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賀新郎·別友》
毛澤東在創(chuàng)作《賀新郎·別友》一詞中采用了革命現(xiàn)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chuàng)作方法。一方面用真切細致的白描,把夫妻間的離情寫得細致入微,具體感人。通過典型環(huán)境中人物典型的心理活動表現(xiàn)了人物既熱烈而又理智的典型性格。另一方面又有藝術夸張,形成剛柔相濟的藝術風格。《賀新郎·別友》中毛澤東是如何創(chuàng)作的?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吧!
《賀新郎·別友》
毛澤東
揮手從茲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訴。
眼角眉梢都似恨,
熱淚欲零還住。
知誤會前番書語。
過眼滔滔云共霧,
算人間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東門路,
照橫塘半天殘月,
凄清如許。
汽笛一聲腸已斷,
從此天涯孤旅。
憑割斷愁絲恨縷。
要似昆侖崩絕壁,
又恰像臺風掃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
注釋
1、去:離開。揮手從茲去:李白《送友人》,“揮手自茲去”。
2、熱淚欲零:零,與“零落”的零同義,也是落的意思。
3、書語:信中的話語。季世昌先生說他所見手跡:“書語”又作“詩句”,證明毛澤東與楊開慧的誤會由贈詩引起。
4、云霧:比喻前句的誤會。
5、人有病,天知否:前版本為“重感慨,淚如雨”。(病:也指誤會。)
6、東門路:古詩詞中指離別之路,也指斗爭之路。這里又雙關通往長沙東門之小吳門火車站的道路。
7、橫塘:長沙東門小吳門外清水塘。一九二一年冬至二三年四月,毛澤東租了清水塘邊的一所茅屋,家住兼作中共湘區(qū)委員會會址,舊址現(xiàn)為紀念館。“橫塘”也是典故,在古詩中常作女子居住之處。唐崔顥《長于曲》,“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8、如許:這樣。
9、憑:意思是借以,包含兩方,非單“請求”彼方。
10、翥(zhù):奮飛。最后兩韻前版原為,“我自欲為江海客,更不為昵昵兒女語。山欲墮,云橫翥。”
賞析
《賀新郎·別友》一詞從“揮手”告別踏上火車起筆,寫到“汽笛一聲”,把豐富的內(nèi)容壓縮到短暫的瞬間,又用很慢的鏡頭把這瞬間的豐富內(nèi)容徐徐展現(xiàn)出來。
整首詩描寫了詩人與妻子的離別之情和革命志士的遠大抱負,既有纏綿的兒女情長,更有為革命事業(yè)的義無反顧,將青年毛澤東獨特而豐富的情感世界描繪的淋漓盡致,整首詩巧妙的古詩詞的或詩句或文意或意境,感情表達得情真意切,實屬佳作。
詞的上闋,首句“揮手從茲去”引用唐代詩人李白《送友人》詩句:“揮手從茲去”點化而成!這五個字,獨成一句,不但總括全詞,而且引出下文許多動人情節(jié)……作者為讀者展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惜別圖。請看臨別之前,夫妻情意綿綿躍然紙上:“凄然相向”“苦情重訴”形象地表達了這對為祖國獻身、志同道合的夫妻,即將分別難于割舍離愁別緒之態(tài)。“更那堪”三個字,增強了愛侶內(nèi)心悲戚苦痛之情。“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情深意切,傳神之筆!“似恨”從“眼角眉梢”中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來,飽含著多少人間的愛侶柔情?“熱淚欲零”情淚欲滴,是以何等的毅力強忍悲痛的心情,沒有流下來。“還住”?不!淚向心里流,心在滴血!多么堅強的性格。善良的讀者禁不住也會對這真情的伴侶潸潸淚下。此時讀者會聯(lián)想到柳永《雨霖鈴》中“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之句。與其意境、其境界之高遠乃天壤之別。“知誤會前翻書語”。“書語”書信中的話,作者知道從前寫給夫人楊開慧的書信,產(chǎn)生了誤會。為革命獻出全部智慧、才能和精力的楊開慧,怎會區(qū)區(qū)計較呢?“過眼滔滔云共霧,算人間知己吾與汝”過去的往事如云濤霧涌一件件從眼前而過,但算起來人間的知己惟有“我和你”,這是對楊開慧情深意切的安慰和崇高的評價。毛澤東在白色恐怖艱險的歲月,楊開慧全身心地支持他從事偉大事業(yè),可謂難得的紅顏知己,革命的伴侶!“人有病,天知否?”不僅把不忍離別炙熱的情感推向高峰,而且暗喻對當時生活在水深火熱勞苦大眾疾苦關注。“天知否?”敢問蒼天你知道嗎?作者如偉大詩人屈原《離騷》、《天問》一樣,向浩渺的蒼穹發(fā)出警世的慨嘆!表達了憂國憂民之情。故而他義無反顧地要遠離恩愛的妻子,以大無畏的精神,投入砸碎舊世界,建立新天地的革命洪流中。以設問句結束上闋,不但干凈利落,而且增強了詞的感染力。
下闋“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凄清如許。”讀者隨著作者的筆觸,如臨其境:時間是清晨,地點是東門、橫塘,環(huán)境“半天殘月”“霜重”“凄清”。在送別的路上,這對患難與共的伴侶,足踏凝霜,頭頂半天殘月,穿過東門(吳門)外的清水塘,緊緊相依……作者移情于景,描寫與妻子分別時感人的情景。其情,其景,令人感慨萬千。柳永《雨霖鈴》中寫道;“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晚風殘月。”雖然與作者描繪的情景有相似之處,寓情于景,表達離別之情;但前者烘托了這對為革命獻身于民眾的分別依戀之情;而后者只不過是個人小天地罷了。“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汽笛一聲,恩愛夫妻分手,天涯孤旅,真叫人肝腸寸斷!似乎唐代詩人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之句化作詞人離別情思,令人傷痛!征途漫漫,黑暗必將過去,陽光一定普照人間。“憑割斷愁思恨縷。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像臺風掃環(huán)宇。”如此恩愛的革命伴侶,要“割斷”情意纏綿的“愁思恨縷”實為不易。為實現(xiàn)偉大事業(yè)要有“昆侖崩絕壁”“臺風掃環(huán)宇”決心和氣魄。同時也烘托了未來大革命的聲威。“重比翼,和云翥”形象的比喻年輕伴侶像飛入云霄鳥兒比翼雙飛,作者以戲劇大團圓手法作結尾,表達了期盼夫妻早日團圓美好的希望。此詞,惜字如金,既刻畫了人物表情,又表達了人物內(nèi)心境界。將為祖國獻身的決心與人間的纏綿的兒女柔情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其意境之深邃,其境界之高遠,是亙古以來離別詩詞之玫瑰,如愛情昆侖之峰巔。
《賀新郎·別友》一詞最后兩句“重比翼,和云翥”是毛澤東給楊開慧的一句美好的承諾,他說等我和你在將來的革命斗爭中會晤時再在云霄中比翼雙飛,是一個充滿革命人情味的希望。詞以婉約收結,婉約中仍帶有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