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秦娥 婁山關 毛澤東
時間:
燕華2
現代詩歌
《憶秦娥·婁山關》是毛澤東寫于1935年的一首慷慨悲烈、雄沉壯闊的詞,通過在戰爭中積累了多年的景物觀察,以景入情,情中有景,從內到外描寫了紅軍鐵血長征中征戰婁山關的緊張激烈場景,表現了作者面對失利和困難從容不迫的氣度和博大胸懷。以下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全詩的賞析,供大家參考!
《憶秦娥 婁山關》
作者:毛澤東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憶秦娥 婁山關》注釋:
婁山關:遵義市之北,從四川入貴州的要道。
烈:猛烈,強勁。
長空:遼闊的天空。
碎:細碎。
咽:聲音阻塞低沉。
漫道:莫道。
《憶秦娥 婁山關》題解:
一九三五年一月十六日至十八日,遵義會議開了三天,隨后紅軍就經婁山關北上四川,想和張國燾的紅四方面軍會合。二月五日,在一個叫“雞鳴三省”(四川,貴州,云南)的村莊,博古把軍事指揮權正式移交給毛澤東。上任伊始的毛澤東求勝心切,敵情未明而猛功四川土城。沒料到四川辣子們十分打得,紅軍折兵數千,敗下陣來。毛澤東當機力斷,決定放棄和張國燾會合的這一長征初始目標,回貴州攻打戰斗力薄弱的黔軍。這是長征途中的最重大的戰略轉折。黔軍企圖憑婁山關天險力阻紅軍,會合川軍、滇軍和中央軍聚殲紅軍于云貴川交界處。彭德懷親自帶兵以急行軍在二月二十六日下午搶占婁山關,接著幾天,又在婁山關周圍殲敵二個師,取得了自從慘敗湘江,損失一半人馬以來的長征途上的第一個大勝利。這首詞,應該是作于二月二十六日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