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冬季的詩句
冬季是部分地區一年四季中的第四季,北半球一年當中最寒冷的季節,以下的一些古人與冬季相關的詩句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
1) 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云 清?洪升《雪望》
2) 雨雪瀌瀌,見晛曰消 《詩經?小雅?角弓》
3) 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 漢?樂府古辭《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4) 凄凄歲暮風,翳翳經日雪。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 晉?陶淵明《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5) 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晉?謝道蘊《詠雪聯句》
6) 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 南朝宋?謝靈運《歲暮》
7) 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 唐?王維《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
8)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 唐?宋之問《苑中遇雪應制》
9) 水聲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劉長卿《酬張夏雪夜赴州訪別途中苦寒作》
10) 一條藤徑綠,萬點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歸舊山》
11) 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12) 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 唐?李白《北風行》
13) 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 唐?杜甫《對雪》
14)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15) 云晴鷗更舞,風逆雁無行 唐?杜甫《冬晚送長孫漸舍人歸州》
冬季的詩句詩詞
16) 寒天催日短,風浪與云平 唐?杜甫《公安縣懷古》
17) 斜陽疏竹上,殘雪亂山中 唐?韓翃《褚主簿宅會畢庶子錢員外郎使君》
18) 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 唐?韓愈《李花二首》
19)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唐?高駢《對雪》
20) 雨雪瀌瀌,見晛曰消。《詩經·小雅·角弓》
21) 旋撲珠簾過粉墻,輕于柳絮重于霜 唐·李商隱《對雪二首》
22)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無私玉萬家。元·黃庚《雪》
23) 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云 清·洪升《雪望》
24)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唐?白居易《夜雪》
25)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露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絕句----杜甫
26) 墻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梅花----王安石
27)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杜甫:《兵車行》)’
28) 秋月揚明惲,冬嶺秀寒松。(陶淵明:《四時》)
29) 南鄰更可念,布破冬未贖。(陸游:《十月二十八日風雨大作》)
30) 冬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董思恭:《守歲》)
《冬季的詩句》延伸閱讀:
冬天別稱
三冬古人以農歷十月為孟冬,十一月為仲冬,十二月為季冬,并將三個月份合稱“三冬”,用以代指冬季。如:唐代詩人杜甫《遣興五首之二》:“蟄龍三冬臥,老鶴萬里心。”
九冬:冬季三個月共九十天,于是冬季又別稱“九冬”。如南朝沈約《夕行聞夜鶴》:“九冬負霜雪,六翮飛不任。”
嚴冬:“嚴”有“程度深”之義,故“嚴冬”也就成了極其寒冷的冬天的又一代稱。如唐代僧貫休《塞下曲》:“嚴冬大河枯,嫖姚去深擊。”
清冬:冬季萬物蕭條,天地間一片清寒,故冬天又有“清冬”之別稱。如:唐代詩人皇甫冉《冬夜集賦得寒漏》:“清冬洛陽客,寒漏建章臺。”
玄冬:“玄”為黑色,古代以四方為四季之位,北方冬位,其色黑,故冬天又別稱“玄冬”。如:東晉張望《貧士詩》:“炎夏無完,玄冬無暖褐。”
窮冬:“窮”,盡也。冬季為一年之中最后一個季節,故有“窮冬”之別稱。如:唐代黃滔《送友人游邊》:“關河初落日,霜雪下窮冬。”
窮陰古代以春夏為陽,秋冬為陰,冬季又是一年中最后一個季節,故稱。如白居易在《歲晚旅望》:“向晚蒼蒼南北望,窮陰旅思兩無邊。”
北陸《隋書·志第十五·天文中·七曜》載:“日循黃道東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東陸謂之春……行北陸謂之冬。”北陸本指太陽冬季所在的方位,后來被人們用來代稱冬天。如西晉張載《七哀詩二首》:“朱光馳北陸,浮景忽西沉。”
玄序玄,冬之色;序,季節。用“玄序”稱冬季者,如唐許敬宗《奉和守歲應制》:“玉移玄序,金奏賞彤闈。”
玄英《爾雅·釋天》云:“冬為玄英。”后人因用之代稱冬天,如唐代魏征《道觀內柏樹賦》:“涉青陽不增其華,歷玄英不減其翠。”
此外,冬季的別稱還有“嚴節”,如梁任《贈徐征君》中的“何以表相思,貞松擅嚴節”;歲馀,如唐孟云卿《田園觀雨兼晴后作》中的“秋成不廉儉,歲馀多餒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