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夜夜操_麻豆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日本高清免费不卡视频_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_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在线观看_日本vs黑人hd

我愛古詩詞 > 詩歌大全 > 詩歌鑒賞 >

百家講壇蘇軾的詩詞賞析

時間: 小龍 詩歌鑒賞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注釋】:

疏桐:枝葉稀疏的桐樹。

漏斷:謂夜已深。

幽人:幽居之人。此是形容孤雁。

縹緲: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省:了解。

【賞析】:

這是蘇軾的一首名詞《卜算子》。現(xiàn)在通行的各個版本的詞選中都有一個小序:“黃州定惠院寓居作。”據(jù)史料記載,此詞為神宗元豐六年(1083)作于黃州,定惠院在今天的湖北黃崗縣東南,蘇軾另有《游定惠院記》一文。由上可知此詞為蘇軾被貶黃州時所作。

此詞很受后人推崇,如《山谷題跋》有云:“語意高妙,似非吃人間煙火語。”,而“非胸中有數(shù)萬卷書,筆下無一點俗氣。”則不能到。但是,正因為此詞的仙骨氣質(zhì),歷來爭議很大。有一種說法最為有趣,現(xiàn)整理下來,以滋各位同道。

據(jù)《宋六十名家詞.東坡詞》載,此詞還有一序,講的是一個美麗而凄涼的故事。如下:

惠州有溫都監(jiān)女,頗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聞坡至,甚喜。每夜聞坡諷詠,則徘徊窗下,坡覺而推窗,則其女逾墻而去。坡從而物色之曰:“當呼王郎,與之子為姻。”未幾,而坡過海,女遂卒,葬于沙灘側(cè)。坡回惠,為賦此詞。

這段小序和蘇軾的詞一樣寫的仙氣飄渺。

前半段寫的虛幻迷離,要不是前面有段引言:“惠州有溫都監(jiān)女,頗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頗有點遇仙的感覺。

蘇軾寓居定惠院,每到他深夜吟詩時,總有一位美女在窗外徘徊。當推窗尋找時,她卻已經(jīng)向遠而去。此情此景豈非正是蘇軾詞上闋所寫:“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由此說來,句中的幽人該是指那位神秘美麗的女子,上闋則是記錄此事了。

當時蘇軾六十幾歲,張先七十還納妾,六十歲也不算什么的。我很憤慨他為什么不納那個女子為妾,卻物色王郎之子與她為姻,最終使她郁郁而亡。

這個女子好像是為蘇軾而存在,在蘇軾離開惠州后,女子就死去了,遺體埋葬在沙洲之畔。當蘇軾回到惠州,只見黃土一堆,個中幽憤之情可想而知。于是,就賦了這篇著名的《卜算子》。由此可見,此首詞的下闋是為了紀念那女子而寫:“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這篇序言,短短的數(shù)十個字,就婉娩道出了一個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愛情故事,真是精彩絕倫,令人拍案叫絕。

吳曾《能改齋漫錄》云:“其屬意蓋為王氏女子也,讀者不能解。張右史文潛繼貶黃州,訪潘邠老,聞得其祥,題詩以志之云:空江月明魚龍眠,月中孤鴻影翩翩。有人清吟立江邊,葛巾藜杖眼窺天。夜冷月墮幽蟲泣,鴻影翹沙衣露濕。仙人采詩作步虛,玉皇飲之碧琳腴。”

這個記載好像是為了證明那個序言的真實性而作,甚至還有詩為證。且不論其可信度到底有多高,這個故事在當時深入人心是肯定了的。

現(xiàn)今一般以唐圭璋先生的注釋為準,他認為此詞上片寫鴻見人,下片寫人見鴻。

此詞借物比興。人似飛鴻,飛鴻似人,非鴻非人,亦鴻亦人,人不掩鴻,鴻不掩人,人與鴻凝為一體,托鴻以見人。

東坡又有詩云:“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正月二十二日與潘郭二生出郊游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并韻》。比喻人生來去如鴻雁,代代往復(fù),生生不已。但一個人的經(jīng)歷又象春夢一樣,去而無蹤,難以追懷。可以作為對照。

這首詞應(yīng)該是有政治寄托的,周濟論詞主“有寄托”與“無寄托”之說,以為“非寄托不入”,而“專寄托則不出”。東坡此詞能臻此境,在于“非因寄托而為是詞”,乃“觸發(fā)于弗克自己,流露于不自知”,這正是蘇軾的才學,氣度,思想的體現(xiàn)呀!

百家講壇蘇軾的詩詞賞析(篇2)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子。嘉祐二年(1057)與弟轍同登進士。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熙寧二年(1069),父喪守制期滿還朝,為判官告院。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推行新法,自請外任,出為杭州通判。遷知密州(今山東諸城),移知徐州。元豐二年(1079),罹“烏臺詩案”,責授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哲宗立,高太后臨朝,被復(fù)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東蓬萊);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又遷翰林學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潁州,知揚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哲宗親政,被遠貶惠州(今廣東惠陽),再貶儋州(今海南儋縣)。徽宗即位,遇赦北歸,建中靖國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屬江蘇),年六十五,葬于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縣)。

高宗朝,贈太師,謚文忠。《宋史》、《東都事略》有傳。詩、詞、文、書、畫均卓然大家,著有《東坡全集》一百十五卷、《東坡樂府》三卷。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詞學上,為北宋詞壇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百家講壇蘇軾的詩詞賞析(篇3)

【作品介紹】

《水龍吟·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此詞詠楊柳,上闋主要寫楊花(柳絮)飄忽不定的際遇和不即不離的神態(tài);下闋與上闋相呼應(yīng),主要是寫柳絮的歸宿,感情色彩更加濃厚。全詞不僅寫出了楊花的形神,而且采用擬人的藝術(shù)手法,把詠物與寫人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將物性與人情毫無痕跡地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借物以寓性情”,寫得聲韻諧婉,情調(diào)幽怨纏綿,反映了蘇詞婉約的一面。

【原文】

水龍吟⑴·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⑵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⑶。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⑷。縈損柔腸⑸,困酣嬌眼⑹,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⑺。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⑻。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⑼。春色三分⑽,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注釋】

⑴水龍吟:詞牌名。又名“龍吟曲”“莊椿歲”“小樓連苑”。《清真集》入“越調(diào)”。一百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韻。又第九句第一字并是領(lǐng)格,宜用去聲。結(jié)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較二、二句式收得有力。

⑵次韻:用原作之韻,并按照原作用韻次序進行創(chuàng)作,稱為次韻。章質(zhì)夫:即章楶(jié),建州浦城(今屬福建)人。時任荊湖北路提點刑獄,常與蘇軾詩詞酬唱。

⑶從教:任憑。

⑷無情有思(sì):言楊花看似無情,卻自有它的愁思。用唐韓愈《晚春》詩:“楊花榆莢無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飛。”這里反用其意。思:心緒,情思。

⑸縈:縈繞、牽念。柔腸:柳枝細長柔軟,故以柔腸為喻。用唐白居易《楊柳枝》詩:“人言柳葉似愁眉,更有愁腸如柳枝。”

⑹困酣:困倦之極。嬌眼:美人嬌媚的眼睛,比喻柳葉。古人詩賦中常稱初生的柳葉為柳眼。

⑺“夢隨”三句:用唐金昌緒《春怨》詩:“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⑻落紅:落花。綴:連結(jié)。

⑼一池萍碎:蘇軾自注:“楊花落水為浮萍,驗之信然。”

⑽春色:代指楊花。

【白話譯文】

非常像花又好像不是花,無人憐惜任憑衰零墜地。把它拋離在家鄉(xiāng)路旁,細細思量仿佛又是無情,實際上則飽含深情。受傷柔腸婉曲嬌眼迷離,想要開放卻又緊緊閉上。蒙混隨風把心上人尋覓,卻又被黃鶯兒無情叫起。

不恨這種花兒飄飛落盡,只是抱怨憤恨那個西園、滿地落紅枯萎難再重綴。清晨雨后何處落花遺蹤?飄入池中化成一池浮萍。如果把春色姿容分三份,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塵土,一份墜入流水了無蹤影。細看來那全不是楊花啊,是那離人晶瑩的眼淚啊。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詠物詞約作于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時為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謫居黃州的第二年。章楶,是蘇軾的同僚和好友。他作有詠楊花的《水龍吟·燕忙鶯懶芳殘》,原詞曰:“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楊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閑趁游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蘭帳玉人睡覺,怪青衣,雪沾瓊綴。繡床漸滿,香球無數(shù),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黏輕粉,魚吞池水。望章臺路杳,金鞍游蕩,有盈盈淚。”

蘇軾的這一首是次韻之作。依照別人詞的原韻,作詞答和,連次序也相同的叫“次韻”或“步韻”。蘇軾在一封給章質(zhì)夫的信中說:“《柳花》詞妙絕,使來者何以措詞。本不敢繼作,又思公正柳花飛時出巡按,坐想四子,閉門愁斷,故寫其意,次韻一首寄云,亦告以不示人也。”有人認為這首詞作于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時蘇軾與章楶同在京城,交往頻繁。但信中提到章質(zhì)夫“正柳花飛時”出任巡按,則與元豐四年(1081年)四月章出為荊湖北路提點刑獄的經(jīng)歷及季節(jié)特征相吻合。故定為元豐四年更為妥當。

【賞析】

蘇詞向以豪放著稱,但也有婉約之作,這首《水龍吟》即為其中之一。它藉暮春之際“拋家傍路”的楊花,化“無情”之花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復(fù)賦物”,幽怨纏綿而又空靈飛動地抒寫了帶有普遍性的離愁。篇末“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實為顯志之筆,千百年來為人們反復(fù)吟誦、玩味,堪稱神來之筆。

上闋首句“似花還似非花”出手不凡,耐人尋味。它既詠物象,又寫人言情,準確地把握住了楊花那“似花非花”的獨特“風流標格”:說它“非花”,它卻名為“楊花”,與百花同開同落,共同裝點春光,送走春色;說它“似花”,它色淡無香,形態(tài)細小,隱身枝頭,從不為人注目愛憐。

次句承以“也無人惜從教墜”。一個“墜”字,賦楊花之飄落;一個“惜”字,有濃郁的感情色彩。“無人惜”,是說天下惜花者雖多,惜楊花者卻少。此處用反襯法暗蘊縷縷憐惜楊花的情意,并為下片雨后覓蹤伏筆。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三句承上“墜”字寫楊花離枝墜地、飄落無歸情狀。不說“離枝”,而言“拋家”,貌似“無情”,猶如韓愈所謂“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晚春》),實則“有思”,一似杜甫所稱“落絮游絲亦有情”(《白絲行》)。詠物至此,已見擬人端倪,亦為下文花人合一張本。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這三句由楊花寫到柳樹,又以柳樹喻指思婦、離人,可謂詠物而不滯于物,匠心獨具,想象奇特。

以下“夢隨”數(shù)句化用唐人金昌緒《春怨》詩意,借楊花之飄舞以寫思婦由懷人不至引發(fā)的惱人春夢,詠物生動真切,言情纏綿哀怨,可謂緣物生情,以情映物,情景交融,輕靈飛動。

下闋開頭“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作者在這里以落紅陪襯楊花,曲筆傳情地抒發(fā)了對于楊花的憐惜。繼之由“曉來雨過”而問詢楊花遺蹤,進一步烘托出離人的春恨。“一池萍碎”即是回答“遺蹤何在”的問題。

以下“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這是一種想象奇妙而兼以極度夸張的手法。這里,數(shù)字的妙用傳達出作者的一番惜花傷春之情。至此,楊花的最終歸宿,和詞人的滿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將詠物抒情的題旨推向高潮。篇末“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一句,總收上文,既干凈利索,又余味無窮。它由眼前的流水,聯(lián)想到思婦的淚水;又由思婦的點點淚珠,映帶出空中的紛紛楊花,可謂虛中有實,實中見虛,虛實相間,妙趣橫生。這一情景交融的神來之筆,與上闋首句“似花還似非花”相呼應(yīng),畫龍點睛地概括、烘托出全詞的主旨,達成余音裊裊的效果。

名家點評

王國維:東坡楊花詞,和韻而似原唱;章質(zhì)夫詞原唱而似和韻。(《人間詞話》)

朱弁:章質(zhì)夫楊花詞,命意用事,瀟灑可喜。東坡和之,若豪放不入律呂。徐而視之,聲韻諧婉,反覺章詞有織繡工夫。(《曲洧舊聞》)

魏慶之:章質(zhì)夫詠楊花詞,東坡和之,晁叔用以為:“東坡如王嬙、西施,凈洗腳面,與天下婦人斗好,質(zhì)夫豈可比哉!”是則然也。余以為質(zhì)夫詞中所謂“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亦可謂曲盡楊花妙處,東坡所和雖高,恐未能及,詩人議論不公如此。(《詩人玉屑》)

唐圭璋:此詞是和作。詠物擬人,纏綿多態(tài)。詞中刻畫了一個思婦的形象。縈損柔腸,困酣嬌眼,隨風萬里,尋郎去處,是寫楊花,亦是寫思婦,可說是遺貌而得其神。而楊花飛盡化作“離人淚”,更生動地寫出她候人不歸所產(chǎn)生的幽怨。能以楊花喻人,在對楊花的描寫過程中,完成對人物形象的塑造。這比章質(zhì)夫的閨怨詞要高一層。(《唐宋詞選注》)

百家講壇蘇軾的詩詞賞析(篇4)

【原文】

一盞離愁,孤單窗前白鬢頭,奄奄門后人未走。月圓寂寞,舊地重游,夜半清醒,燭光空留。一壺漂泊,浪跡天涯難入喉,君去酒暖思念瘦,水向東流,三春如夢向誰偷,花開卻錯。

誰家琵琶東風破,琴幽幽,人幽幽,楓染紅塵誰看透。籬笆古道曾走,荒煙蔓草的年頭,紛飛后。

【賞析】

《東風破》本是古琵琶曲,而這首歌仿古小調(diào)曲風,輔以二胡與琵琶的融入,復(fù)古的曲風,聽來讓人容易進入唐詩宋詞的世界與遐想,方文山想藉由古詩詞入歌的想法,讓古詩詞與現(xiàn)代流行音樂融合,打破現(xiàn)今新詩與歌詞分家的模式,在方文山的特別經(jīng)營下,歌詞古今交替,更有時空交錯的感覺,“東風破”就是代表著這首歌曲的新名詞。

《東風破》模仿著人在西湖走的江南嫵媚,旋律上使用了周杰倫罕用的中國調(diào)式,la si la so把樂句落在so上,符點打出中國古曲慣常的跳躍感,做足了古韻,琵琶滾動,二胡起舞。還有一堆類似豎琴之類的柔和樂器翩翩作態(tài)。

融入宋詞元曲式的“詞牌”,和有些類似“古道西風瘦馬,小橋流水人家,斷腸人在天涯”的意境,表達的是當代少年的戀情,出來的化學效果是很微妙和奇妙的……

百家講壇蘇軾的詩詞賞析(篇5)

【作品介紹】

《水調(diào)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的詞作,作于宋神宗元豐六年作者貶居黃州時,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之一。此詞上片前四句以實筆寫景,目光由遠及近,然后轉(zhuǎn)入對平山堂的回憶,后五句寫平山堂,實際是以虛筆寫快哉亭,二者風光一致,對歐陽修的思念更使此亭見得親切;過片五句再次轉(zhuǎn)回到目前,江面由靜謐安閑而忽然波瀾洶涌,作者視角也由千頃碧水聚焦于掀舞于其中的漁翁,最后三句議論和兩句抒情即由此生發(fā)出來,表現(xiàn)了作者超然于萬物之上的瀟灑胸襟,以及對心性修養(yǎng)的不懈追求,這是作者尋找的內(nèi)在超越之路。全詞把寫景、抒情和議論熔為一爐,表現(xiàn)作者身處逆境,泰然處之,大氣凜然的精神世界,在藝術(shù)構(gòu)思和結(jié)構(gòu)上,具有波瀾起伏、跌宕多姿、大開大合、大起大落的特點,充分體現(xiàn)了蘇詞雄奇奔放的風格。

【原文】

水調(diào)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⑴

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⑵。長記平山堂上⑶,欹枕江南煙雨⑷,杳杳沒孤鴻。認得醉翁語⑸,“山色有無中⑹”。

一千頃,都鏡凈,倒碧峰⑺。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⑻。堪笑蘭臺公子⑼,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⑽。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⑾。

【注釋】

⑴水調(diào)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臺城游”“凱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雙調(diào),九十五字,平韻(宋代也有用仄聲韻和平仄混用的)。相傳隋煬帝開汴河自制《水調(diào)歌》,唐人演為大曲, “歌頭”就是大曲中的開頭部分。快哉亭:蘇轍《黃州快哉亭記》:“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⑵濕青紅:謂漆色鮮潤。

⑶平山堂:宋仁宗慶歷八年(1048年)歐陽修在揚州所建。

⑷欹枕:謂臥著可以看望。

⑸醉翁:歐陽修別號。

⑹“山色”句:出自歐陽修《朝中措·平山欄檻倚晴空》。

⑺倒碧峰:碧峰倒影水中。

⑻一葉:指小舟。白頭翁:指老船夫。

⑼“堪笑”三句:蘭臺公子,指戰(zhàn)國楚辭賦家宋玉,相傳曾作蘭臺令。他有《風賦》云:“楚襄王游于蘭臺之宮,宋玉、景差侍,有風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邪。’”宋玉因回答說“大王之雄風”與“庶人之雌風”截然不同。莊生:戰(zhàn)國時道家學者莊周。《莊子·齊物論》說,“人籟”是吹奏簫笛等竹器的聲音,“天籟”是發(fā)于自然的音響,即指風吹聲。蘇軾為亭命名“快哉”即取自《風賦》“快哉此風”句。但他認為風是自然之物,本身不應(yīng)有雌、雄之別,大家都可享受。

⑽剛道:“硬說”的意思。

⑾一點”兩句:謂胸中有“浩然之氣”,就會感受“快哉此風”。《孟子·公孫丑上》云:“吾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指的是一種主觀精神修養(yǎng)。

【白話譯文】

落日中卷起繡簾眺望,亭下江水與碧空相接,遠處的夕陽與亭臺相映,空闊無際。為了我的來到,你特意在窗戶上涂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猶新。這讓我想起當年在平山堂的時候,靠著枕席,欣賞江南的煙雨,遙望遠方天際孤鴻出沒的情景。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體會到歐陽醉翁詞句中所描繪的,山色若隱若現(xiàn)的景致。

廣闊的水面十分明凈,山峰翠綠的影子倒映其中。忽然江面波濤洶涌,一個漁翁駕著小舟在風浪中掀舞。見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風賦》,像宋玉這樣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莊子的風是天籟之說的,硬說什么風有雄雌。其實,一個人只要具備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處之泰然,享受到無窮快意的千里雄風。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作于宋神宗元豐六年(1082年)六月作者貶官在黃州(今湖北黃岡)時。朱孝臧校注《東坡樂府》:王案:“癸亥六月,張夢得營新居于江上,筑亭,公榜曰快哉亭,作《水調(diào)歌頭》。”

快哉亭,在黃州的江邊,張懷民修建。懷民名夢得,又字偓佺,當時也貶官在黃州,與蘇軾的心境相同,二人交往密切。作者不僅欣賞江邊的優(yōu)美風景,而更加欽佩張的氣度。所以他為張所建的亭起名為“快哉亭”。其弟蘇轍還為此亭寫了《黃州快哉亭記》。蘇轍的這篇散文和蘇軾的這首詞,可以當作互補互注的姐妹篇來讀。

平山堂是作者的恩師歐陽修所建,其景色“壯麗為淮南第一”(葉夢得《避暑錄話》)。在當時的情況下,平山堂的文化內(nèi)蘊的豐富和文化層次的高雅,是文化人群體中所共同認可的。

【賞析】

這首詞又名《快哉亭作》,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之一。全詞通過描繪快哉亭周圍壯闊的山光水色,抒發(fā)了作者曠達豪邁的處世精神。

此詞描寫的對象,主要是“快哉亭”周圍的廣闊景象。開頭四句,先用實筆,描繪亭下江水與碧空相接、遠處夕陽與亭臺相映的優(yōu)美圖景,展現(xiàn)出一片空闊無際的境界,充滿了蒼茫闊遠的情致。“知君為我新作”兩句,交待新亭的創(chuàng)建,點明亭主和自己的密切關(guān)系,反客為主、詼諧風趣地把張偓佺所建的快哉亭說成特意為自己而造,又寫亭臺窗戶涂抹上青紅兩色油漆,色彩猶新。“濕”字形容油漆未干,頗為傳神。

“長記平山堂上”五句,是記憶中情景,又是對眼前景象的一種以虛托實的想象式側(cè)面描寫。作者用“長記”二字,喚起他曾在揚州平山堂所領(lǐng)略的“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那種若隱若現(xiàn)、若有若無、高遠空蒙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憶。他又以此比擬他在“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致,將“快哉亭”與“平山堂”融為一體,構(gòu)成一種優(yōu)美獨特的意境。這種以憶景寫景的筆法,不但平添了曲折蘊藉的情致,而且加強了詞境的空靈飛動。以上五句新穎別致,引人入勝,通過作者昔日的淋漓興致,傳達出當日快哉亭前覽勝的欣喜之情。

上片是用虛實結(jié)合的筆法,描寫快哉亭下及其遠處的勝景。下片換頭以下五句,又用高超的藝術(shù)手法展現(xiàn)亭前廣闊江面倏忽變化、濤瀾洶涌、風云開闔、動心駭目的壯觀場面。詞人并由此生發(fā)開來,抒發(fā)其江湖豪興和人生追求。“一千頃,都鏡凈,倒碧峰”三句,寫眼前廣闊明凈的江面,清澈見底,碧綠的山峰,倒映江水中,形成了一幅優(yōu)美動人的平靜的山水畫卷,這是對水色山光的靜態(tài)描寫。“忽然”兩句,寫一陣巨風,江面倏忽變化,濤瀾洶涌,風云開闔,一個漁翁駕著一葉小舟,在狂風巨浪中掀舞。至此,作者的描寫奇峰突起,由靜境忽變動境,從而自自然然地過渡到全詞著意表現(xiàn)的著重點——一位奮力搏擊風濤的白發(fā)老翁。這位白頭翁的形象,其實是東坡自身人格風貌的一種象征。以下幾句,作者由風波浪尖上弄舟的老人,自然引出他對戰(zhàn)國時楚國蘭臺令宋玉所作《風賦》的議論。作者看來,宋玉將風分為“大王之雄風”和“庶人之雌風”是十分可笑的,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說教,白頭翁搏擊風浪的壯偉風神即是明證。其實,莊子所言天籟本身絕無貴賤之分,關(guān)鍵于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他以“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這一豪氣干云的驚世駭俗之語昭告世人:一個人只要具備了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超凡脫俗,剛直不阿,坦然自適,任何境遇中,都能處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無窮快意的千里雄風。蘇軾這種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氣的坦蕩的人生態(tài)度,顯然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這首詞在藝術(shù)構(gòu)思和結(jié)構(gòu)上,具有波瀾起伏、跌宕多姿、大開大合、大起大落的特點。下片的描寫和議論,豪縱酣暢,氣勢磅礴,詞中出沒風濤的白頭翁形象,猶如百川匯海,含蓄地點明全篇主旨,有強烈的震撼力。全詞熔寫景、抒情、議論于一爐,既描寫了浩闊雄壯、水天一色的自然風光,又其中灌注了一種坦蕩曠達的浩然之氣,展現(xiàn)出詞人身處逆境卻泰然處之、大氣凜然的精神風貌,充分體現(xiàn)了蘇詞雄奇奔放的特色。

名家點評

劉熙載《藝概·詩概》:其精微超曠,真足以開拓心胸,推倒豪杰。

鄭文焯評《東坡樂府》:此等句法,使作者稍稍矜才使氣,便流入粗豪一派。妙能寫景中人,用生出無情思。

5604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 | 欧美大黄|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 | 丁香久久 | 久操国产| 久久免费在线视频 |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播放 |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亚洲 | 成人练习生演员 | 欧美另类亚洲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不卡 | 欧美午夜免费观看福利片 | www伊人| 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 | 久久久久久久av | av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日本中文字幕视频 |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 国产精品视频成人 | 黄色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影视 | 国产精品亚洲视频 | 性做爰片免费视频毛片中文ILO | 日韩成人性视频 |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 xnxx 美女19 | 亚拍自拍 | 9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久草精品在线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相片 | 羞羞在线视频 | 97爱爱爱| 91免费大全| 九九全国免费视频 | 成人无码髙潮喷水A片 | 天堂资源在线观看 | 免费av大全 |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 | 欧美aaa级片 | 狠狠躁躁夜夜躁波多野结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