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的經典古詩100首
1《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2《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3《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4《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5《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6《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7《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8《山中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9《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10《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11《積雨輞川莊作》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12《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13《觀獵》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14《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15《雜詩》
朝因折楊柳,相見洛陽隅。楚國無如妾,秦家自有夫。
對人傳玉腕,映燭解羅襦。人見東方騎,皆言夫婿殊。
展開全文
16《雜詩》
雙燕初命子,五桃新作花。王昌是東舍,宋玉次西家。
小小能織綺,時時出浣紗。親勞使君問,南陌駐香車。
17《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18《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19《渭川田家》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20《過香積寺》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21《桃源行》
〔時年十九〕
漁舟逐水愛山春。
兩岸桃花夾去(一作古)津。
坐看紅樹不知遠。
行盡青溪不見人。
山口潛行始隈[阝奧]。
山開曠望旋平陸。
遙看一處攢云樹。
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傳漢姓名。
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
還從物外起田園。
月明松下房櫳靜(一作凈)。
日出云中雞犬喧。
驚(一作忽)聞俗客爭來集。
競引還家問都(一作鄉)邑。
平明閭巷掃花開。
薄暮漁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間。
及至(一作更聞)成仙遂(一作去)不還。
峽里誰知有人事。
世中遙望空云山。
不疑靈境難聞見。
塵心未盡思鄉縣。
出洞無論隔山水。
辭家終擬長游衍。
自謂經過舊不迷。
安知峰(一作岑)壑今來變。
當時知記入山深。
青溪幾曲(一作度)到云林。
春來遍是桃花水。
不辯仙源河處尋。
22《桃源行》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
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不見人。
山口潛行始隈隩,山開曠望旋平陸。
遙看一處攢云樹,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
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云中雞犬喧。
驚聞俗客爭來集,競引還家問都邑。
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成仙遂不還。
峽里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云山。
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縣。
出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擬長游衍。
自謂經過舊不迷,安知峰壑今來變。
當時只記入山深,青溪幾度到云林。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23《山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24《西施詠》
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
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羅衣。
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
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25《少年行》
一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
偏坐金鞍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于。
26《漢江臨泛》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27《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28《青溪》
〔一作過青溪水作〕
言入黃花川。
每逐青溪水。
隨山將萬轉。
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
色靜深松里。
漾(一作演)漾泛菱荇。
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
清川(一作明)澹如此。
請留盤石上。
垂釣將已矣。
29《青溪》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
請留磐石上,垂釣將已矣。
30《老將行》
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射殺中山白額虎,
肯數鄴下黃須兒。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
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崩騰畏蒺藜。衛青不敗由天幸,
李廣無功緣數奇。自從棄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時飛箭無全目,今日垂楊生左肘。路傍時賣故侯瓜,
門前學種先生柳。蒼茫古木連窮巷,寥落寒山對虛牖。
誓令疏勒出飛泉,不似潁川空使酒。賀蘭山下陣如云,
羽檄交馳日夕聞。節使三河募年少,詔書五道出將軍。
試拂鐵衣如雪色,聊持寶劍動星文。愿得燕弓射天將,
恥令越甲鳴吳軍。莫嫌舊日云中守,猶堪一戰取功勛。
31《老將行》
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
射殺中山白額虎,肯數鄴下黃須兒。
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
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崩騰畏蒺藜。
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
自從棄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時飛箭無全目,今日垂楊生左肘。
路旁時賣故侯瓜,門前學種先生柳。
蒼茫古木連窮巷,寥落寒山對虛牖。
誓令疏勒出飛泉,不似潁川空使酒。
賀蘭山下陣如云,羽檄交馳日夕聞。
節使三河募年少,詔書五道出將軍。
試拂鐵衣如雪色,聊持寶劍動星文。
愿得燕弓射天將,恥令越甲鳴吳軍。
莫嫌舊日云中守,猶堪一戰取功勛。
32《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馀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33《歸嵩山作》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34《送梓州李使君》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35《酬張少府》
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36《洛陽女兒行》
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顏容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膾鯉魚。
畫閣朱樓盡相望,紅桃綠柳垂檐向。
羅帷送上七香車,寶扇迎歸九華帳。
狂夫富貴在青春,意氣驕奢劇季倫。
自憐碧玉親教舞,不惜珊瑚持與人。
春窗曙滅九微火,九微片片飛花瑣。
戲罷曾無理曲時,妝成祗是熏香坐。
城中相識盡繁華,日夜經過趙李家。
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
37《從軍行》
吹角動行人。
喧喧行人起。
笳悲(一作應)馬嘶亂。
爭渡金(一作黃)河水。
日暮沙漠陲。
戰聲(一作力戰)煙塵里。
盡系名王頸。
歸來獻(一作報)天子。
38《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一作送別〕
圣代無隱者。
英靈盡來歸。
遂令東山客。
不得顧采薇。
既至君(一作金)門遠。
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
京洛(一作兆)縫春衣。
置酒臨長道(一作長安道。一作長亭送)。
同心與我違。
行當浮桂棹。
未幾拂荊扉。
遠樹帶行客。
孤村(一作城)當落暉。
吾謀適不用。
勿謂知音稀。
39《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圣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
遂令東山客,不得顧采薇。
既至金門遠,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
置酒臨長道,同心與我違。
行當浮桂棹,未幾拂荊扉。
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
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
40《秋夜曲》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41《新晴野望》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
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
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42《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絳幘雞人送曉籌,尚衣方進翠云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
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向鳳池頭。
43《書事》
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
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
44《息夫人》
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日恩。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45《夷門歌》
七雄雄雌猶未分,攻城殺將何紛紛。
秦兵益圍邯鄲急,魏王不救平原君。
公子為嬴停駟馬,執轡愈恭意愈下。
亥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門抱關者。
非但慷慨獻良謀,意氣兼將身命酬。
向風刎頸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46《夷門歌》
七雄雄雌猶未分,攻城殺將何紛紛。秦兵益圍邯鄲急,
魏王不救平原君。公子為嬴停駟馬,執轡愈恭意愈下。
亥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門抱關者。非但慷慨獻良謀,
意氣兼將身命酬。向風刎頸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47《春中田園作》
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
持斧伐遠揚,荷鋤覘泉脈。
歸燕識故巢,舊人看新歷。
臨觴忽不御,惆悵遠行客。
48《酬郭給事》
洞門高閣靄余輝,桃李陰陰柳絮飛。
禁里疏鐘官舍晚,省中啼鳥吏人稀。
晨搖玉佩趨金殿,夕奉天書拜瑣闈。
強欲從君無那老,將因臥病解朝衣。
49《隴西行》
十里一走馬,五里一揚鞭。
都護軍書至,匈奴圍酒泉。
關山正飛雪,烽戍斷無煙。
收起
50《欒家瀨》
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
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
51《出塞作》
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山野火燒。
暮云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射雕。
護羌校尉朝乘障,破虜將軍夜渡遼。
玉靶角弓珠勒馬,漢家將賜霍嫖姚。
52《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
積水不可極,安知滄海東。
九州何處遠,萬里若乘空。
向國唯看日,歸帆但信風。
鰲身映天黑,魚眼射波紅。
鄉樹扶桑外,主人孤島中。
別離方異域,音信若為通。
53《春日與裴迪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遇》
桃源一向絕風塵,柳市南頭訪隱淪。
到門不敢題凡鳥,看竹何須問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東家流水入西鄰。
閉戶著書多歲月,種松皆老作龍鱗。
54《伊州歌》
清風明月苦相思,蕩子從戎十載馀。
征人去日殷勤囑,歸雁來時數附書。
55《漆園》
古人非傲吏,自闕經世務。
偶寄一微官,婆娑數株樹。
56《孟城坳》
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
來者復為誰?空悲昔人有。
57《贈郭給事》
洞門高閣靄余暉,桃李陰陰柳絮飛。
禁里疏鐘官舍晚,省中啼鳥吏人稀。
晨搖玉佩趨金殿,夕奉天書拜瑣闈。
強欲從君無那老,將因臥病解朝衣。
58《藍田山石門精舍 ?》
〔英華以前八句另為一首。注云。集本二詩共為一首。〕
落日山水好。
漾舟信歸風。
探奇(一作玩寄)不覺遠。
因以緣(一作尋)源窮。
遙愛云木秀(一作翠)。
初疑(一作言)路不同。
安(一作誰)知清流轉。
偶與前山通。
舍舟理輕策。
果然愜所適。
老僧四五人。
逍遙蔭松柏。
朝梵林未(一作方)曙。
夜禪山(一作心)更寂。
道心及(一作友)牧童。
世事問樵客。
暝宿長林(一作井)下。
焚香臥瑤席。
澗芳襲人衣。
山月映石壁。
再尋畏迷誤。
明發更登歷。
笑謝桃源人。
花紅復來覿。
59《晦日游大理韋卿城南別業四聲依次用各六韻》
與世澹無事。
自然江海人。
側聞塵外游。
解驂(一作弁)[車尼]朱輪。
平(一作極)野照暄景。
上天垂春云。
張組竟北阜。
泛舟過東鄰。
故鄉信高會。
牢醴及佳辰(一作家臣)。
幸同擊壤樂。
心荷堯為君。
郊居杜陵下。
永日同攜手。
仁(一作入)里靄川陽。
平原見峰首。
園廬鳴春鳩。
林薄媚新柳。
上卿始登席。
故老前為壽。
臨當游(一作送)南陂。
約略執杯酒。
歸歟絀(一作繼)微官。
惆悵心自咎。
冬中余雪在。
墟上春流駛。
風日暢懷抱。
山川多秀(一作好天)氣。
[周彡]胡先晨炊(一作豐酌)。
庖膾亦云(一作後)至。
高情浪海岳。
浮生寄天地。
君子外簪纓。
埃塵良不啻。
所樂衡門中。
陶然忘其貴。
高館臨澄陂。
曠然蕩(一作望理)心目。
淡蕩動云天。
玲瓏映墟曲。
鵲巢結空林。
雉[句隹]響幽谷。
應接無閑暇。
徘徊以(一作似)躑躅。
紆組上春堤。
側弁倚喬木。
弦望忽已晦。
後期洲應綠。
60《晦日游大理韋卿城南別業四聲依次用各六韻》
與世澹無事,自然江海人。側聞塵外游,解驂車尼朱輪。
平野照暄景,上天垂春云。張組竟北阜,泛舟過東鄰。
故鄉信高會,牢醴及佳辰。幸同擊壤樂,心荷堯為君。
郊居杜陵下,永日同攜手。仁里靄川陽,平原見峰首。
園廬鳴春鳩,林薄媚新柳。上卿始登席,故老前為壽。
臨當游南陂,約略執杯酒。歸歟絀微官,惆悵心自咎。
冬中馀雪在,墟上春流駛。風日暢懷抱,山川多秀氣。
雕胡先晨炊,庖膾亦云至。高情浪海岳,浮生寄天地。
君子外簪纓,埃塵良不啻。所樂衡門中,陶然忘其貴。
高館臨澄陂,曠然蕩心目。淡蕩動云天,玲瓏映墟曲。
鵲巢結空林,雉雊響幽谷。應接無閑暇,徘徊以躑躅。
紆組上春堤,側弁倚喬木。弦望忽已晦,后期洲應綠。
61《燕子龕禪師》
〔一本有詠字〕
山中燕子龕。
路劇羊腸惡。
裂地競盤屈。
插天多峭[諤,“山”代“讠”]。
瀑泉吼而噴。
怪石看欲落。
伯禹訪未知。
五丁愁不鑿。
上人無生緣。
生長居紫閣。
六時自捶磬。
一飲常帶索。
種田燒白云。
斫漆響丹壑。
行隨拾栗猿。
歸對巢松鶴。
時許山神請。
偶逢洞仙博。
救世多慈悲。
即心無行作。
周商倦積阻。
蜀物多淹泊。
巖腹乍旁穿。
澗唇時外拓。
橋因倒樹架。
柵值垂藤縛。
鳥道悉已平。
龍宮為之涸。
跳波誰揭厲。
絕壁免捫摸。
山木日陰陰。
結跏歸舊林。
一向石門里。
任君春草深。
62《燕子龕禪師》
山中燕子龕,路劇羊腸惡。裂地競盤屈,插天多峭崿。
瀑泉吼而噴,怪石看欲落。伯禹訪未知,五丁愁不鑿。
上人無生緣,生長居紫閣。六時自搥磬,一飲常帶索。
種田燒白云,斫漆響丹壑。行隨拾栗猿,歸對巢松鶴。
時許山神請,偶逢洞仙博。救世多慈悲,即心無行作。
周商倦積阻,蜀物多淹泊。巖腹乍旁穿,澗唇時外拓。
橋因倒樹架,柵值垂藤縛。鳥道悉已平,龍宮為之涸。
跳波誰揭厲,絕壁免捫摸。山木日陰陰,結跏歸舊林。
一向石門里,任君春草深。
63《橫吹曲辭 隴頭吟》
長安少年游俠客,夜上戍樓看太白。
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
關西老將不勝愁,駐馬聽之雙淚流。
身經大小百余戰,麾下偏裨萬戶侯。
蘇武才為典屬國,節旄落盡海西頭。
+
64《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
65《偶然作六首》
楚國有狂夫。
茫然無心想。
散發不冠帶。
行歌南陌上。
孔丘與之言。
仁義莫能獎。
未嘗肯問天。
何事須擊壤。
復笑采薇人。
胡為乃長往。
田舍有老翁。
垂白衡門里。
有時農事閑。
斗酒呼鄰里。
喧聒茅檐下。
或坐或復起。
短褐不為薄。
園葵固足美。
動則長子孫。
不曾相城市。
五帝與三王。
古來稱天(一作君)子。
干戈將揖讓。
畢竟何者是。
得意茍為樂。
野田安足鄙。
且當放(一作忘)懷(一作志)去。
行行沒余齒。
日夕見太行。
沈吟未能去。
問君何以然。
世網嬰我故。
小妹日成長。
兄弟未有娶。
家貧祿既薄。
儲蓄非有素。
幾回欲奮飛。
踟躕復相顧。
孫登長嘯臺。
松竹有遺處。
相去詎幾許。
故人在中路。
愛染日已薄。
禪寂日已固。
忽乎吾將行。
寧俟歲云暮。
陶潛任天真。
其性頗耽酒。
自從棄官來。
家貧不能有。
九月九日時。
菊花空滿手。
中心竊自思。
儻有人送否。
白衣攜壺觴。
果來遺老叟。
且喜得斟酌。
安問升與斗。
奮衣野田中。
今日嗟無負(一作有)。
兀傲迷東西。
蓑笠不能守。
傾倒強行行。
酣歌歸五柳。
生事不曾問。
肯愧家中婦(一作帚)。
趙女彈箜篌。
復能邯鄲舞。
夫婿輕薄兒。
斗雞事齊主。
黃金買歌笑。
用錢不復數。
許史相經過。
高門盈四牡。
客舍有儒生。
昂藏出鄒魯。
讀書三十年。
腰間(一作下)無尺組。
被服圣人教。
一生自窮苦。
老來懶賦詩。
惟有老相隨。
宿世(一作當代)謬詞客。
前生應畫師。(維善畫破墨山水)。
不能舍余習。
偶被世人知。
名字本皆是。
此心還不知。(《萬首唐人絕句》取中四句為絕句。題曰
題輞川圖)。
66《送李睢陽》
〔一本以前九句自為一首〕
將置酒。
思悲翁。
使君去。
出城東。
麥漸漸。
雉子斑。
槐陰陰。
到潼關。
騎連連。
車遲遲(一作連連)。
心中悲。
宋又遠。
周間之。
南淮夷。
東齊兒。
碎碎織練與素絲。
游人賈客信難持。
五谷前熟方可為。
下車閉[“門”內“合”]君當思。
天子當殿儼衣裳。
大官尚食陳羽觴。
彤庭散綬垂鳴[王當]。
黃紙詔書出東廂。
輕紈疊綺爛生光。
宗室子弟君最賢。
分憂當為百辟先。
布衣一言相為死。
何況圣主恩如天。
鸞聲噦噦魯侯旗。
明年上計朝京師。
須憶今日斗酒別。
慎忽富貴忘我為。
67《故南陽夫人樊氏挽歌》
錦衣馀翟茀,繡轂罷魚軒。淑女詩長在,夫人法尚存。
凝笳隨曉旆,行哭向秋原。歸去將何見,誰能返戟門。
68《故南陽夫人樊氏挽歌》
石[簾,“卯”代“巾”]恩榮重。
金吾車騎盛。
將朝每贈言。
入室還相敬。
疊鼓秋城動。
懸旌寒日映。
不言長不歸。
環佩猶將聽。
69《燕支行》
〔時年二十一〕
漢家天(一作大)將才且雄。
來時(一作時來)謁帝明光宮。
萬乘親推雙闕下。
千官出餞五陵東。
誓辭甲第金門里。
身作長城玉塞中。
衛霍才堪一騎將。
朝廷不數貳師功。
趙魏燕韓多勁卒。
關西俠少何咆勃。
報仇只是聞嘗膽。
飲酒不曾妨刮骨。
畫戟雕戈白日寒。
連旗大旆黃塵沒。
疊鼓遙翻瀚海波。
鳴笳亂動天山月。
麒麟錦帶佩吳鉤。
颯沓青驪躍紫騮。
拔劍已斷天驕臂。
歸鞍共飲月支頭。
漢兵大呼一當百。
虜騎相看哭且愁。
教戰雖令赴湯火。
終知上將先伐謀。
70《故南陽夫人樊氏挽歌》
石窌恩榮重,金吾車騎盛。
將朝每贈言,入室還相敬。
疊鼓秋城動,懸旌寒日映。
不言長不歸,環佩猶將聽。
71《與胡居士皆病寄此詩兼示學人二首》
一興微塵念,橫有朝露身。如是睹陰界,何方置我人。
礙有固為主,趣空寧舍賓。洗心詎懸解,悟道正迷津。
72《登河北城樓作》
井邑傅巖上,客亭云霧間。高城眺落日,極浦映蒼山。
岸火孤舟宿,漁家夕鳥還。寂寥天地暮,心與廣川閑。
73《與胡居士皆病寄此詩兼示學人二首》
一興微塵念。
橫有朝露身。
如是睹(一作都)陰界。
何方置我人。
礙有固為主。
趣空寧舍賓。
洗心詎懸解。
悟道正迷津。
因愛果生病。
從貪始覺貧。
色聲非彼妄。
浮幻即吾真。
四達竟何遣。
萬殊安可塵。
胡生但高枕。
寂寞與誰鄰。
戰勝不謀食。
理齊甘負薪。
予若未始異。
詎論疏與親。
浮空徒漫漫。
泛有定悠悠。
無乘及乘者。
所謂智人舟。
詎舍貧病域。
不疲生死流。
無煩君喻馬。
任以我為牛。
植福祠迦葉。
求仁笑孔丘。
何津不鼓棹。
何路不摧辀。
念此聞思者。
胡為多阻修。
空虛花聚散。
煩惱樹稀稠。
滅相(一作想)成無記。
生心坐有求。
降吳復歸蜀。
不到莫相尤。
74《雜詩三首》
家住孟津河,門對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心心視春草,畏向階前生。
75《寓言二首(次首《律髓》入俠少類,作盧象《》
朱紱誰家子,無乃金張孫。驪駒從白馬,出入銅龍門。
問爾何功德,多承明主恩。斗雞平樂館,射雉上林園。
76《酌酒與裴迪》
酌酒與君君自寬,人情翻覆似波瀾。
白首相知猶按劍,朱門先達笑彈冠。
草色全經細雨濕,花枝欲動春風寒。
世事浮云何足問,不如高臥且加餐。
77《早朝》一
柳暗百花明,春深五鳳城。城烏睥睨曉,宮井轆轤聲。
方朔金門侍,班姬玉輦迎。仍聞遣方士,東海訪蓬瀛。
78《早朝》二
皎潔明星高。
蒼茫遠天曙。
槐霧暗(一作郁)不開。
城鴉鳴稍去。
始聞高閣聲。
莫辨更衣處。
銀燭已成行。
金(一作重)門儼騶馭。
79《登樓歌》
聊上君兮高樓。
飛甍鱗次兮在下。
俯十二兮通衢。
綠槐參差兮車馬。
卻瞻兮龍首。
前眺兮宜春。
王畿郁兮千里。
山河壯兮咸秦。
舍人下兮青宮。
據胡床兮書空。
執戟疲于下位。
老夫好隱兮墻東。
亦幸有張伯英草圣兮龍騰[叫,“蟲”代“口”]躍。
擺長云兮捩回風。
琥珀酒兮[周彡]胡飯。
君不御兮日將晚。
秋風兮吹衣。
夕鳥兮爭返。
孤砧發兮東城。
林薄暮兮蟬聲遠。
時不可兮再得。
君何為兮偃蹇。
80《飯覆釜山僧》
晚知清凈理。
日與人群疏。
將候遠山僧。
先期掃弊廬。
果從云峰里。
顧我蓬蒿居。
藉草飯松屑。
焚香看道書。
然燈晝欲盡。
鳴磬夜方初。
一悟寂為樂。
此日(一作生)閑有余。
思歸何必深。
身世猶空虛。
81《藍田山石門精舍》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歸風。探奇不覺遠,因以緣源窮。
遙愛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轉,偶與前山通。
舍舟理輕策,果然愜所適。老僧四五人,逍遙蔭松柏。
朝梵林未曙,夜禪山更寂。道心及牧童,世事問樵客。
暝宿長林下,焚香臥瑤席。澗芳襲人衣,山月映石壁。
再尋畏迷誤,明發更登歷。笑謝桃源人,花紅復來覿。
82《納涼》
喬木萬余株。
清流貫其中。
前臨大川口。
豁達來長風。
漣漪涵白沙。
素鮪如游空。
偃臥盤石上。
翻濤沃微躬。
漱流復濯足。
前對釣魚翁。
貪餌凡幾許。
徒思蓮葉東。
83《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盤曲四五十里至》
危徑幾萬轉,數里將三休。回環見徒侶,隱映隔林丘。
颯颯松上雨,潺潺石中流。靜言深溪里,長嘯高山頭。
望見南山陽,白露靄悠悠。青皋麗已凈,綠樹郁如浮。
曾是厭蒙密,曠然銷人憂。
84《納涼》
喬木萬馀株,清流貫其中。前臨大川口,豁達來長風。
漣漪涵白沙,素鮪如游空。偃臥盤石上,翻濤沃微躬。
漱流復濯足,前對釣魚翁。貪餌凡幾許,徒思蓮葉東。
85《李陵詠》
〔時年十九〕
漢家李將軍。
三代將門子。
結發有奇策。
少年成壯士。
長驅塞上兒。
深入單于壘。
旌旗列相向。
簫鼓悲何已。
日暮沙漠陲。
戰聲煙塵里。
將令驕虜滅。
豈獨名王侍。
既失大軍援。
遂嬰穹廬恥。
少小蒙漢恩。
何堪坐思此。
深衷欲有報。
投軀未能死。
引領望子卿。
非君誰相理。
86《洛陽女兒行 ( 冊4 卷125 頁1258)》
〔時年十六。一作十八〕
洛陽女兒對門居。
才可容顏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驄馬。
侍女金盤[魚會]鯉魚。
畫閣朱樓盡相望。
紅桃綠柳垂檐向。
羅帷送上七香車。
寶扇迎歸九華帳。
狂夫福貴在青春。
意氣驕奢劇季倫。
自憐碧玉親教舞。
不惜珊瑚持與人。
春窗曙滅九微火。
九微片片飛花瑣。
戲罷曾無理曲時。
妝成祗是薰香坐。
城中相識盡繁華。
日夜經過趙李家。
誰憐越女顏如玉。
貧賤江頭白浣紗。
87《華岳》
西岳出浮云。
積雪(一作翠)在太清。
連天凝(一作疑)黛色。
百里遙青冥。
白日為之(一作大)寒。
森沈華陰城。
昔聞乾坤閉(一作開)。
造(一作變)化生巨靈。
右足踏方止(一作山)。
左手推削成。
天地忽開拆。
大河注東溟。
遂為西峙岳(一作岳崎)。
雄雄鎮秦京。
大君包覆載。
至德被群生。
上帝佇昭告。
金天思奉迎。
人(一作神)祗望幸久。
何獨禪云亭。
88《扶南曲歌詞五首》
翠羽流蘇帳,春眠曙不開。羞從面色起,嬌逐語聲來。
早向昭陽殿,君王中使催。
堂上青弦動,堂前綺席陳。齊歌盧女曲,雙舞洛陽人。
傾國徒相看,寧知心所親。
香氣傳空滿,妝華影箔通。歌聞天仗外,舞出御樓中。
日暮歸何處,花間長樂宮。
宮女還金屋,將眠復畏明。入春輕衣好,半夜薄妝成。
拂曙朝前殿,玉墀多珮聲。
朝日照綺窗,佳人坐臨鏡。散黛恨猶輕,插釵嫌未正。
同心勿遽游,幸待春妝竟。
89《扶南曲歌詞五首》
通典云:武德初,因隋舊制,奏九部樂,四曰扶南。唐
書禮樂志云:天寶樂曲,皆以邊地名。自河西至者,有扶南樂舞。
翠羽流蘇帳。
春眠曙不開。
羞從面色起。
嬌逐語聲來。
早向昭陽殿。
君王中使催。
堂上青弦動。
堂前綺席陳。
齊歌盧女曲。
雙舞洛陽人。
傾國徒相看。
寧知心所親。
香氣傳空滿。
妝華影箔通。
歌聞天仗外。
舞出御樓(一作筵)中。
日暮歸何處。
花間長樂宮。
宮女還金屋。
將眠復畏明。
入春輕衣好。
半夜薄妝成。
拂曙朝前殿。
玉墀(一作除)多佩聲。
朝日照綺窗。
佳人坐臨鏡。
散黛恨猶輕。
插釵嫌未正。
同心勿遽游。
幸待春妝竟。
90《待儲光羲不至》
重門朝已啟,起坐聽車聲。要欲聞清佩,方將出戶迎。
晚鐘鳴上苑,疏雨過春城。了自不相顧,臨堂空復情。
91《苦熱行》
赤日滿天地,火云成山岳。草木盡焦卷,川澤皆竭涸。
輕紈覺衣重,密樹苦陰薄。莞簟不可近,絺绤再三濯。
思出宇宙外,曠然在寥廓。長風萬里來,江海蕩煩濁。
卻顧身為患,始知心未覺。忽入甘露門,宛然清涼樂。
92《同比部楊員外十五夜游有懷靜者季》
(冊4 卷125 頁1261a)
承明少休沐。
建禮省文書。
夜漏行人息。
歸鞍落日余。
懸知三五夕。
萬戶千門辟。
夜出曙翻歸。
傾城滿南陌。
陌頭馳騁盡繁華。
王孫公子五侯家。
由來月明如白日。
共道春燈勝百花。
聊看侍中千寶騎。
強識小婦七香車。
香車寶馬共喧闐。
個里多情俠少年。
競向長楊柳市北。
肯過精舍竹林前。
獨有仙郎心寂寞。
卻將宴坐為行樂。
儻覺(一作覓)忘懷共往來。
幸沾同舍甘藜藿。
93《奉和圣制天長節賜宰臣歌應制》
(冊4 卷125 頁1262a)
太陽升兮照萬方。
開閶闔兮臨玉堂。
儼冕旒兮垂衣裳。
金天凈兮麗三光。
彤庭曙兮延八荒。
德合天兮禮神遍。
靈芝生兮慶云見。
唐堯後兮稷契臣。
匝宇宙兮華胥人。
盡九服兮皆四鄰。
乾降瑞兮坤降(一作獻)珍。
94《故人張諲工詩善易卜兼能丹青草隸,頃以詩見》
不逐城東游俠兒,隱囊紗帽坐彈棋。蜀中夫子時開卦,
洛下書生解詠詩。藥闌花徑衡門里,時復據梧聊隱幾。
屏風誤點惑孫郎,團扇草書輕內史。故園高枕度三春,
95《同比部楊員外十五夜游有懷靜者季》
承明少休沐,建禮省文書。夜漏行人息,歸鞍落日馀。
懸知三五夕,萬戶千門辟。夜出曙翻歸,傾城滿南陌。
陌頭馳騁盡繁華,王孫公子五侯家。由來月明如白日,
共道春燈勝百花。聊看侍中千寶騎,強識小婦七香車。
香車寶馬共喧闐,個里多情俠少年。競向長楊柳市北,
肯過精舍竹林前。獨有仙郎心寂寞,卻將宴坐為行樂。
儻覺忘懷共往來,幸沾同舍甘藜藿。
96《奉和圣制天長節賜宰臣歌應制》
太陽升兮照萬方,開閶闔兮臨玉堂,儼冕旒兮垂衣裳。
金天凈兮麗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德合天兮禮神遍,
靈芝生兮慶云見。唐堯后兮稷契臣,匝宇宙兮華胥人。
97《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與君伯氏(一作兄)別。
又欲與君離。
君行無幾日。
當復隔山陂。
蒼茫秦川盡。
日落桃林塞。
獨樹臨關門。
黃河向天外。
前經洛陽陌。
宛洛故人稀。
故人離別盡。
淇上轉驂[馬非]。
企予悲送遠。
惆悵睢陽路。
古木官渡平。
秋城鄴宮(一作都)故。
想君行縣日。
其出從如云。
遙思魏公子。
復憶李將軍。
98《送從弟蕃游淮南》
讀書復騎射。
帶劍游淮陰。
淮陰少年輩。
千里遠相尋。
高義難自隱。
明時寧陸沈。
島夷九州外。
泉館三山深。
席帆聊問罪。
卉服盡成擒。
歸來見天子。
拜爵賜黃金。
忽思鱸魚[魚會]。
復有滄洲心。
天寒蒹葭渚。
日露云夢林。
江城下楓葉。
淮上聞秋砧。
送歸青門外。
車馬去[侵,“馬”代“亻”][侵,“馬”代“亻”]。
惆悵新豐樹。
空余天際禽。
99《丁宇田家有贈》
〔英華作田家贈丁禹。注云。集作丁宇。誤也。〕
君心尚棲隱。
久欲傍歸路。
在朝每為言。
解印果成趣。
晨雞鳴鄰里。
群動從所務。
農夫行餉田。
閨妾(一作婦)起縫素。
開軒御衣服。
散帙理章句。
時吟招隱詩。
或制閑居賦。
新晴望郊郭。
日映(一作[日失])桑榆暮。
陰晝(一作蔭盡)小苑城。
微明渭川樹。
揆予宅閭井。
幽賞何由屢。
道存終不忘。
跡異難相遇。
此時惜離別。
再來芳菲度。
100《田家》
舊谷行將盡,良苗未可希。老年方愛粥,卒歲且無衣。
雀乳青苔井,雞鳴白板扉。柴車駕羸牸,草屩牧豪豨。
夕雨紅榴拆,新秋綠芋肥。餉田桑下憩,旁舍草中歸。
住處名愚谷,何煩問是非。
王維詩歌的風格特點
唐代詩人王維在其詩歌創作中很好地體現了他詩畫意境統一的觀念。“詩中有畫”是王維詩歌作品的藝術特征,自然也就體現在各個重要的創作環節上,小編先從結構、煉材、語言三方面進行賞析。
1、結構。王維的詩往往采用組詩的形式來寫,每首詩都可構成一個畫面,合起來可以集結成一幅和諧的全景畫面。
2、煉材。指的是選材練意,王維的詩善于捕捉形象和創造形象,在詩中體現出繪畫的特點。
3、語言。王維的詩善于運用詞句描繪形象的聲、色、光、態。
同時,王維是我國著名唐代詩人之一,他的詩歌具有獨特的“詩中有畫”的詩歌藝術風格。這一風格源自于王維生在盛唐時代,受到當時文化藝術的熏陶,有高的美術和音樂修養,因此,當他創作詩歌時,就勢必比一般詩人更能精確地細致地把握住自然界美妙的景色和神奇的音響,并將之表現來,更會用辭設色,更注意詩歌音調的和諧。
王維在詩歌領域中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五古、七古、五律......甚至六絕詩中都有佳作,他所采用的題材也很廣泛。他在唐代詩中是有一定地位的。既然此,為什么他的詩歌近來卻得不到重視呢?在我看來,這主要由于他的詩歌沒有深刻地反映出當代重大的社會矛盾思想性較差的緣故究其實,王維的詩歌也并非一般沒有思想性或思想性不強。相反他卻有不少思想性較強傾向性較鮮明的作品,如《偶然中的“趙女首、《寓言》、夷門歌》、《頭吟》、《老將行》、洛陽女兒行》、《不遇詠》等都是。而且其中不少作品的思想性,早已被前代學者所指出加以評論過了。
當然王維集中最多的還是那些隱逸心情和生活、寫田園山水的詩篇。這類詩歌大都滲選了消極的思想和沒落頹唐的感情,但也并非毫無積極因素。《偶然作》中的“日夕首描寫作見太行山而思歸隱的心情。陳沆就在《詩比興》中評論說:“見朝政之日非,思歸因而未能也”這種對現實、對政治的不滿情緒,也明顯地表露在《登樓歌》、《秋山中作》諸詩中。此外,就是嘯傲園林、寄情山
水的逸興,也莫不曲折地反映出封建社會中隱士的內心世界,反映出他們的不愿與當時的邪惡勢力同流合污,但又不免感到空虛的苦悶心情,也莫不或多或少地具有認識價值。
這類詩歌還有一定的美學價值詩人長期生活在大自然中,對大自然美景具有極深極細致的感受,然后以他特有的詩情畫意將這些感受有聲有色地表達出來,創造出一個遠較現實為高的、優美的藝術境界,能給人以美感,能清新人的頭腦,能豐富人的精神生活,能激發人爰好美好事物的純正感情,因此獲得了極大的藝術魅力,成為了中國風景詩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王維詩歌中也嚴地存在著應該批判的、應該否定的一面,那就是他作品中所表露的佛家寂滅思想
和消極出世的人生觀。
一個人有積極的地方也有消極的地方。后人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從前人身上汲取一些積極的能量充實自己。
王維的軼事典故
音樂天才
王維畫品妙絕,在音樂方面也有很高的天賦。《唐國史補》曾有這樣一段故事:一次,一個人弄到一幅奏樂圖,但不知為何題名。王維見后回答說:“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疊第一拍。”請來樂師演奏,果然分毫不差。 [12]
常年素食
王維全家均虔信佛法,茹素戒殺。王維母親崔氏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帶發修行,一生“褐衣蔬食,持戒安禪”。王維自己也是常年素食,到晚歲就更加嚴格。他相信仁德博厚可以感動天地萬物,宇宙蒼生可以各得其所,相敬相和。他還不止一次懇求朝廷允許自己將所得的職田獻出,作為周濟窮苦、布施粥飯之用。王維臨終之際給平生親故留下遺言,多是敦厲朋友奉佛修心之語。洵為正念分明,從容不迫。 [25-26]
輞川別業
王維四十四歲左右時,為供“志求寂靜”的母親用以修行靜養,于“藍田縣營山居一所”,即輞川別業。此后苦心經營為一片山水勝地,成為他“詩意棲居”的精神家園。唐馮蟄《云仙雜記》說:“王維居輞川,宅宇既廣,山林亦遠,而性好溫潔,地不容浮塵,日有十數掃飾者,使兩童專掌縛帚,而有時不給。”在王維的莊園中,僅專掌掃地的童仆就有十數人,需要兩個童子專門扎掃帚,還時常供不應求,可見其規模之大,更可見其對“潔凈”的極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