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古詩詞12首
歲在壬戌,甫臨長至,張總侍御邀飲。眾賓皆退,獨留少款。侍婢歌江梅引,有“念此情、家萬里”之句,仆曰:此詞殆為我作也。又聞本朝使命將至,感慨久之。既歸,不寢,追和四章,多用古人詩賦,各有一笑字,聊以自寬。如暗香、疏影、相思等語,雖甚奇,經前人用者眾,嫌其一律,故輒略之。卒押吹字,非風即笛,不可易也。此方無梅花,士人罕有知梅事者,故皆注所出(舊注:闕一首。此錄示鄉人者,北人謂之四笑江梅引)
天涯除館憶江梅。幾枝開。使南來。還帶馀杭、春信到燕臺。準擬寒英聊慰遠,隔山水,應銷落,赴訴誰。
空恁遐想笑摘蕊。斷回腸,思故里。漫彈綠綺。引三弄、不覺魂飛。更聽胡笳、哀怨淚沾衣。亂插繁花須異日,待孤諷,怕東風,一夜吹。
愛國古詩詞12首(篇2)
永王正月東出師,天子遙分龍虎旗。
樓船一舉風波靜,江漢翻為燕鶩池。
愛國古詩詞12首(篇3)
朝發廣莫門,暮宿丹水山。
左手彎繁弱,右手揮龍淵。
顧瞻望宮闕,俯仰御飛軒。
據鞍長嘆息,淚下如流泉。
系馬長松下,發鞍高岳頭。
烈烈悲風起,泠泠澗水流。
揮手長相謝,哽咽不能言。
浮云為我結,歸鳥為我旋。
去家日已遠,安知存與亡?
慷慨窮林中,抱膝獨摧藏。
麋鹿游我前,猿猴戲我側。
資糧既乏盡,薇蕨安可食?
攬轡命徒侶,吟嘯絕巖中。
君子道微矣,夫子固有窮。
惟昔李騫期,寄在匈奴庭。
忠信反獲罪,漢武不見明。
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長。
棄置勿重陳,重陳令心傷!
愛國古詩詞12首(篇4)
磐折辭主人,開帆駕洪濤。
春水滿南國,朱崖云日高。
舟子廢寢食,飄風爭所操。
我行匪利涉,謝爾從者勞。
石間采蕨女,鬻市輸官曹。
丈夫死百役,暮返空村號。
聞見事略同,刻剝及錐刀。
貴人豈不仁?視汝如莠蒿!
索錢多門戶,喪亂紛嗷嗷。
奈何黠吏徒,漁奪成逋逃!
自喜遂生理,花時甘缊袍。
愛國古詩詞12首(篇5)
擁旄為漢將,汗馬出長城。
長城地勢險,萬里與云平。
涼秋八九月,虜騎入幽并。
飛狐白日晚,瀚海愁云生。
羽書時斷絕,刁斗晝夜驚。
乘墉揮寶劍,蔽日引高旍。
云屯七萃士,魚麗六郡兵。
胡笳關下思,羌笛隴頭鳴。
骨都先自詟,日逐次亡精。
玉門罷斥候,甲第始修營。
位登萬庾積,功立百行成。
天長地自久,人道有虧盈。
未窮激楚樂,已見高臺傾。
當令麟閣上,千載有雄名!
愛國古詩詞12首(篇6)
慘結秋陰,西風送、霏霏雨濕。凄望眼、征鴻幾字,暮投沙磧。試問鄉關何處是,水云浩蕩迷南北。但一抹、寒青有無中,遙山色。
天涯路,江上客。腸欲斷,頭應白。空搔首興嘆,暮年離拆。須信道消憂除是酒,奈酒行有盡情無極。便挽取、長江入尊罍,澆胸臆。
愛國古詩詞12首(篇7)
落日暝云合,客子意如何。定知今日,封六巽二弄干戈。四望際天空闊,一葉凌濤掀舞,壯志未消磨。為向吳兒道,聽我扣舷歌。
我常欲,利劍戟,斬蛟鼉。胡塵未掃,指揮壯士挽天河。誰料半生憂患,成就如今老態,白發逐年多。對此貌無恐,心亦畏風波。
愛國古詩詞12首(篇8)
有懷長不釋,一語一酸辛。
此地暫胡馬,終身只宋民。
讀書成底事,報國是何人。
恥見干戈里,荒城梅又春。
愛國古詩詞12首(篇9)
紹興八年十一月日,右通直郎樞密院編修臣胡銓,謹齋沐裁書,昧死百拜,獻于皇帝陛下。
臣謹按:王倫本一狎邪小人,市井無賴,頃緣宰相無識,遂舉以使虜,專務詐誕,斯罔天聽,驟得美官,天下之人切齒唾罵。今者無故誘致虜使,以“詔諭江南”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劉豫我也!劉豫臣事丑虜,南面稱王,自以為子孫帝王、萬世不拔之業,一旦豺狼改慮,捽而縛之,父子為虜。商鑒不遠,而倫又欲陛下效之。
夫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陛下所居之位,祖宗之位也。奈何以祖宗之天下為犬戎之天下,以祖宗之位為犬戎藩臣之位?陛下一屈膝,則祖宗廟社之靈盡污夷狄,祖宗數百年之赤子盡為左衽,朝廷宰執盡為陪臣,天下之士大夫皆當裂冠毀冕,變為胡服。異時豺狼無厭之求,安知不加我以無禮如劉豫也哉!夫三尺童子至無知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則怫然怒。今丑虜,則犬豕也。堂堂大國,相率而拜犬豕,曾童孺之所羞,而陛下忍為之邪?
倫之議乃曰:“我一屈膝,則梓宮可還,太后可復,淵圣可歸,中原可得。”嗚呼!自變故以來,主和議者,誰不以此說啖陛下哉?然而卒無一驗,則虜之情偽已可知矣。而陛下尚不覺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國大仇而不報,含垢忍恥,舉天下而臣之甘心焉。就令虜決可和,盡如倫議,天下后世謂陛下何如主?況丑虜變詐百出,而倫又以奸邪濟之,梓宮決不可還,太后決不可復,淵圣決不可歸,中原決不可得。而此膝一屈,不可復伸;國勢陵夷,不可復振,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矣。
向者陛下間關海道,危如累卵,當時尚不肯北面臣敵,況今國勢稍張,諸將盡銳,士卒思奮。只如頃者敵勢陸梁,偽豫入寇,固嘗敗之于襄陽,敗之于淮上,敗之于渦口,敗之于淮陰,較之前日蹈海之危,已萬萬矣!倘不得已而至于用兵,則我豈遽出虜人下哉?今無故而反臣之,欲屈萬乘之尊,下穹廬之拜,三軍之士不戰而氣已索。此魯仲連所以義不帝秦,非惜夫帝秦之虛名,惜夫天下大勢有所不可也!今內而百官,外而軍民,萬口一談,皆欲食倫之肉。謗議洶洶,陛下不聞,正恐一旦變作,禍且不測。臣竊謂不斬王倫,國之存亡未可知也。
雖然,倫不足道也,秦檜以心腹大臣而亦為之。陛下有堯舜之資,檜不能致陛下如唐虞,而欲導陛下為石晉。近者禮部侍郎曾開等引古誼以折之,檜乃厲聲責曰:“侍郎知故事,我獨不知!”則檜之遂非狠愎,已自可見。而乃建白,令臺諫侍臣僉議可否,是明畏天下議己,而令臺諫侍臣共分謗耳。有識之士,皆以為朝廷無人。吁,可惜哉!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夫管仲,霸者之佐耳,尚能變左衽之區,而為衣裳之會。秦檜,大國之相也,反驅衣冠之俗,歸左衽之鄉。則檜也,不唯陛下之罪人,實管仲之罪人矣。孫近附會檜議,遂得參知政事。天下望治有如饑渴,而近伴食中書,漫不敢可否事。檜曰“虜可和”,近亦曰“可和”;檜曰“天子當拜”,近亦曰“當拜”。臣嘗至政事堂,三發問而近不答,但曰:“已令臺諫侍從議矣”。嗚呼!參贊大政,徒取充位如此,有如虜騎長驅,尚能折沖御侮耶?臣竊謂:秦檜、孫近亦可斬也!
臣備員樞屬,義不與檜等共戴天。區區之心,愿斷三人頭,竿之藁街。然后羈留虜使,責以無禮,徐興問罪之師,則三軍之士不戰而氣自倍。不然,臣有赴東海而死耳,寧能處小朝廷求活耶?小臣狂妄,冒瀆天威,甘俟斧鉞,不勝隕越之至!
愛國古詩詞12首(篇10)
曉披煙霧入青巒,山寺疏鐘萬木寒。
千古河流成沃野,幾年沙勢自風湍。
水穿石甲龍鱗動,日繞峰頭佛頂寬。
宮闕五云天北極,高秋更上九霄看。
愛國古詩詞12首(篇11)
順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圍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勢不可為,集諸將而語之曰:“吾誓與城為殉,然侖皇中不可落于敵人之手以死,誰為我臨期成此大節者?”副將軍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當以同姓為吾后。吾上書太夫人,譜汝諸孫中。”
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諸將果爭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執刃,遂為諸將所擁而行。至小東門,大兵如林而至,馬副使鳴騄、任太守民育及諸將劉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閣部也。”被執至南門。和碩豫親王以先生呼之,勸之。忠烈大罵而死。初,忠烈遺言:“我死當葬梅花嶺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親見忠烈青衣烏帽,乘白馬,出天寧門投江死者,未嘗殞于城中也。”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謂忠烈未死。已而英、霍山師大起,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陳涉之稱項燕。吳中孫公兆奎以起兵不克,執至白下。經略洪承疇與之有舊,問曰:“先生在兵間,審知故揚州閣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孫公答曰:“經略從北來,審知故松山殉難督師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疇大恚,急呼麾下驅出斬之。
嗚呼!神仙詭誕之說,謂顏太師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實未嘗死。不知忠義者圣賢家法,其氣浩然,常留天地之間,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說,所謂為蛇畫足。即如忠烈遺骸,不可問矣,百年而后,予登嶺上,與客述忠烈遺言,無不淚下如雨,想見當日圍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問其果解脫否也,而況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墓旁有丹徒錢烈女之冢,亦以乙酉在揚,凡五死而得絕,特告其父母火之,無留骨穢地,揚人葬之于此。江右王猷定、關中黃遵嚴、粵東屈大均為作傳、銘、哀詞。
顧尚有未盡表章者:予聞忠烈兄弟,自翰林可程下,尚有數人,其后皆來江都省墓。適英、霍山師敗,捕得冒稱忠烈者,大將發至江都,令史氏男女來認之。忠烈之第八弟已亡,其夫人年少有色,守節,亦出視之。大將艷其色,欲強娶之,夫人自裁而死。時以其出于大將之所逼也,莫敢為之表章者。
嗚呼!忠烈嘗恨可程在北,當易姓之間,不能仗節,出疏糾之。豈知身后乃有弟婦,以女子而踵兄公之余烈乎?梅花如雪,芳香不染。異日有作忠烈祠者,副使諸公,諒在從祀之列,當另為別室以祀夫人,附以烈女一輩也。
愛國古詩詞12首(篇12)
無戰王者師,有備軍之志。
天下承平數十年,此語雖存人所棄。
今歲西戎背世盟,直隨秋風寇邊城。
屠殺熟戶燒障堡,十萬馳騁山岳傾。
國家防塞今有誰?官為承制乳臭兒。
酣觴大嚼乃事業,何嘗識會兵之機?
符移火急蒐卒乘,意謂就戮如縛尸。
未成一軍已出戰,驅逐急使緣崄巇。
馬肥甲重士飽喘,雖有弓劍何所施?
連顛自欲墮深谷,虜騎笑指聲嘻嘻。
一麾發伏雁行出,山下奄截成重圍。
我軍免胄乞死所,承制面縛交涕洟。
逡巡下令藝者全,爭獻小技歌且吹。
其余劓馘放之去,東走矢液皆淋漓。
道無耳準若怪獸,不自愧恥猶生歸!
守者沮氣陷者苦,盡由主將之所為。
地機不見欲僥勝,羞辱中國堪傷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