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的課內詩歌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 白銀盤里一青螺。
3、《己亥雜詩·其二百二十》龔自珍 ? 清代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4、《獨坐敬亭山》李白 ? 唐代
眾鳥高飛盡, 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5、《江畔獨步尋花·其六》杜甫 ? 唐代
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6、《夏日田園雜興·其七》范成大 ? 宋代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小學語文的課內詩歌(篇2)
1、《題西林壁》蘇軾 ? 宋代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2、《山行》杜牧 ? 唐代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3、《春曉》孟浩然 ? 唐代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4、《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蘇軾 ? 宋代
水光瀲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5、《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九月九憶山東兄弟》王維 ? 唐代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小知識:
1.古代詩歌全是韻文,即押韻的文體,中國有美感強、氣勢勁力和情感抒發真摯的主要審美性。
2.古代自由詩指的是新文化運動之前的不要求格律(對仗、平仄)的古文詩,唐朝之前、之后的都算。古代詩從雜言發展的五言、七言。代表詩作集有《詩經》、《古詩十九首》、《樂府詩集》等。
3.隨著南朝詩歌理論的發展,唐朝中期形成了絕句、律詩為主體的近體詩,也就是格律詩。近體詩講究平仄、對仗,押韻必不可少。絕句四句,有五言、七言;律詩八句,有五言、七言;多于八句的近體詩叫做排律。
4.詞起源自何時,尚無定論。詞興于唐,盛于宋,后世作品也有很多。詞對平仄、押韻要求更高,斷句字數有定而各異。詞代表人物有蘇軾、柳永、晏幾道、歐陽修、辛棄疾、納蘭性德等。代表作有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柳永《望海潮》等。
5.古代文學上的曲主要指金、元的曲。代表作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
6.賦起源于戰國,最早是諸子百家的散文中。賦是韻文,賦以壯麗、華美、浩大為文學界的高峰。但是賦一直沒有引起近世文人的注目。
7.楚辭是戰國楚地產生的詩歌體。屈原憂國傷時,創作了蕩氣回腸、華麗懇切的《離騷》,后代文人仿之,西漢中期楚辭也很興盛。
8.漢代國勢強盛,產生了大量的文辭優美、氣勢雄闊的賦。其中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司馬相如的《上林賦》、班固的《兩都賦》、張衡的《兩京賦》尤其浩大。漢以后漢賦繼續發展,尤以左思的《三都賦》為上。
9.唐朝古文運動改革駢文,形成文賦。以賦的形式,不拘駢偶。作品中以歐陽修的《秋聲賦》、蘇軾的《赤壁賦》為上作。
小學語文的課內詩歌(篇3)
1、《望天門山》李白 ? 唐代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2、《絕句》杜甫 ? 唐代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3、《舟過安仁》楊萬里 ? 宋代
一葉漁船兩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 不是遮頭是使風。
4、《春日》朱熹 ? 宋代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5、《夜書所見》葉紹翁 ? 宋代
蕭蕭梧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 夜深籬落一燈明。
小學語文的課內詩歌(篇4)
1、《破陣子·春景》晏殊 ? 宋代
燕子來時新社, 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點, 葉底黃鸝一兩聲。 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 采桑徑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夢好, 元是今朝斗草贏。 笑從雙臉生。
2、《別云間》夏完淳 ? 明代
三年羈旅客, 今日又南冠。 無限河山淚, 誰言天地寬! 已知泉路近, 欲別故鄉難。 毅魄歸來日, 靈旗空際看。
3、《使至塞上》王維 ? 唐代
單車欲問邊, 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 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 都護在燕然。
4、《己亥雜詩·其五》龔自珍 ? 清代
浩蕩離愁白日斜, 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觀滄海/碣石篇》曹操 ? 魏晉
東臨碣石, 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 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 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詠志。
5、《登飛來峰》王安石 ? 宋代
飛來山上千尋塔, 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緣身在最高層。
小學語文的課內詩歌(篇5)
1、《回鄉偶書二首·其一》賀知章 ? 唐代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2、《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張志和 ? 唐代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 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3、《秋思》張籍 ? 唐代
洛陽城里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4、《泊船瓜洲》王安石 ? 宋代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