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的《鄉愁》散文和現代詩
在席慕蓉所寫荷的作品內容中,人、事、時、地常常是相同的,她卻用不同的字句去描述,從各個角度切入,寫出完全不同的味道和感覺。小編這里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關于席慕蓉的散文和現代詩,希望大家喜歡。
《鄉愁》
我們一般人解釋鄉愁,總是把它固定為對故鄉的思念,我卻比較喜歡法文里對鄉愁的另外幾種解釋——一種對已逝的美好事物的眷戀,或者,一種遠古的鄉愁。
我喜歡問我的學生:
"每當夕陽西沉,大地昏暗的時候,如果你正在路上,還沒有回到家里縱然周圍有人群、有房屋、有燈光,你的心里是不是還會有一種惶惶然不安的感覺呢?"
每次,大約總有一半的學生和我有同感,那是一種很恍惚的感覺:夕陽將落未落,暮靄蒼茫,心中會有一種不安與疼痛的感覺。走在路上,只覺得故國河山如云霧般從腦海中升起,而對母親的渴念,對童年的追憶,也如絲如縷般來到心中,平日夢中求之不來,今日眼前揮之不去,鄉愁與夕陽之間竟然有如此密切的關系嗎?
席慕蓉的散文和現代詩
有美學家和心理學家認為,我們心中有一些情緒源自古遠的遺傳,就是所謂集體的潛意識,是由遺傳的力量所形成的心靈傾向。也就是說,我們既然可以承認尾椎骨是一種早期演化中還留在我們身上的一些遺跡,那么,在心靈的深處,應該也同樣還保留了一些線索,是我們還不大能確定的一些感情與思想,來自古遠的初民。
而鄉愁,一定也是這樣發生的吧。現代人的心靈之中,一定還有些和古遠的先民相通的東西,于是,在日暮昏黃時,和古老穴居時代的人一樣,我們對家的眷戀與對黑暗的恐懼同時出現,想到家,因為它是個安全的象征,而母親的懷抱,就是我們所有哺乳類生物最原始的一種安慰了。
因此,盡管我們是處身在車水馬龍的城市里,或者是在笑語喧嘩的室內,仍然會在夕暮時襲來一股鄉愁,那份憂郁的感覺淵源于上古時代,卻因文明的發展、世局的動蕩而顯得更加尖銳,更加突出了。
每個時代都像一個人,都有他特殊的偏見和心中的弱點。在馬格里特(MAGRITTE)一張題名為"日日"的油畫里,有一種很清新的意味,在一層又一層深藍淺藍的山巒前面,是一片長著荒草的坡地。假如沒有那一張透明的面孔出現的話,整張畫面也不過只是一幅安靜美麗而又單純的風景畫而已;但是,畫家一添上了那一張沒有外輪廓的面孔,整個畫面就充滿了一種追憶的感覺,山巒與煙云都因此有了更豐富的生命,變成了每一個現代人都失落了的夢中家園。
又像夏卡兒(CHAGALL)的作品,在特別甜蜜的色彩里,描繪出他對老俄羅斯的懷念。幾十年的流浪生涯雖然使他的筆觸帶有一種淡淡的酸楚,但是透過畫筆,童年真純美麗的時光仍能倒流,帶給愛好他作品的觀眾以無限的低徊與欣喜。
又好像抗戰時的那一首歌:"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外面是故鄉……"盡管很多人的故鄉并不在長城之外,但是整個國家民族的命運,使得歌曲里的鄉愁變成了眾人的鄉愁;于是,歌聲就成了一種象征,歌聲一起時,那夢里的故鄉就讓每一個人都熱淚盈眶了。
《藝術家》
你已用淚洗凈我的筆
好讓我在今夜畫出滿池的煙雨
而在心中那個芬芳的角落
你為我雕出一朵永不凋謝的荷
浮生若夢
我愛
何者是實 何者是空
何去何從
《永遠的流浪者》
你盡管說吧
說你愛我 或者不愛
你盡管去選擇那些
難懂的字句 把它們
反反復復地排列開來
你盡管說吧
列蒂齊亞 你的心情
我都會明白
你盡管變吧
變得快樂 或者冷漠
你盡管去試戴所有的
復雜的面具
走一些曲折的路
你盡管去做吧
列蒂齊亞 你的心情
我都會明白
人世間盡管有變遷
友朋里盡管有
難測的胸懷 我只知道
列蒂齊亞 你是我
最初和最后的愛
在迢遙的星空上
我是你的 我是你的
永遠的流浪者
用漂泊的一生 安靜地
守護在你的幸福 和
你溫柔的心情之外
可是 列蒂齊亞
漂流在恒星的走廊上
想你 卻無法傳遞
流浪者的心情啊
列蒂齊亞 你可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