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的《高處何處有》散文和現代詩
席慕蓉還追求詩藝的純美,注重主觀感情的直接抒發,注重語言的淺白清麗,在自然曉暢中給人以樸素的美。小編這里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關于席慕蓉的散文以及現代詩,希望大家喜歡。
《高處何處有》
贈給畢業同學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一位老酋長正病危。
他找來村中最優秀的三個年輕人,對他們說:
"這是我要離開你們的時候了,我要你們為我做最后一件事。你們三個都是身強體壯而又智慧過人的好孩子,現在,請你們盡其可能的去攀登那座我們一向奉為神圣的大山。你們要盡其可能爬到最高的、最凌越的地方,然后,折回頭來告訴我你們的見聞。"
三天后,第一個年輕人回來了,他笑生雙靨,衣履光鮮:
"酋長,我到達山頂了,我看到繁花夾道,流泉淙淙,鳥鳴嚶嚶,那地方真不壞啊!"
席慕蓉的散文和現代詩
老酋長笑笑說:
"孩子,那條路我當年也走過,你說的鳥語花香的地方不是山頂,而是山麓。你回去吧!"
一月以后,第二個年輕人也回來了,他神情疲倦,滿臉風霜:
"酋長,我到達山頂了。我看到高大肅穆的松樹林,我看到禿鷹盤旋,那是一個好地方。"
"可惜啊!孩子,那不是山頂,那是山腰。不過,也難為你了,你回去吧!"
一個月過去了,大家都開始為第三位年輕人的安危擔心,他卻一步一蹭,衣不蔽體地回來了。他發枯唇燥,只剩下清炯的眼神:
"酋長,我終于到達山頂。但是,我該怎么說呢?那里只有高風悲旋,藍天四垂。"
"你難道在那里一無所見嗎?難道連蝴蝶也沒有一只嗎?"
"是的,酋長,高處一無所有。你所能看到的,只有你自己,只有'個人'被放在天地間的渺小感,只有想起千古英雄的悲激心情。"
"孩子,你到的是真的山頂。按照我們的傳統,天意要立你做新酋長,祝福你。"
真英雄何所遇?他遇到的是全身的傷痕,是孤單的長途,以及愈來愈真切的渺小感。
《青 蚨》
在古老的故事里,據說在南方有一種叫青蚨的蟲。你把它抓來,用母蟲的血涂逾八十一枚銅錢,另外,再取子蟲的血涂另外八十一枚。涂完以后,你就可以把涂了母蟲的八十一枚錢拿去買東西,再留下涂了子蟲血的錢在家里。過了不久,你就會發現,你花掉的錢很神秘地又一個一個的飛回來了。
如果反過來,把子錢用掉。母錢留住,用掉的錢也一樣不會錯誤地飛回來的。
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來,中國人看到母子相依的天性,想到青蚨這種蟲也是一樣,不管你把一對母子怎樣分開,他們總會想盡辦法相遇的。生前如此,此后也必然如此——"青蚨還錢"的傳說便是這樣來的。
我們要把這故事看作一種迷信嗎?不要,我們毋寧把它看作一首詩,一尊象征手法的雕塑。當然,一個人用這種方法去進行金錢回籠的游戲是不能成功的。但如果聽故事的人肯深思明辨,則他所得的東西比金錢為多。
他會是最有良知的醫生,因為他知道自己所醫治的是每家父母的心肝。
他會是最勇敢的軍人,因為他明白所保衛的都是別人的掌上珠心頭肉。
他會是仁德的政治家,因為他是一個助天下子女行其大孝,助天下父母行其大慈的人。
青蚨的故事畢竟是美麗的,對不對?
《迷航》
多年前的心事都已在海底
如觸礁時就被慌張擲下的錨
請你切莫再來探尋 切莫
在千年之后
再來苦苦追問觸礁的原因
所有的痕跡都已被湮滅
所有的線索也早已銹蝕
仍舊停留在最后一頁的
只有那一本航海日志
年輕的我 在棄船之前
曾含淚寫下
"今夜月華如練……"
《懸崖菊》
如雪般白
似火般烈
蜿蜓伸展到最深最深的谷底
我那隱藏著的愿望啊
是秋日里最后一叢盛開的
懸崖菊
《成長的定義》
如果 如果再遇見你
我還有什么可以給你了呢
一切都已在禁止之列
生命嚴格如階梯
一層有一層的符號和標記
(縱然在夜里 如海潮般
涌來的都是牽扯的記憶)
所有的成人 最后
都不得不刺上文身
如果 如果再遇見你
我會羞慚地流淚
(也許是因為知道
你仍然會急著要原諒我)
為那荒蕪了的歲月
為我的終于無法堅持
為所有終于枯萎了的薔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