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思想的詩句
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盡冠纓。——李白《古風》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戚繼光<<馬上作>>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唐·王昌齡《出塞》
故國如塵,故人如夢,登高還懶。——詹玉《醉蓬萊·歸故山》
可惜庭中樹,移根逐漢臣。——孔紹安《侍宴詠石榴》
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
短篷炊飲鱸魚熟,除卻松江枉費詩。——辛棄疾《鷓鴣天·送歐陽國瑞入?yún)侵小?/p>
歸來報名主,恢復舊神州。——岳飛《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陸游《金錯刀行》
一寸丹心為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于謙
時危見臣節(jié),世亂識忠良。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鮑照
精忠報國。還我河山!——岳飛
醫(y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唐·聶夷中《詠田家》
我死國生,我死猶榮,身雖死精神長生,成功成仁,實現(xiàn)大同。——趙博生
中夜四五嘆,常為大國憂。——李白
關(guān)山萬里作雄行。——秋瑾《鷓鴣天·祖國沉淪感不禁》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愛國思想的詩句篇2
尚憶先朝多樂事,孝皇曾為兩宮開。——王守仁《元夕二首》
楚雖三戶能抗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陸游《金錯刀行》
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guān)。——戴叔倫《塞上曲二首》
云白山青萬余里,愁看直北是長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李白《清平調(diào)·其三》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楊炎正《水調(diào)歌頭·登多景樓》
忘身辭鳳闕,報國取龍庭。——王維《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簾來。——張祜《集靈臺·其一》
西北神州,依舊一新亭。——元好問《江城子·醉來長袖舞雞鳴》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但將千歲葉,常奉萬年杯。——趙彥昭《奉和元日賜群臣柏葉應(yīng)制》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李商隱《詠史二首·其二》
平生端有活國計,百不一試薶九京。——黃庭堅《送范德孺知慶州》
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岑參《與高適薛據(jù)同登慈恩寺浮圖》
倚高寒愁生故國,氣吞驕虜。——張元干《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
白發(fā)書生神州淚,盡凄涼不向牛山滴。——劉克莊《賀新郎·九日》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范仲淹《岳陽樓記》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白居易《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為奏薰琴唱,仍題寶劍名。——張九齡《奉和圣制送尚書燕國公赴朔方》
夢到鳳凰臺上,山圍故國周遭。——完顏璹《朝中措·襄陽古道灞陵橋》
歌鐘旋可望,衽席豈難行。——張九齡《奉和圣制送尚書燕國公赴朔方》
四牡何時入,吾君憶履聲。——張九齡《奉和圣制送尚書燕國公赴朔方》
扈蹕老臣身萬里,天寒來此聽江聲!。——陸游《龍興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辛棄疾《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四海翻騰云水路,五洲震蕩風雷激。——毛澤東《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
天意眷我中興,吾皇神武,踵曾孫周發(fā)。——黃中輔《念奴嬌·炎精中否》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試看天塹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鄭成功《出師討滿夷自瓜州至金陵》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長劍倚天誰問,夷甫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辛棄疾《水調(diào)歌頭·送楊民瞻》
愛國思想的詩句篇3
時危見臣節(jié),世亂識忠良。——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
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崔道融《西施灘》
天與三臺座,人當萬里城。——張九齡《奉和圣制送尚書燕國公赴朔方》
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于謙《詠煤炭》
楚國青蠅何太多,連城白璧遭讒毀。——李白《鞠歌行》
平生端有活國計,百不一試薶九京。——黃庭堅《送范德孺知慶州》
一自胡塵入漢關(guān),十年伊洛路漫漫。——陳與義《詠牡丹》
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羅隱《西施》
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岳飛《滿江紅·寫懷》
中心愿,平虜保民安國。——宋江《滿江紅·喜遇重陽》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不見穿針?gòu)D,空懷故國樓。——孟浩然《他鄉(xiāng)七夕》
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岑參《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
卜宅從茲老,為農(nóng)去國賒。——杜甫《為農(nóng)》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一去隔絕國,思歸但長嗟。——李白《千里思》
夢里相思,故國王孫路。——陳子龍《點絳唇·春日風雨有感》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屈原《國殤》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