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最經典的十首古詩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李白一生狂放,卻不代表他不深情。唯其深情,常常吟誦出牽人魂魄的曲子。他少年出川后就少回家鄉,故此容易望月而思故土,臨水而念家鄉。
這首詩寫于太白居住洛陽時。敏感的詩人在春風沉醉的晚上,突然聞笛而夜不能寐,在《折楊柳》的曲中,他聽出了故園,在獨居的夜里,他嗅到了思念的味道。于是秀筆一揮,李白寫下了這首千古傳誦的佳句,為什么是誰人,不是我呢?因為他自己往往灑落,估計還沒等愁緒上來,他就想出來解脫的法子了。所以后人評價:唐人作聞笛詩每有韻致,如太白散逸瀟灑者不復見。
詩仙者,神仙也,豈可尋常詩人可比肩其這般瀟灑情韻?
李白最經典的十首古詩(篇二)
最深情的思鄉詩:《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李白故鄉多有爭議,按照他自己說法:白本隴西布衣,流落楚漢。可按照后人的說法,他又生于中亞碎葉,山東人則說他乃山東人也,而四川江油,每年都舉辦“李白國際文化節”,又四川人無疑。
以上也無非說明,李白太偉大了,乃至于后人紛紛以其為鄉人為幸。
各有各的理,而李白的很多詩以四川為背景,倒也是有的,比如《峨眉山月歌》。
這一年秋天他離開峨眉山,這一天細膩的情愫又被牽動,他喜歡的明月又是一路跟隨,像是送別的友人,又像是相陪的知己,繾綣難舍,如影隨形。
人是最害怕孤獨的,李白也最是孤獨,可他總能在詩中把明月這個好朋友拿出來,告訴我們還好有他。
一生追求自由和浪漫,一生的情愫,也都給了他這個知己和靈魂的伴侶——明月。
李白最經典的十首古詩(篇三)
最讓人羨慕的送別詩:.《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之深情,在山在水,在故人。他和孟浩然為好友,他們尋仙訪道,他們詩酒唱和,那時候孟浩然還未隱居,孟浩然還不是孟山人,他一如少年時期的喜好游俠,和李白一樣,也深得李白喜愛。所以李白在《贈孟浩然》詩中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什么樣的神仙友誼,讓兩個志趣相投的大詩人,在年輕時就結識,讓他們相見恨晚,惺惺相惜。于是在美好的陽春三月,他們給我們留下了這樣美好的畫面,一個奔著奔著煙柳畫橋的揚州去了,帶著兩人共同的人生期盼,而一個也萬般不舍,直到友人的船遠了,仍在原地癡癡凝望。
不羨慕嗎?反正我是想:李白如果能夠跟他一起去,有多快意?
李白最經典的十首古詩(篇四)
最豪邁的寫景詩《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李白之豪放與自信,用他自己的話說,應該是那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樣的豪情,應該配什么樣的景色呢?就應該“天門中斷楚江開”了,雄闊,不羈,壯美,唯有長江可入詩人之胸懷,唯有詩人之胸襟可顯長江之風采。
這一年,他出川,這一年,他順江而下,他心中充滿了對前途的憧憬可渴望,于他而言,山也嫵媚,帆也動人,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一如一切少年模樣的你我。
李白最經典的十首古詩(篇五)
最不含蓄的贊美詩:清平調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楊貴妃故事流傳到后來,添了凄婉,添了悲涼,讀起來才有了悲情的力量。對于盛唐的李白而言,太難了,既要寫好,還要不俗,哪兒那么容易。
可他就是那么出語不俗:云想衣裳花想容。這蕩開的一筆就成了千古傳唱的名詩,這濃麗的色彩就是李白不落俗套的神來之筆。他大膽贊美,熱情謳歌,雖然沒有唱來自己的前途,但是三首《清平調》讓他把一個女人最難描摹的美躍然紙上。讓后來的我們望塵莫及。
李白最經典的十首古詩(篇六)
最孤獨的詩: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相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在其他詩里,詩人的好友明月,是時而顯,時而隱,一會可以安慰自己的好友,一會可以送別自己而去,而這首詩里,太白實在太寂寞了,他心事無人訴說,情愫無可排解,他于是只能邀請明月:一起喝一杯吧,甚至他的好友,都不是一般的角色,乃是他李白相親的對象,是他可以把委屈全都說出來的人。
所以,他求了,只有影子,暫且就這樣吧,你看我歌舞也好,你聽我吟誦也罷,強似沒有。
這個時候誰能不起同感呢,人類最大的敵人就是孤獨,最不可戰勝的還是孤獨。李白又怎能不需要一個知己,一個紅顏,一個金蘭?
既然得不到,我就在詩里暫得歡愉吧,也是好吧。
李白最經典的十首古詩(篇七)
最飄逸的贈別詩: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詩經里句子又在這里看到,那原句是:知我者為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李白換了一句:棄我去者,亂我心者。那么亂詩人心今日是什么日子,拋棄詩人的昨日又是怎樣的情形呢?
一個長風萬里,一個酣高樓,詩人心胸立刻開闊,于是逸興上來,懷建安風骨,懷謝脁清俊,這就是李白,本來憂愁,轉眼豁然,上一秒舉杯消愁,下一刻已然散發弄扁舟。他永遠豪邁灑脫,他永遠不會陷于一種低沉情緒。他最像盛唐,如一輪明日,燦爛輝煌,又如一輪皎月,映在水中央。單獨看盛唐諸多詩人,各領風騷,把他們放在一起,只有那一顆,宛如日月,代表了半個盛唐。
李白最經典的十首古詩(篇八)
最恣意的古樂府詩: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樂府詩,由來已久,來自民間,成熟于文人創作。李白這首古樂府同題的古詩在他的筆下恢弘壯闊,有場景,有人物,有比興有鋪排,有經典如“天生我材必有用”,有勸誡去“人生得意須盡歡”。那烹羊宰牛,那一飲三百杯,氣勢如虹,那斗酒十千,那馬換美酒,只有李白了!這是他長江、黃河一樣奔騰的生命的外顯,這是他豪俠精神的寫照,這是他天才詩人最集中的靈感迸發,也是這位“謫仙人”,給我們這些人間普通人的一次靈魂啟示:愁苦不必長留,快意得需當下。白發轉眼青絲,且看詩仙恣意!
李白最經典的十首古詩(篇九)
最隨性的贈詩《山中與幽人對酌》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李白最憎腐儒,最喜俠道,因為道家最符合他自由之天性,放浪之形骸。他在自然里,在山中,最是率性。
他和道人或者隱士吧喝酒,想寫詩了,就信筆道來:一杯一杯又一杯。自古以來就沒有第二個敢這樣寫詩的,只有他,因為,他是李白!
然后,他想正經一點了,就勉強說,我要睡了,你走吧,好不扭捏作態。
精彩在最后一句,明天想喝酒,帶琴來吧。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李白知己遍天下,但是沒點才華是不行的,之前,你得會彈琴吧。
李白最經典的十首古詩(篇十)
最愁苦的送別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比起王昌齡,李白更應該擔心孟浩然。因為王昌齡因出差路過孟浩然隱居的襄陽,去看他,沒想到兩人一高興就喝酒,一喝酒孟浩然的疽病就犯了,結果王雖未殺他,他卻因王而死。一代大詩人,好好飲酒,因酒而死也是可惜。
不過這都是后話,李白、王昌齡、孟浩然,這幾位好友,無論哪一次離別,都仿佛要注定給我們留下點千古絕唱,這次也不例外。王昌齡被貶,李白無法相隨,只能把最好的叫做“明月”的朋友叫出來,請代為傳達惦記和擔憂。這也算是唯一能做的了。這是寄愁心,如果好友若是想讓自己相陪,豪俠李白,又怎會不可呢?杜宇聲聲,楊花點點,從此王龍標,就人在天涯了,而友人惦記你一如惦記他自己,你是否心里也安慰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