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dá)積極的詩句
宗臣事有征,廟算在休兵。——張九齡《奉和圣制送尚書燕國公赴朔方》
乃翁知國如知兵,塞垣草木識威名。——黃庭堅(jiān)《送范德孺知慶州》
春風(fēng)舉國裁宮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隱《隋宮》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七國三邊未到憂,十三身襲富平侯。——李商隱《富平少侯》
楚國青蠅何太多,連城白璧遭讒毀。——李白《鞠歌行》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朔南方偃革,河右暫揚(yáng)旌。——張九齡《奉和圣制送尚書燕國公赴朔方》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張祜《宮詞·故國三千里》
天子按劍怒,使者遙相望。——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李煜《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
千年史冊恥無名,一片丹心報(bào)天子。——陸游《金錯(cuò)刀行》
天子居未央,妾侍卷衣裳。——李白《秦女卷衣》
時(shí)俗薄朱顏,誰為發(fā)皓齒?俯仰歲將暮,榮耀難久恃。——曹植《雜詩·南國有佳人》
春風(fēng)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fù)晴。——?jiǎng)㈤L卿《別嚴(yán)士元》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屈原《國殤》
家國興亡自有時(shí),吳人何苦怨西施。——羅隱《西施》
屈伸煙霧里,低舉白云中。——李世民《詠興國寺佛殿前幡》
禁煙不到粵人國,上冢亦攜龐老家。——趙鼎《寒食》
表達(dá)積極的詩句【篇2】
勤能補(bǔ)拙是良訓(xùn),一分辛勞一分才。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發(fā)奮忘食,樂以忘優(yōu),不知老之將至。
老當(dāng)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jiān),不墜青云之志。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bào),待到山花爛漫時(shí),她在叢中笑。
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
撐天一根擔(dān)日月,拔地千筍寫春秋。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
君子憂道不憂貧。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
表達(dá)積極的詩句【篇3】
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機(jī)不可失,失不再來。
沉舟側(cè)畔千帆進(jìn),病樹前頭萬木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園。
一葉浮萍?xì)w大海,人生何處不相逢。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殘雪壓枝猶有桔,凍雷驚筍欲抽芽。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
古人學(xué)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倉廩實(shí)則知禮節(jié),衣食足則知榮辱。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
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
生于優(yōu)患,死于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