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的《吶喊·不安》散文和現代詩
席慕蓉說:“涉江采芙蓉的時代,荷葉與荷花應該就是這個模樣了吧。荷,真是我的鄉愁,對一個古遠的時代與古遠的愛情的鄉愁。”小編這里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關于席慕蓉的散文和現代詩,希望大家喜歡。
《吶喊·不安》
再安靜的湖水,也有洶涌不安的時刻;再安靜的叢林,也有呼嘯怒吼的時刻。安靜而絕望的人類,在遇到外來的強烈刺激,或內心情緒達到飽和時,也會忍受不住而發出來自心深處的吶喊。
在孟克(MUNCH)的作品里,常常利用一些戰栗不安的線條,來加強畫面的不穩定與狂熱的氣氛。在他那張"吶喊"里,這種線條特別強烈,身后跟隨著兩個魅影似的陌生人,在橋上夕照的光輝中,畫中的主角雙手高舉,不得不大聲呼叫起來。畫家將他安排在右下角,面對著他再無空隙,再無去路,而暮靄沉沉,他將何以自處?
在培根(BACON)的作品里,也總有一種不安的感覺,他的人像雖然是一種故意的安排,人臉總在動態之中,模糊不清,使人覺得畫面上的主角總是在向各個不同的方向窺視,不停的動,停不住的不安。
席慕蓉的散文和現代詩
培根酷愛在黑色背景上刷下青灰色的鐵檻,在檻內的人張著嘴,似乎在發出無聲的吶喊。
叔本華在他的生存空虛說中這樣表示:"我們在生存,除了'現在'漸漸消失外,再也沒有可供立腳的任何基礎;所以,生存的本質是以不斷的運動作為其形式。我們經常追求的'安靜',根本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的生存,像走下陡坡的人一樣,一停下來就非倒下不可,只有繼續前進,以維持不墜。它又像放在指頭上取得均衡的木棒一般,也如同運行不絕的游星,游星如停止運行,便立刻墜落在太空之中。——所以生存的形式是'不安'。"
每次看到一些西方現代繪畫,我就常常很慶幸、我幸好是個東方人。
真的,在東方的思想體系里,"安靜"是一種非常美好的感覺,就算是在運轉的宇宙里,人類也應該可以為自己找到一個安靜的角落。我們中國的先哲給我們在這方面已經做了很多成功的試探,不是東方人是不容易領會其中精髓的??上У氖牵袊默F代畫家卻無法很成功地把這種安靜的感覺表達出來。
我們只好耐心地等待了。
《印記》
不要因為也許會改變
就不肯說那句美麗的誓言
不要因為也許會分離
就不敢求一次傾心的相遇
總有一些什么
會留下來的吧
留下來作一件不滅的印記
好讓 好讓那些
不相識的人也能知道
我曾經怎樣深深地愛過你
《十字路口》
如果我真的愛過你
我就不會忘記
當然 我還是得
不動聲色地走下去
說 這天氣真好
風又輕柔
還能在斜陽里疲倦地微笑
說 人生真平凡
也沒有什么波折和憂愁
可是 如果我真的愛過你
我就不會忘記
就是在這個十字路口
年輕的你我 曾揮手
從此分離
《青青的衣裾》
我是一條清澈的河流
繞過你佇立的沙洲
在那個晴朗的夏日
有著許多白云的午后
你青青的衣裾
在風里飄搖
倒映在我心中
又象一條溫柔的水草
帶著甜蜜的痛楚
我頻頻回顧
我將流過不再重回
此生將無法與你再相會
我知道 冬必將來臨
蘆花也會凋盡
兩岸的悲歡將如云煙
只留下群星在遙遠的天邊
在冰封之前
我將流入大海
而在幽暗的孤寂的海底
我會將你想起
還有你那 還有你那
青青的衣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