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辛棄疾的愛國詩詞
詞牌名:鷓鴣天|朝代:宋朝|作者:辛棄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斷云依水晚來收。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
書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風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
《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是南宋詞人辛棄疾的作品。這首詞是辛棄疾謫居鵝湖時受盡權奸排斥,病初愈后抒情寄意之作。表現了作者病愈初起的心境及“冷”和“愁”。
賞析辛棄疾的愛國詩詞精選篇2
詞牌名:鷓鴣天|朝代:宋朝|作者:辛棄疾
著意尋春懶便回,何如信步兩三杯?山才好處行還倦,詩未成時雨早催。
攜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開。誰家寒食歸寧女,笑語柔桑陌上來?
這是一首尋春的小詞。尋春游春,是詩詞中一個永恒的話題。春天是年年要歸來的,而誰人不萌發尋春、游春之念呢?此種欲念產生之根源,無非來自人們在萬象更新之際對新生活更加充滿活力的一種企盼。然而在尋春之時,因每人的性情、經歷、見識各有不同,其所見所感,又必有種種差異。辛棄疾在此詞中表現的,又是一種什么樣的尋春意緒呢?
作者并未開門見山地道出他的尋春感受,而是在小詞的開端,娓娓如話家常,將讀者逐漸引入勝境:“著意尋春懶便回,何如信步兩三杯?”他說,抱定了尋春的目的四處尋找,不如喝上幾杯酒,在家門附近和春光不期而遇,又省力,又愜意,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辛稼軒自己不恰恰就是那種“著意尋春”的人么?為了尋春,他風雨無阻,陰晴不避:“莫避春陰上馬遲,春來未有不陰時?!?《鷓鴣天》)作者“柳外尋春,花邊得句”(《滿庭芳》)。他尋求、欣賞春天的妙趣,真可以說達到了“眾里尋他千百度”的程度。而令人困惑的是,在此《鷓鴣天》小詞中,他不但一開端就否定了“著意尋春”的佳處,而且還進一步辯解道:“山才好處行還倦,詩未成時雨早催?!弊髡哂终f:刻意游春之人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見到“山才好處”,人卻已經疲憊不堪了,哪里還有十足的精神去賞春呢?有的時候,人的詩思還未成熟,而一場急雨卻過早地來催他做詩,那詩怎么可能做得好呢?
怎樣理解作者此刻的心情?
請看本詞的小序:“鵝湖歸,病起作?!痹瓉?,作者前不久游覽了名勝鵝湖山(今江西鉛山縣東)。從鵝湖歸來后,他生了病。這一次他病得大概還不輕,性情倔強的詞人不得不臥床休養了。一貫主張抗金、恢復失地的辛稼軒自被朝廷罷黜后,常常借游山水來消除心中憤懣?,F在他大病初愈,暫且無力出游,只好大唱“著意尋春”大可不必的高調了。辛稼軒雖然不能遠游尋春,卻在病愈初時徘徊于家門附近之際,感受到了一種他從未如此強烈感受過的蓬勃春意,使他獲得了意外的驚喜。
那么,辛稼軒尋到了一種什么樣的春意?作者在詞之上闋并未明言,而是有所保留,正見出此春意的寶貴。這也正是稼軒詞藝術表達的曲折含蓄處。若問辛稼軒如今在村頭到底有何得,可先看他南渡這多年后每年尋春都尋到了什么。翻檢稼軒長短句,會發現到處是這類詞句:“花徑里一番風雨,一番狼籍?!?《滿江紅·暮春》)“可惜春殘風雨又”(《蝶戀花》“點檢笙歌多釀酒”)?!奥劦来簹w去,更無人管飄紅雨”(《惜分飛·春思》)。在作者的春詞中,春天總是那么滿紙滿行的嬌軟脆弱!年年盼春、游春的辛稼軒,雖然飽覽著春的千姿百態,但是經不起風吹雨打的嬌春卻給他帶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且看下闋?,F在,我們的詞人移動著剛剛病愈的身體,手拄竹杖,穿上草鞋,向家門附近的田野漫步走去。“攜竹杖,更芒鞋”,創造出輕松而隨便的氛圍,為下面與鄉村春色猝然相遇時的喜悅心情做了不露痕跡的鋪墊。
走著,走著,驀地,若干亮色映入了作者的眼睛。詞人定睛一看,原來是一些在野草中間開放的野蒿花!這些不入品流、無人護理的花兒,這兒幾朵,那兒一片,沐浴著春風,顏色鮮亮,別有一番健康秀美的魅力?!爸熘旆鄯邸?,用語特妙。它把花兒鮮明的顏色和生氣蓬勃、隨處自由開放的特點簡潔地描繪出來,也把詞人與野花不期而遇時的喜悅心情含蓄地透露出來,大有“得來全不費功夫”的味道。
熟悉稼軒詞的人都會知道,作者在欣賞鄉村花朵那無拘無束之形式美的背后,還有對它們的一種理性的思考。此次鵝湖歸來,他已從鄉村景物中獲得了深沉的啟示:“春入平原薺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鴉?!?《鷓鴣天·游鵝湖,醉書酒家壁》)城中嬌嫩的桃李之花是經不起風雨的,只有在鄉野溪頭久沐風雨、倔強生長的薺菜花一類的花朵,生命力才更為長久,才真正啟示著春天的奧秘。明曉了稼軒對人生的這種思考,我們就會接觸到他目睹野蒿花時心靈中更深一層的東西。
當詞人正為野蒿花所吸引的時候,另一番景象又把他的視線吸引了去:一些有說有笑的歸寧女子,正沿著長滿桑樹的田間小路走過來了。這兩句寫得很美,“柔”字尤為巧妙傳神。它不但狀出桑葉之嫩,春光之新,而且襯托出村女那柔美的容貌、步態和笑聲。這些村女快要回到娘家看到親人了,所以心情是甜甜的,笑聲是美美的。她們的笑聲,感染著詞人。他不禁駐足傾聽,若有所思。這就是辛稼軒尋找到的春天。春天在鄉野之花中,在村女的步履中,笑聲里。
如何解釋這村女便是春天的化身呢?
如果我們把這“誰家寒食歸寧女,笑語柔桑陌上來”和作者同期所作另一首《鷓鴣天》(春入平原薺菜花)中的“青裙縞袂誰家女,去趁蠶生看外家”相比較,便可發現,前者和后者在時間(寒食節)、景物(桑蠶)、人物(女)、語氣(誰家)諸方面,都有著和諧的一致。所不同之處,是前者側重于其音容的純真無邪(笑語柔桑),后者則突出著其穿著的素樸無華(青裙縞袂)。然而這純真無邪的“笑語”與素樸無華的“青裙縞袂”,本是統一于村女之純樸的特質之中,原不可分割的。明乎此,便可斷知,彼天真無邪的“笑語柔?!敝?,原也是衣著樸素的“青裙縞袂”之女。這兩首《鷓鴣天》中的村女形象正可參照合讀。因此,讀者在此間對本篇《鷓鴣天》中的“寒食歸寧女”融入一種“青裙縞袂”的生動聯想,是極緊要的。這是探尋稼軒此刻所思所想之關鍵所在。辛稼軒在想什么呢?他想起了他平生仰慕的蘇軾的一首詩,題目叫做《于潛女》:“青裙縞袂于潛女,兩足如霜不穿屨,沙鬢發絲穿杼,蓬沓障前走風雨?!昀砷詺w相媚嫵,不信姬姜有齊魯?!闭埧矗@些于潛(舊縣名,在杭州西)女,足不穿鞋,一身“青裙縞袂”,在風雨中穿行,其體魄何等強健,其風貌何其古樸,而其愛情生活又是何等真摯!她們的氣質,足使齊魯之貴族婦女相形見絀;其“青裙縞袂”,也成為了善于抗擊風雨、具有春天般活力的一類人物精神的象征。而當辛稼軒將蘇詩“青裙縞袂”之意象引入其詞章中時,他便賦予了村女一種和蘇詩中于潛女同樣的品格,和他稱頌的薺菜花、野蒿花同樣的品格——在風雨中頑強生存、獲取著持久的生命力的品格。作者被村女那普通而又不平凡的裝束和充滿生氣的笑語所觸動的秘密也就在于此。
這種景致出現在稼軒詞中是有很深刻的社會生活背景的。本文前面已經說過,作者南渡以來每年都在尋春,他在大量的尋春詞章中寄寓著他的熾熱的報國理想。他曾不遺余力地寫奏折,提出抗金種種策略。然而,事實卻告訴他,南宋的偏安小朝廷,很像是城中嬌弱的桃李之花,經不住風雨的考驗,這使他感到了深深的失望。如今在罷黜閑居之時,他目接著鄉野之花與青裙縞袂之女,心中的希望之火又一次被點燃。他思索著,眼光與心靈變得更加深邃和寬廣。
春,存在于神州廣大的鄉野之中。這是辛稼軒此次尋春之最深刻的感受。
此詞所含的內容很豐富,詞人的感慨也很深沉,然而他下筆卻是那樣簡潔而輕松,寫人狀景又是那樣雋永傳神,使人領略到其舉重若輕、以簡馭繁的高超藝術功力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從而獲得藝術的享受與思想的啟迪。
賞析辛棄疾的愛國詩詞精選篇3
詞牌名:滿江紅|朝代:宋朝|作者:辛棄疾
快上西樓,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喚取、玉纖橫管,一聲吹裂。誰做冰壺涼世界,最憐玉斧修時節。問嫦娥、孤令有愁無?應華發。
云液滿,瓊杯滑。長袖起,清歌咽。嘆十常x,欲磨還缺。但愿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把從前、離恨總成歡,歸時說。
《滿江紅·中秋寄遠》是宋代愛國詞人辛棄疾所寫的一首詞。此詞主旨是表述望月懷人之情。上片先以“快”字點急切之情,又以“怕”字出擔心之意,再以“憐”字表愛月之心,上結一問妙語雙關,明里關懷嫦娥之孤冷,暗中感傷自己之幽獨。下片先寫賞月之宴之酒歌,后述賞月之人之嘆之想,冀月圓說團圓,情溢字里行間。全詞即景生情,借景抒情,有情景交融之妙。
賞析辛棄疾的愛國詩詞精選篇4
詞牌名:霜天曉角|朝代:宋朝|作者:辛棄疾
吳頭楚尾,一棹人千里,休說舊愁新恨,長亭樹,今如此。
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明日萬花寒食,得且住,為佳耳。
《霜天曉角·旅興》是南宋詞人辛棄疾的作品。作者坐船順流而下,看見沿途風景感慨甚多,不禁生出舊恨新愁。全詞主要抒發了詞人厭倦官場,渴望歸隱的思想感情。
賞析辛棄疾的愛國詩詞精選篇5
詞牌名:賀新郎|朝代:宋朝|作者:辛棄疾
綠樹聽鵜鴂,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囱嘌?,送歸妾。
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作品。此詞為送別抒懷之作。首尾以啼鳥相呼應,描寫暮春的凄厲暮色;中間引述歷史故事,鋪敘古代種種人間離情別恨,借送別族弟,抒發美人不遇、英雄名裂、壯士難酬的義憤。全詞筆力雄健,沉郁蒼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