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的《分享》散文和現代詩
在席慕蓉的散文之中,除了人之外,便多以花作為對象,或將花朵穿插在字句之中隱含某種象征意義。如:整棵大樹上滿了白花,又厚又綠的深色葉子把白花襯得特別耀,老遠就看到了。小編這里為大家整理一些關于席慕蓉的散文和現代詩,希望大家喜歡。
《分享》
對寫信來邀我去演講或者要我回信的讀者,我都覺得很對不起,因為我很少讓他們滿意過。
可是,我一直有種疑惑,我必須要讓他們滿意嗎?
不管我作品藝術價值的高低,也不管我表現的技巧的優劣,因為這些都是我自己不能加以判斷的。但是,在工作的態度上,這么多年來,我覺得我還勉強可以算是一個認真和努力的人。
因此,如果我很認真地去寫了,很努力地去畫了,我還必須要再去演講和回信嗎?
席慕蓉的散文和現代詩
我想,大家所喜歡的一定是那個在文字里和在畫里的我吧,那么,為什么還要把我呼喚出來呢?為什么不能讓我繼續過著原來的日子呢?
一個人在一天的時間里,能做的事情實在很有限,而在一生的時間里,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在這短短一生有限的時間里,請讓我們各自在各自的角落里認真地工作吧。讓我們在書里、畫里和各種不同形式的藝術品里相見,彼此互相分享著對這紅塵里種種悲歡的詮釋,彼此互相分享著一種了解、一種愛護和一種體諒好嗎?好嗎?
《誘惑》
把母親從醫院接回家來已經快一個月了,久病的母親脾氣再好,也有要鬧情緒的時候。想一想,在床上巳經躺了一年多了,再怎樣堅強快樂的人也有要崩潰的時刻吧。
那天早上,母親沒有什么理由地一直哭鬧著,(當然,其實她有太多的理由要去尋找發泄的出路。)怎樣勸慰好象都沒有什么效用,我藉口一定要去買菜,就把母親留給照顧她的看護,然后一個人匆匆忙忙地從家里逃了出來。
按下信箱里有一封朋友的信,我一面走一面急著拆看。馬路上的車子不多,陽光很好,小公園里的洋紫荊開著疏疏落落的花,朋友的信寫了滿滿三張信紙,而她信中的字句也象陽光一樣逐漸撫平了我那顆混亂的心。
朋友與我已經很久不通音訊了,大家都忙于生活,忙于在生活中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我幾乎要以為她已經忘記我了。
可是,她在信里對一切都沒有忘記。她提醒我要繼續去畫油畫,繼續去完成那些我曾經計劃要畫出來的作品,她要我應該無論如何去試一試。
她說:"即使四五年不見一面,很久才通一次電話,即便根本沒見過你,不很知道你,卻總覺得有一絲無私的、默默的關懷和牽掛!誰說這不是人與人之間互相鼓舞的強大力量呢?"
站在十字路口,我一再低頭重讀她寫的這一段,忽然覺得心中充滿了勇氣。雖然就在前一刻,就在我倉惶逃離的時候,我曾經怎樣對生命感到絕望。我不得不承認,母親的衰老與病痛給了我多大的壓力與恐懼,有時候不禁會懷疑起來,如果這就是終點,那么這一條每個人都要在前走的路又有什么值得盼望的呢?
可是,在這個春天的上午,在開著洋紫荊的路上,在溫和的陽光里,在朋友誠摯的字句間,我似乎感覺到生命里真有一種可以去盼望也可以去追求的東西,日子似乎還可以好好過過下去。
在結局來臨之前,生命里仍然有著一種誘惑,誘惑著我們繼續興致勃勃地往前走去。
這是不是也是一種無法解釋的現象?也是生命本身的一種武器呢?
是不是這樣呢?
《憂思》
寫給一個曾經美麗過海灣
我所害怕的并不是這時日的減少
生命該遵守的規則我很早就知道
可是 所有的憂思仍然不請自來
當我將秋日的窗戶慢慢推開
(他們在怎樣毀壞著我的世界呢?)
依舊是晴朗的天空
風聲卻與昨夜的有些不同
林間的樹葉已逐漸枯干
河水靜靜流過
到遠山的身旁才開始轉彎
我知道我的心中有些紛亂有些激動
想去探索那真正的疼痛
(他們為什么要急著毀滅
這樣美麗的世界?)
在微涼的風里 我做的只是無用的努力
遠處等待著的是一種必然的結局
驚呼 墜淚 都于事無補
他們用垃圾與怪手窒殺了每一塊凈土
生活至此 再無新事
所有的山巒 所有的海灣
都將在星空俯視之下急速消失
童稚時對人類的信心已是神話
殷勤種的盼望將永不開花
還有我那單純的愛戀 還有
(還有我孩子的幼年呢?
以及將來他們的孩子無辜的容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