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的《孤獨》散文和現代詩
席慕蓉的文章和針筆畫來交叉營造全書的氣氛,顯出對荷花的贊頌與熱愛。她不僅客觀仔細的寫景,也主觀的寫情,使整個作品呈現情景交融的感覺,物我合一的情境。小編這里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關于席慕蓉的散文和現代詩,希望大家喜歡。
《孤獨》
佛洛伊德認為:"我們內心的活動,常與出于想像的作品,有不謀而合之處"。也就是說,在本質上,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詩人和藝術家。在觀賞藝術作品時,能感動我們的,通常也就是早已埋藏在我們心中的那些感情,我們所觀賞的,并不是藝術家個人的作品,而是藝術家把我們內心的活動重新在畫面上安排出來,再等待我們去認同罷了。
其實,人心原是相通的,我們本來可以和人人坦誠相見,一起分享歡樂與悲哀,生活會容易得多。但是,這種理想并不容易達到,人類天性多疑,一般人都以透露私已的感情為恥,一旦失常透露了一點,也會馬上感到悔恨,會千方百計想法子去彌補。童年的天真逐漸被冷酷的人世所污染,赤子之心逐漸消失,日甚一日,終于使我們變成一個又一個孤獨的個體。
席慕蓉的散文和現代詩
在德爾浮(DELVAUX)的畫中,便常有這種感覺出現,在他一九四二年畫成的油畫"美人魚的村落"里,描繪出一條長巷,八個面目相似.衣著相似的長發女郎,面對面坐在門前。陽光普照,遠處海灘上美人魚群正在戲水,近處這些女子卻安靜地端坐,雙眼空茫地向前瞪視,不向任何人顯展出友誼的表示。整張畫面雖然安排得很擁擠,但是中間的一條空巷卻因而有了一種極度的孤寂。
好幾年前我也畫過一張題名為"晨愁"的油畫,整個畫面是一種灰藍與灰黑,只有中間人物透明的身影上有一塊晴朗的天空,天空下有一棵孤獨的樹。
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處不敢向別人展示的園林,而對藝術家來說,這處園林就有如一塊未經琢磨的璞玉,一個亟待挖掘的無畫寶藏。
孤獨的人總以為世界上只有他一個人有這種思想,卻不知在每個角落和每個時間里,都有其他的人也和他抱著一樣的想法,和他同樣的孤單。有一天,終于有一個藝術家唱出了一首寂寞的悲歌,這一首歌在開始時也許帶點猶疑,聲音很輕,但是唱到中途,就會有了新的聲音加入,有了新的朋友,歌聲越來越大,終于四谷回響,變成了一首熱情的詠歌。
就這樣,透過一個藝術家的彩筆,使人類發現,自己一直隱瞞著的,并且還會引以為病的思想,竟然有了同伴,竟然有了一種新的面貌和新的解釋;因此,在藝術品之前,孤獨者找到了心靈上的契友,世界也就會比較美麗了。
《給青春》
并不是我愿意這樣 老去的
只是白天黑夜不斷地催促
將你從我身邊奪去
到 連我伸手也再無法構及的
距離
《悲劇的虛與實》
其實 并不是真的老去
若真的老去了 此刻
再相見時 我心中
如何還能有轟然的狂喜
因此 你遲疑著回首時
也不是真的忘記
若真的忘記了 月光下
你眼里那能有柔情如許
可是 又好像并不是
真的在意 若真的曾經
那樣思念過 又如何能
云淡風輕地握手寒喧
然后含笑道別 靜靜地
目送你 再次 再次的
離我而去
《山百合》
與人無爭 靜靜地開放
一朵芬芳的山百合
靜靜地開放在我的心里
沒有人知道它的存在
它的潔白
只有我的流浪者
在孤獨的路途上
時時微笑地想起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