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春眠不覺曉的打油詩
“春眠不覺曉”一句,出自孟浩然詩《春曉》。大義是指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不知不覺就到天亮。春眠不覺曉的打油詩有哪些呢?
詩歌一:春眠不覺曉打油詩
春曉心醉紅樓,兼具黛玉風流。
春卷齊心努力,春曉紅樓獨秀。
詩歌二:春眠不覺曉打油詩
黛玉葬花,憐花賞花哭花,盡是心碎花。
閔春流淚,惜淚拭淚傷淚,盡是傷心淚。
詩歌三:春眠不覺曉打油詩
春眠不覺曉,小綠想睡覺。
中午吃個飽,吃完睡一覺。
老板關上門,也要睡午覺。
可他有沙發,我卻無依靠。
脖子酸又痛,四肢還麻了。
只要能睡覺,塵世算個鳥!
春眠不覺曉
春眠不覺曉作品原文
春曉(1)
(唐)·孟浩然
春 眠 不 覺 (2)曉,
處 處 聞 啼 鳥(3)。
夜 來 (4)風 雨 聲,
花 落 知 多 少。
作品注釋
(1)春曉:春天的清晨。曉,指天剛亮的時候。
(2)不覺:不知不覺,沒有察覺到。
(3)聞啼鳥:聽到小鳥的鳴叫聲;聞,聽到;啼,鳴叫。
(4)夜來:夜里。
作品譯文
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
醒來時只聽見窗外一片鳥鳴啁啾。
回想起昨夜好像下過雨又刮過風,
繽紛的落花鋪滿庭院,不知道有多少。
作品鑒賞
這首詩是詩人隱居在鹿門山時所做,意境十分優美。詩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剛剛醒來時的一瞬間展開描寫和聯想,生動地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和憐惜之情。
此詩沒有采用直接敘寫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過“春曉”(春天早晨)自己一覺醒來后瞬間的聽覺感受和聯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氣息,表達自己喜愛春天和憐惜春光的情感。詩的前兩句寫詩人因春宵夢酣,天已大亮了還不知道,一覺醒來,聽到的是屋外處處鳥兒的歡鳴。詩人惜墨如金,僅以一句“處處聞啼鳥”來表現充滿活力的春曉景象。但人們由此可以知道就是這些鳥兒的歡鳴把懶睡中的詩人喚醒,可以想見此時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體味到詩人對春天的贊美。正是這可愛的春曉景象,使詩人很自然地轉入詩的第三、四句的聯想:昨夜我在朦朧中曾聽到一陣風雨聲,庭院里盛開的花兒到底被搖落了多少呢?聯系詩的前兩句,夜里這一陣風雨不是疾風暴雨,而當是輕風細雨,它把詩人送入香甜的夢鄉,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麗,并不可恨。但是它畢竟要搖落春花,帶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隱含著詩人對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無限遐想。
這首詩之所以深受人們喜愛,除了語言明白曉暢、音調瑯瑯上口之外,還在于它貼近生活,情景交融,意味雋永。
《春曉》是一首惜春詩,看似極為口語化,卻既有悠美的韻致,行文又跌宕起伏。作者以“不知——知;知——不 知”的句式,將春天的景物展現給讀者。不知清晨,但是卻知道報曉的鳥兒鳴叫;知道春風春雨的光顧,卻不知道落英多少。詩人就是這樣在反復周折的句式中來描寫大好春光的。全詩以清新活潑、明朗暢曉的語言來描寫春天的秀麗景色,抒發詩人內心萌發的深厚春意,墨淡而意濃,景美而情切,并且給人留下鳥啼無意,而落花有情的不盡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