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于童謠的詩歌
童謠是為兒童作的短詩,強調(diào)格律和韻腳,通常以口頭形式流傳。許多童謠都是根據(jù)古代儀式中的慣用語逐漸加工流傳而來,或是以較晚一些的歷史事件為題材加工而成。關于童謠的詩歌有哪些?
篇一:六月的童謠
豌豆多垛
豌豆垛多
守著童謠及民歌
想象六月
那六月的麥穗
回到家里去
依然乘坐金黃的馬蓬車
麥熟一晌望不斷
農(nóng)家凹里坡浪掀
于是便感知
那些鐮們又要霍霍下地
分割麥穗的光芒
就是艱辛換取收獲的
黃金定律
六月 誘人的麥香
首先被風悟出
糧食滿倉
麥盼九十三場雨
農(nóng)家
用喜悅撐高理想
秋播白露霜
冬蓋三雪被
春蘗谷雨長
夏收萬擔藏
我的農(nóng)民兄弟呵
你已為這夢圓
熬出三百六十五個日夜
熬過屈指算數(shù)的日子
物阜年豐
也該清福了吧
可你總不肯
讀著糧食與錢票
一個灰色地笑
寫在嘴邊
忙又出發(fā)去
六月
一個火熱的童謠
草帽與水壺
把你放飛成遠山的鴿哨
戴月禾鋤
采枝而舞
仰天長歌
關于童謠的詩歌
篇二:每爭天戴小紅花
媽媽,媽媽,
快坐下,
我給你說句
悄悄話。
學習雷鋒做好事,
每天爭戴小紅花。
篇三:一個春天的童謠
一抹春陽悄然從雪山飄過 萬物披上愛的新衣
啊 等待化石千年的永恒
盡情溶化在山水的神情里吧
生命在蝶化中還原純真的笑容
雨兒啊 多么柔軟細膩
春風化雨 夏風化雨 秋風化雨
冬季里的風兒喲 把純潔的雨絲吹成花瓣
笑了嗎 冰清玉潔
寂寞在陽光里逃逸
夢境里的那朵花兒正孕育陽光的種籽
種下了嗎 時光輕撫微笑的漣漪
神秘的蒼穹 翹首祈盼
這個瞬間 會涌現(xiàn)奇跡
思保存好 念珍藏好
行囊里的至寶不會跑
瞇著眼睛 聽到陽光的聲音了嗎
明媚融化了你 一個春天的童謠
篇四:童謠
童謠是一縷炊煙
經(jīng)過村莊的煙囪
煮出了紅薯土豆的食糧
童謠是一頭老黃牛
吃過滿地的青草
犁出了那一階階的梯田水稻
童謠是一盤石磨
一圈圈的輪回里
磨出了大豆小麥的香
童謠是一間青磚土瓦的老房
無論風雨無論麗陽
裝滿了黑白色彩的生活
童謠是一聲聲老母親的囑托
從村莊的路口出發(fā)
一路都是思念的味道
篇五:那曲童謠
昨晚我夢見了您
還是在那座老房子的屋檐下
靜靜的攬著我
給我唱那曲童謠
聽啊 聽的就淚流滿面
夢中驚醒
原來您早已去到天空的另一邊
或者化成星星每晚都在夜空閃爍
我想您了
不知道您在天國
有沒有人去聽您唱那曲童謠
您的靈魂是否漂浮在老房子里
等待著我去聽你唱歌
我想您了
我把自己關在房間里
靜靜的去唱那曲童謠
唱給我自己聽
唱給你在老房子里的靈魂聽
讓您知道
我想您了
您還好嗎
我已故的的外公
篇六:童謠
作者:陳煒潘
山在你雙眼
深情注視下
瞎了雙眼
落葉滿天飛舞
水在你雙手
溫情撫摸下
斷了雙手
魚蝦亂滾亂竄
路在你雙腳
輕輕的踩踏下
沒了雙腳
滿地狗跳雞飛
你在你
自己的心靈深處
粉身碎骨
一群蚊蠅嗡嗡
知識延伸:
古人說:“童,童子。徒歌曰語。”(《國語·晉語》韋昭注)。“童子歌曰童謠,以其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楊慎《丹鉛總錄》卷二五)。
大體說來,“童謠”是指傳唱于兒童之口的、沒有 樂譜、 音節(jié)和諧簡短的歌謠。它的叫法很多,如清人杜文瀾在《古謠諺·凡例》中,把“兒謠、女謠、小兒謠、嬰兒謠”等都歸入“童謠”一類。此外,其他古籍中還有稱“孺子歌”、“童兒歌”、“兒童謠”、“孺歌”、“小兒語”、“女童謠”等的。名稱雖不同,內(nèi)容都是一樣的。
世界各國、各民族都有童謠,甚至于沒有文字的族群都有童謠。傳統(tǒng)童謠屬于民間文學之一,應該是包含在民謠中。基本上童謠沒有很明確的范疇和界限,凡是民謠中適合孩童聽與唱的都可以歸類為童謠。當然,童謠的創(chuàng)作者未必是兒童,不論是成人為兒童制作,或是本屬于成人的謠,只要是被兒童樂于接受或模仿、而活躍于兒童口耳之間的,都可以將它視為童謠。童謠通常帶濃厚的地方特色,詼諧幽默、音節(jié)和諧、形式簡短,讀來朗朗上口。
《詩經(jīng)》大序說:“情動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
歌謠是人類企圖強化表達喜怒哀樂等情緒,藉由語言的自然節(jié)奏,所表現(xiàn)出來的美化語言。這種人類的天性常因民族、年齡、身分、環(huán)境等而有不同的表現(xiàn)方式,但是,以語言為基礎卻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
然而,將語言的自然節(jié)奏進而演化為具備音樂結構的歌曲,卻不是兒童所能勝任。因此,不論自發(fā)或摹仿,兒童能力所及也止于“謠”的階段,而謂之“童謠”。至于成人制作、配曲的便是“童歌”(或兒歌)。
說簡單,通俗點,但不一定科學:“童謠,應該是由一代代人口耳相傳的,在 兒童口中傳唱的,帶濃厚的地方特色,詼諧幽默、音節(jié)和諧,形式簡短的讀來朗朗上口的歌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