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伴我成長的勵志經典詩詞
昌谷讀書示巴童
朝代:唐朝|作者:李賀
蟲響燈光薄,宵寒藥氣濃。
君憐垂翅客,辛苦尚相從。
翻譯/譯文
薄:微弱。
宵:宵夜。
《李賀詩選》書籍封面《李賀詩選》書籍封面
君:指巴童。
垂翅客:詩人以斗敗垂翅而逃的禽鳥自比。
尚:還。
讀書伴我成長的勵志經典詩詞精選篇2
讀書
朝代:宋朝|作者:陸游
歸志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
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
翻譯/譯文
譯文
歸老隱居的志向就算沒有那五畝田園也依然如故,讀書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
燈下讀書,眼神已不比從前,卻還是規定自己讀完了兩萬的蠅頭小字。
注釋
歸老:年老離任歸家。
寧無:難道沒有。
元元:指人民。前兩句說,離任回家難道還沒有五畝田地可以維持生活嗎?我讀書的目的原來是為了人民的。
課:這里作閱讀解。
蠅頭:比喻字小的和蒼蠅頭一樣。這兩句說,在微弱的油燈下看書,眼睛已大不如從前了。但我每天仍然要閱讀二萬多如蠅頭一樣字的書籍。
賞析/鑒賞
陸游是一個善于學習的詩人。他提倡“萬卷雖多應具眼”,又強調“詩思出門河處元?”他一生之中寫出大量優秀詩篇,是與他的苦學精神分不開的。這首《讀書》七絕,如同詩人的學習體會,既反映了詩人在年老時仍堅持苦學的情況,又表明了他學習是為平民百姓而并無他求的可貴精神。一二兩句,確是議論。在封建時代,能提出“讀書本意在元元”,確是可貴。三四句是寫實,盡管明白如話,淺顯平淡,但仔細琢磨,卻淺中有深,平中有奇。“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把詩人在孤燈之下,老眼昏花地閱讀蠅頭小字的場景,維妙維肖地刻劃出來了。既對自己生活描寫,更是對后人告誡,怎么能不說它寓意深遠呢!
讀書伴我成長的勵志經典詩詞精選篇3
王伯純讀書別墅晨起有懷縱筆奉寄
朝代:明朝|作者:張以寧
數日有所思,作詩無好趣。
思君讀書芳桂林,睡起題詩有新句。
謝公埭上棟花風,密葉啼鶯綠如霧。
君如塵外鶴,我似書中蠹。
人生知己海內稀,縱有參差不相遇。
咫尺思君知幾回,遠別懸知亦良苦。
草亭新竹長,昨夜邗溝雨。
恩君持酒時,心逐江潮去。
明年柳暗金河路,君馬如龍轡如組。
而今壁上好題詩,記取王郎讀書處。
賞析/鑒賞
【注釋】:
(伯純,河東人,寓居揚州。有別墅近邵伯鎮,常讀書于
彼。輕財好客,誼侔古人。且才甚高,長于詩。后領河東
鄉薦)
讀書伴我成長的勵志經典詩詞精選篇4
今春苦雨初有春半曾無十日晴之句去立夏無幾·讀書聽雨過三更
朝代:元朝|作者:方回
讀書聽雨過三更,定是明朝又不晴。
就枕未鼾饑鼠出,掀書舐硯上燈檠。
賞析/鑒賞
【原題】:
今春苦雨初有春半曾無十日晴之句去立夏無幾日愈雨足成五詩
讀書伴我成長的勵志經典詩詞精選篇5
讀書要三到
朝代:宋朝|作者:朱熹
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翻譯/譯文
譯文
只要是讀書,就要每個字都讀得很大聲,不可以讀錯一個字,不可以少讀一個字,不可以多讀一個字,不可以讀顛倒一個字,不可以勉強硬記,只要多讀幾遍,自然而然就順口而出,即使時間久了也不會忘記。古人說過:“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就是說書讀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別人解釋說明,自然就會明白它的道理了。我曾經說過: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書本上,那么眼睛就不會仔細看,心和眼既然不專心致志,卻只是隨隨便便地讀,就一定不能記住,即使記住了也不能長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然已經到了,眼和口難道會不到嗎?
注釋
誤:錯。
倒:顛倒。
牽強暗記:勉強默背大意。
見:同“現”,表露出來。
曉:知道。
漫浪:隨隨便便,漫不經心。
急:重要,要緊。
矣:相當于''了"
豈:時常,習
乎:嗎,語氣詞
余嘗謂:我曾經說過。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