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的散文和現(xiàn)代詩《病的詩人(一)》
冰心年近九旬時發(fā)表了《我請求》、《我感謝》、《給一個讀者的信》現(xiàn)代詩和散文等作品。小編這里為大家?guī)肀牡纳⑽暮同F(xiàn)代詩,希望大家喜歡。
《古戰(zhàn)場變成了大果園》
從南口車站下來,舉目四望,周圍連綿不斷的淡紫的燕山,把我們環(huán)抱起來了。
一聽到燕山,我立刻想起《木蘭詩》里的:
旦辭黃河去,
暮宿黑水頭,
不聞爺娘喚女聲,
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
不知道這里是否當年花木蘭聽到的胡騎縱橫之地,但這是一個古戰(zhàn)場,卻是多少年來肯定了的。南口地區(qū),東至十三陵,南接海淀,北出居庸關(guān),西至萬里長城,“群山糾紛”之中,中間這一片,的確是“浩浩乎平沙無垠,?不見人”的沙灘荒野。居民對于這三多(風多,石多,荊棘多)三少(土少,水少,樹木少)的土地,從不抱著收獲的希望,他們有時在上面“輪耕”,那就是在卵石中間淺淺的浮土上,撒些種子,有多少收成只好聽天由命了。
但是“古戰(zhàn)場”三個字給居民以無限的自豪感,我們的祖先,曾在這一片土地上,抵御過越關(guān)侵犯的敵人。時期是“秦歟漢歟,將近代歟”,他們雖然說不出,但是他們把他們心目中最偉大的、一門累代和頑敵作殊死斗爭的楊家女將的名字,和這片沙灘連在一起。南口軌道邊的山溝里有一塊“穆桂英點將石”,山上還有個“撂子臺”,據(jù)說是穆桂英生下了楊文廣,匆匆地把嬰兒撂在那里,就又上馬出征了。總之,提到對敵斗爭,人民是氣沖牛斗的,這里決沒有如《吊古戰(zhàn)場文》里的“黯兮慘悴,風悲日曛”的低沉情緒。
一九五八年二月,一隊改造自然的大軍開到這一塊兩萬多畝的沙石荒灘上。紅旗在卷地的塑風中呼呼吹動。指揮部的一個小小的席棚,在沙灘中間搭起了。
這隊兩千三百人的建設南口農(nóng)場的大軍,是北京市下放的機關(guān)干部和商業(yè)職工組成的。在黨的領(lǐng)導鼓舞下,他們深深地認識到勞動創(chuàng)造世界的偉大意義,只要他們捧出一顆熱愛社會主義的心,舉起一雙熱愛勞動的手,他們就一定能夠完成這個改造自然改造思想的艱巨任務。他們熱情蓬勃地在飛沙走石的荒灘上猛干起來了。
這個以果園為主的農(nóng)場,在建場時期是“先生產(chǎn)后生活”的。兩千多人擠住在南口鎮(zhèn)破舊的民房里,每天下地勞動,往返二十多里。午飯也在工地上吃,朔風一吹,冷窩頭上結(jié)成一層冰,和著他們所稱為“芝麻鹽”的沙土,談笑風生地咬吞下去。吃完了“芝麻鹽”窩頭,他們就起來挖樹坑。把大石頭搬走,小石頭就用手捧,用篩子篩出去,再從小丘陵上拉來一層好土填下去……他們挖的坑縱橫成行的排列著,上面插上小竹竿似的蘋果和桃樹的小苗……
荒灘上的居民帶著驚異的眼光跑來了。他們看著這些干勁沖天、精神飽滿的干部,在沙地上拉犁,在土坑中種樹,大風把人吹倒了,風沙滿面地笑嘻嘻地爬起來再干。他們想不透這里面的道理。他們說我們祖祖輩輩在這里住了幾百年,還不知道這片兔子不拉屎的荒地,連好草都不生?更不用說是果木菜蔬了。而這隊大軍,在流著汗用著力的時候,心中卻都有一幅最新最美的圖畫:這里,在萬眾一心,苦干、實干、巧干之下,一年,兩年,五年,七年,在若干年后,將會成為果樹成蔭、禽畜遍地的一片綠原。
現(xiàn)在這里已經(jīng)有了六個分場,另外有撂子臺農(nóng)場和響潭水庫管理處。農(nóng)場里有蘋果、葡萄、桃、梨、杏、李等果樹十二萬株,果園三千畝。禽畜有雞、豬、兔、蜂和各種役畜。此外還有菜蔬、谷物、果苗、林苗、防護林等等。流水帳是開不盡說不完全的,還是讓我談談那一天所看到的古戰(zhàn)場變成的大果園的一角吧。
在走訪南口農(nóng)場以前,我連這個農(nóng)場的輪廓都不清楚。走訪的這一天,在火車上就壓抑不住興奮的心情,我訪問參觀祖國大地上的建設,已不是第一次,每次我都知道,山回路轉(zhuǎn),在我面前將呈現(xiàn)一幅一幅的畢生難忘的圖畫。這種興奮的企待,永遠給我以無限的激動與喜悅。
出了南口車站,往南走,北風從背后推送著,我們越過一條很寬的東西公路,再折上一條縱貫南北的公路,這一帶都是農(nóng)場地區(qū)了。我們看見路旁的田野上,有許多人在挖著水渠。最后到了農(nóng)場總部。遠遠望去,有禮堂,有幾十幢整齊的向南的房子,房頂上矗立著電視機的天線。廣場上放著些農(nóng)業(yè)機械。辦公處是高大的三合建筑,規(guī)模不在北京一般的機關(guān)之下。王副場長和張書記在中間大廳里接待了我們。這兩位和我從前在別的建設工地上所見到的領(lǐng)導干部一樣,都是眉宇間充滿了撲人的樸實、誠懇、剛毅之氣,對來訪者的招待熱情,尤其使人感動。他們像年輕的父母夸示自己的新生的美麗嬰兒一般,捧出兩盤農(nóng)場出產(chǎn)的胖胖大大的花生,和食品加工廠做的山楂糕。特意給我們預備的豐富的午餐,更是菜香肉美。他們卻抱歉地說:“冬天沒有什么好吃好看的,等春天果樹開花,秋天果谷成熟的時候,還要請你們常來呵!”
我們一邊剝著吃著花生,在旺盛的爐火旁邊的沙發(fā)椅上,王副場長和張書記就像和熟朋友閑話家常似的津津地對我們述說把古戰(zhàn)場變成大果園的經(jīng)過:他們是怎樣地一鋤一鋤地掘,一篩一篩地播;怎樣地栽下果樹,種下防風林,挖了水庫開了水渠,養(yǎng)了禽畜,立了工廠,蓋了房子……多快好省地邊建設邊生產(chǎn),到了今天的規(guī)模,證明了打破常規(guī)的一個大躍進……
王副場長抬頭指著這間寬大的掛著獎旗的廳堂,微笑地對我們說:“這些房子從動土到豎墻蓋瓦,安設門窗電燈,都是我們這些下放干部自己干的。這是我們政治方面最大的收獲。毛主席號召干部下放,第一是提高思想,熱愛勞動,第二是鍛煉身體,第三是學會既能文又能武。我們的許多下放干部,真是肩不能擔,手不能提,不少人過去還輕視勞動。到了這里以后,首先是在思想上起了深刻的變化,體會到勞動的偉大和光榮。他們開始接近了農(nóng)民,感到自己的渺小。經(jīng)過了實際的艱苦鍛煉,他們學會了拉犁,下種,趕馬,開車,養(yǎng)雞,喂豬,蓋房子,打電井,修水庫,甚至連理發(fā)、修鞋、補衣服都學會了。這樣開始有了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不嫌大糞的臭味,也不討厭下雨的泥濘。他們的心思和希望,和農(nóng)場的建設、社會主義的建設緊緊地連在一起。等到他們住進自己蓋的房子,吃了自己種的菜蔬谷物,學到了生產(chǎn)知識,練成了壯實的身體……他們的歡喜和自豪是不可形容的!他們熱愛了勞動,熱愛了集體生活,輪換回京的時候,很多人忍不住流下了依依的別淚。他們把篷勃的熱情和朝氣,帶回到機關(guān)里去,做起事來,干勁沖天。
“農(nóng)場建成,對老百姓影響也是很大的。他們看見沙地上的果樹活了,菜蔬谷物收成了,電井里流出水來了,沙河灘變成了聚寶盆,他們高興得打心里服了共產(chǎn)黨!他們認識到黨的領(lǐng)導正確,人多力量大。‘水引來了,這片地就活了!’他們就也開始種了菜蔬,吃了菜蔬,也賣了菜蔬。”
說到農(nóng)場和新村的遠景,這兩位領(lǐng)導者眼里閃出了充滿著信心的快樂的光輝。新村的樓房已經(jīng)建好一幢了,果樹天天在成長,禽畜不斷在繁殖,機械不斷在增加……這里將成為一個社會主義新村。我坐在他們對面,溫暖的陽光,照在雪白的墻壁上,照在地面美麗的花磚上,照在我的臉上,我耳中聽著這充滿決心信心的響亮堅定的聲音,眼前突兀地涌現(xiàn)了這座社會主義新村的幻像,樓臺矗立,大樹成行,街道寬闊,車馬往來,水色山光,花香鳥語……而這個繁榮美麗的市鎮(zhèn),就是在“蓬斷草枯,凜若霜晨,鳥飛不下,獸鋌亡群”的古戰(zhàn)場上建立起來的!古人幻想不到的景象,在今天只要人敢想敢干,總是會實現(xiàn)出來的。短短的十年之中,我在祖國廣大土地上的許多地方,已經(jīng)看見過人民理想的實現(xiàn)。我們對于領(lǐng)導我們的共產(chǎn)黨,和聰明勇敢的人民,是有充分的信心的!
這里的六個分場,分散得很遠,個個參觀是來不及的了,我們只參觀了第一分場的果圃,豬棚,造曲廠和第三分場的幾個雞棚,兔舍。雞棚里有各種的雞:來亨雞,澳洲黑,和本國種的蘆花雞等等。兔舍有各種的兔:安哥拉,銀絲,等等。工作人員的勞動精神,和斜陽下看見的萬千只鮮紅雞冠的閃爍爍的耀眼強光,給我的印象很深。在回到車站的大車上,深深地呼吸著清爽的山風,我覺得我的暖洋洋的心坎,似乎又加寬了許多。因為在我的心里,本來已有了三門峽、丹江口……等幾座美麗雄偉的結(jié)構(gòu)模型,從今天起我又須擴大地盤,把古戰(zhàn)場變成的大果園,也珍重地放到里面去!
《病的詩人(一)》
詩人病了——
詩人的情緒
更適合于詩了,
然而詩人寫不出。
菊花的影兒在地,
藤椅兒背著陽光。
書落在地上了,
不想拾起來,
只任它微風吹卷。
窗兒開著,
簾兒?著,
人兒無聊,
只有:
書是舊的,
花是新的。
鏡里照著的,
是消瘦的龐兒;
手里拿著的,
是沉重的筆兒。
凝澀的詩意,
卻含著清新;
憔悴的詩人,
卻感著愉快。
詩人病了——
詩人的情緒
更適合于詩了,
然而詩人寫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