱逝。至今荊楚人,江上年年祭。不知生者榮,但是死者貴。
10、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11、虎眼龍須午未乾,楚臣遺淚尚潸潸。梅天有雨金丸重,麥地無風翠浪閒。蒲解梟風豈梟賊,符能驅祟不驅奸。一樽菖酒呼天問,何事男兒鬢漸斑。
12、五月端午五端陽,處處飄著粽子香。炎黃子孫祭屈原,傳說白仙怕雄黃。
13、相傳楚俗試蘭湯,一枕南薰日正長。門掩綠陰無個事,起來燒過午時香。
14、汨羅碧水自清幽,極目煙波憶舊秋。屈子冤魂終古在,端陽遺俗至今留。香囊艾草驅妖瘴,角黍龍舟解怨憂。庚子殊年同吊祭,萬民觀渡細凝眸。
15、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16、虹懸雨霽海山清,澳里龍舟誰競贏?歌冊南音聲惋切,情牽屈子唱崢嶸。
17、無端鐃吹出波舟,賺得珠簾盡上鉤。小玉低言嬌女避,郎君倚扇在船頭。
18、清江逐影暢新謳,村社齊心爭一流。日近中天宜酒伴,粽香時節合郊游。四圍民眾來相聚,幾處龍船不肯收。容與已忘夫易逝,西天新月自悠悠。
19、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后蹤。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20、小雨濕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巢燕引雛渾去盡,銷魂。空向梁間覓宿痕。客舍宛如村。好事無人載一樽。唯有鶯聲知此恨,殷勤。恰似當時枕上聞。
21、箸葉層層裹棗糯,與滾水水泡熬成。五五安魂銷萬古,龍舟君鬧槳前津。
22、客子去淮陽,逶迤別夢長。水關開夜鎖,霧棹起晨涼。煙月期同賞,風波勿異行。隱山曾撼櫓,轉瀨指遙檣。蒲葉吳刀綠,筠筒楚粽香。因書報惠遠,為我憶檀郎。
23、串穿成粽,名傳角黍通。豚蒸和粳米,白膩透纖紅。細箬輕輕裹,濃香粒粒融。蘭江腌酺貴,知味易牙同。
24、汨羅江畔粽葉香,端午時節楚人傷。屈子遭逐懷王死,空留離騷吟斷腸。
25、菰黍連昌歜,瓊彝倒玉舟。
26、端午風雨祭屈原,直臣諫死汨江邊。傳得包粽舟竟渡,留取離騷辭斐然。生不逢時空余恨,死得其所著九篇。蒼天有幸緒忠義,丹心永存天地間。
27、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28、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羅。何意更觴昌歜酒,為君擊節一長歌。
29、滿腹經綸兮吾愛吾國,壯志難酬兮國力衰弱,胸中憤懣兮詰問蒼天,天公無語兮徒喚奈何,當局昏聵兮身心俱瘁,大廈即傾兮自沉汩羅!后人扼腕兮追憶屈子,離騷離騷兮光耀星河!
30、芒種端午緊相連,艾草粽葉清香伴;田野芒芒苗青青,龍舟騰飛天地清。
31、榴花今又艷,知了嘯長天。雷動生梅雨,舟行思屈賢。粽香彌處處,詩興自年年。縱是青山老,江魂幾夢牽。
32、畫舸縱橫湖水濱,彩絲角黍鬥時新。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幾人。
33、此日家家喚艇行,一灣野水是新城。無人更說防淮事,煙柳風蒲到處生。
34、浴蘭節日驟雨颼,屈子報國壯未酬。豪情滿腔溶匯水,透過千年無盡頭。
35、解去青衣見素妝,無風留落一院香。玉脂紅顏情糯糯,童叟爭相入口嘗。
36、浪頭旗引九龍追,兩岸援聲震若雷。競得輸贏皆一笑,醉歸就粽又三杯。
37、黍筒小費名田課,昌歜多浮樂圣杯。笑倩艾人看外戶,北窗深處詠歸來。
38、年年端午逢今朝,行人匆匆欲還巢。歸巢門庭迎艾蒿,夜伴笙歌鼓離騷。
39、五月符天數,五音調夏鈞。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40、悠悠南北各天涯,欲望鄉關眼已花。憶得親庭誰共語,應憐游子未還家。
41、古港滔滔五月天,城東簫鼓斗龍船。四鄉丁壯皆驍勇,競奪群雄一棹先。
42、流棹西來恨未銷,魚龍寂寞暗風潮。楚人猶自貪兒戲,江上年年奪錦標。
43、漱齒汲寒井,理發趁涼風。先生畏暑晨起,笑語聽兒童。說道今年重午,節物隨宜稍具,還與去年同。己喜酒尊冽,更覺粽盤豐。
44、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45、竹屋臨江岸,清宵興自長。夜深傾北斗,葉落映橫塘。渚鬧漁歌響,風和角粽香。卻愁南去棹,早晚到瀟湘。
46、年年端午賦詩篇,千家萬戶悼屈原。國破山河赴汩羅,淚飛頓雨化沉冤。
47、沈湘人去已遠,勸君休對酒,感時懷古。慢囀鶯喉,輕敲象板,勝讀《離騷》章句。
48、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49、粽香漫九州,百舸競中流。至今思屈子,不肯做楚囚。
50、江上明波映日新,鷗翔芳澤戲游鱗。龍舟蓄勢待鳴鼓,夏景留圖欲勝春。憑吊銜思憐杜若,悲歌酹酒悼賢臣。取將清氣酬佳節,共看河山絕垢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