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的《黃粱夢里》散文和現代詩
席慕蓉是臺灣當代著名的詩人、散文家及畫家。20世紀80年代以來,她的一系列詩集空前暢銷,在海峽兩岸擁有眾多的讀者群,以至形成了詩壇上罕見的“席慕蓉現象”。 小編這里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關于席慕蓉的散文以及現代詩,希望大家喜歡。
《黃梁夢里》
一
走上小路,穿過正午的稻田,我急著要給讀小學的女兒送中飯。
小紅帆布包里裝著熱熱的便當,還放了水壺、水果和幾片小餅干。我步子走得很急,怕使當冷了,又怕水果熱了,雖是初夏,正午的稻田可是又亮又熱,讓我出了一身的汗。
好在小路并不長,在路的盡頭等著我的,就是那幾棵高大濃密的相思樹,只要能走到樹底下,我就可以松口氣了。
在這幾棵老相思樹國成的濃蔭里,流過一條淺淺的溪澗,岸邊也因而長出不少種類的野花和野草,從眩目的陽光里脫身,一下子會覺得林子里特別陪、特別靜,好涼又好香。
席慕蓉的散文和現代詩
在樹下的我是聞到一種清香,可是說不上來是花還是草的味道,涼風拂來,那香氣就飄浮在我周圍,久久不散,我不禁貪戀地站住了。
忽然之間,發現我在重復著一種動作,一種經驗。七歲的童年、十七歲和二十七歲的那些歲月里,都有過同樣的經驗:在幾棵大樹之下呆呆地站住了,只因為是初夏時光,大自然里充滿了一種沁人心脾的芳香。
不過只是一塊小小的樹蔭而已,不過只是一些常見的花草樹木,卻能永遠不變地,對我發出一種熟悉而又親切的馨香。伴隨著安靜地呈現出來的記憶,我的心因而也變得極為安靜和舒暢。忽然想通了,這么多年來,我所追求的,不也就只是這樣一個清香襲人的小小世界嗎?
在平日的生活里,因為怕看殘酷的景象,怕聽悲愁的故事,怕談戰亂和流離,所以,在有些朋友笑著說我是"鴕鳥"的時候,我也開始相信他們了。我想:也許真如他們所說的,我是一只逃避現實的鴕鳥,我的生活態度是不健康和軟弱的,心里因而始終感到內疚,覺得對不起朋友,也對不起這個社會。
可是,在這樣一個初夏的正午,樹蔭下的我忽然想得不一樣了。就是因為草葉間那種熟悉的清香。我忽然覺得,我其實不必那樣內疚的,我其實一直在很努力地生活,真的,我一直都是很努力的,努力要把一切混亂的痕跡除去,努力要求得一種簡單與真實的本質。
我所想要過的,就是上蒼原來賜給我們的那種生活。盡管這個世界已經被貪欲和無知搞得面目全非,盡管有很多美好的事物都已變質??墒?,我仍然有權利,有權利要求一種原該屬于我們的真純和美麗。
所以,我也許不是"駝鳥",也許,我該算是一個"淘金者",在渾濁的江水與砂粒之中,不斷地過濾、不斷地搜尋。希望,能在最后的篩底,找到那一粒。那一粒原該屬于我們的閃亮的金砂。
孩子的學校就在前面了,我已經可以聽到他們模糊的笑鬧聲,不知道叫嚷的是些什么?但是可以確定的是,他們用的是一種最真純的聲音,因此,使墻外的我,也因而感染到了一種真純的快樂。
我所想保有的,是不是就是這一份赤子之心呢?
《蛻變的過程》
我逐漸了解 生命里
有個不悔的主題
仿佛是一種強烈的個性才能引人
墮落 或者超升
我逐漸了解 那些
堅持與無望的等待 仿佛就是
你這一生所能給我的全部的愛
我的了解總是逐漸的 是那種
遲疑而又緩慢的領悟
(在多年之后才突然掩口驚呼:
"啊!原來……")
當桎梏卸落
我終于只剩下一副透明的軀殼
含淚 在星空中悄然掠過
《真相》
一切一切的起因
只緣于 我的貪婪
我向生命索求一種
無止境的
激情與狂歡
仿佛山泉噴涌 可以永不停歇
(仿佛水畔的傳說 永不湮滅)
于是 很快就到了盡頭
到了最后的最后
在極遠極靜的岸灘上
我終將是那悔恨的
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