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的現代詩《玫瑰的蔭下》和散文
冰心的小詩體現著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思想的交融,中國文學與外國文學的相互滲透,帶有鮮明的時代色彩.她以開放的思維定勢。小編這里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關于冰心的現代文和散文,希望大家喜歡。
《玫瑰的蔭下》
衣裳上,
書頁上,
都閃爍著
葉底細碎的朝陽。
我折下一朵來,
等著——等著,
濃紅的花瓣,
正好襯她雪白的衣裳。
冰涼的石階上,
坐著——坐著,
等她不來,
只聞見手里
玫瑰的幽香!
一九二二年五月十八日。
《第二顆人造衛(wèi)星》
又一顆紅色信號飛上天空,
千萬個科學家們歡聲雷動!
我們排齊了精壯整齊的隊伍,
向著最偉大崇高的目的進軍。
帝國主義者不必心驚膽戰(zhàn),
我們才不要低頭來看
眼底的一小撮灰塵!
除非你們膽敢在地球上的
任一個角落發(fā)動戰(zhàn)爭,
那我們就要隨手回擊毫不留情!
我們不像你們驅使一班
傳教士,買賣人,
緊跟在雇傭的探險家背后,
來麻痹剝削別洲別國的人民;
我們也不要軍艦,飛機,
我們七十個人,還要把
船兒不停地航行到底!
“沖過秋冬的霧,
迎著五月的風,
我們還要把航程,
縮短它幾點鐘!
“帝國主義者不要做夢!
罪惡的掠奪必定告終,
埃及人民站起來了,
不讓海盜們仍舊稱雄。
“和我們一起站在‘橋’上的,
還有世界上千千萬萬的人民,
我們有磐石般堅固的信念,
最后的勝利一定屬于我們!”
一九五七年十一月二日,北京。
《梳妝臺做成的書桌》
去年的十一月八日,我們參觀了莫斯科郊外的哥爾克村。這里有一座花園,本來是一個莫斯科“衛(wèi)戍司令”的別墅,十月革命后收歸國有,一九二三年五月起,成了偉大的十月革命的領導者——列寧休養(yǎng)的地方。這位巨人,在第二年的一月,在這所別墅里,停止了他心臟的最后跳動。
這所別墅,在當時,是相當豪華的,有暖氣設備,有電燈、電話、園院里有參天的古木。我們在巡禮的時候,感到在房子里、草地上和樹林中,無處不充滿了列寧的手澤和足跡。列寧在這別墅里,說是休養(yǎng),但是他還是不斷地寫作,不斷地閱讀,不斷地規(guī)劃,不斷地思索,他用長途電話和書信,和蘇聯全境和全世界保持著不斷的聯系。他在不停的寫作中,還常常起來,用望遠鏡從窗戶里外望在田野上勞動的農民;在寬大的客廳中,給周圍的農村孩子開過樅樹節(jié)的盛會;在他的書案上還擺著有在他逝世前兩天所閱讀的,美國作家杰克·倫敦所寫的詩《對于生命的愛》。這是一個具有多健旺的生命力,多活潑的心靈的巨人呵。
在這所別墅里,最使我永志不忘的,還不是大樓本身,而是大樓前面東邊的小房子,這本來是的奴仆侍從們所居住的一套小房間。列寧在冬天就遷到這里來住,因為房子小,省煤,他就在那仄小陰暗的臥室里,拿衣櫥做成書架,拿梳妝臺做成書桌,在這上面寫出許多有關國家和天下大計的不朽的著作。
這張很小的梳妝臺,在鏡子兩旁,還有兩個凸出的抽屜,桌面上幾乎沒有容臂的地方!我看了偉大的列寧在冬天的寫作環(huán)境,使我心里發(fā)出無限的慚愧。我們要寫點東西,首先要強調客觀條件,我們要窗明幾凈,四肢溫暖,心情舒暢……而我們所寫出來的……不說了吧,真寒傖死人!
列寧死后,他的夫人說:“列寧的心臟里有著對世界人民的熱愛。”這句話描繪出了列寧的一生!只有心里充滿了對世界人民熱愛的人,才能忘我,才能在任何環(huán)境里欣然命筆,不斷地揮寫出他為世界人民的未來所計劃的一切。
在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四十二周年紀念的前夕,這張親炙過十月革命的領導者的手澤的梳妝臺,又光芒四射地涌現在我的眼前,我因寫此來鞭策自己,并以紀念這位被世界人民所熱愛的巨人——列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