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七律·冬云》
《七律·冬云》是毛澤東1962年冬天所寫。此詩化用中國古典文化中梅花清高,孤潔的形象,一變為革命浪漫主義的無限壯美的情懷。詩抒情的氣勢雷霆萬鈞,出入于無人之境。毛澤東的這首《七律·冬云》是否真的如此氣勢?
《七律·冬云》
毛澤東
雪壓冬云白絮飛,萬花紛謝一時稀。
高天滾滾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氣吹。
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
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
注釋
1、冬云:作詩日期十二月二十六日(作者的生日),在當年冬至后的第四天。舊說“冬至一陽生”,所以詩中說“大地微微暖氣吹”,這里是比喻雖在冬至,大地并沒有完全不必寒流控制。
2、羆(pí):熊的一種,現在叫馬熊或人熊。
翻譯
大雪低壓著冬云而雪花紛飛,
萬紫千紅一時間都調謝了。
長空翻滾起湍急的寒流,
大地吹送出微微的暖意。
唯有孤膽英雄在驅殺虎豹,
大豪杰也絕不會懼怕那熊羆。
漫天大雪令梅花歡欣鼓舞,
凍死蒼蠅當不足為奇。
賞析
毛主席寫這首詩時正好是他的生日,這一天他剛滿69歲。
這一年國際國內形勢依然嚴峻,一面是嚴寒的冬天在姿意橫行(其實正值隆冬,屬寫實,但實景中蘊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景寓情,作者再次抒發“無限風光在險峰”般的豪情),一面是國際上各種反動派在咆哮反華。在詩中作者形象地展現了這種“黑云壓城城欲摧”的緊迫狀況。
頭兩句肅殺茫茫之冬景昭然若揭,大雪橫飛,烏云滾滾,萬紫千紅都已凋零。雖是客觀描寫,卻帶有強烈的象征味——反動派暫時不可一世。
接著三、四句,使嚴峻局面微露春光。冬天湍急的寒流終會過去,冬天并非“窮陰殺節,急景雕年”。俗話說:“冬至一陽生”。也就是說最寒冷的時刻,也正是陽氣初萌的時刻。猶如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所說:“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毛主席同樣告訴了我們:“大地微微暖氣吹”。也正如主席早年所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樣一絲暖氣也會最后吹走隆冬,迎來朗朗春天。
第五、六句毛主席又展早年英邁豪氣。一個“獨”字用得極好;從“獨立寒秋”開始,毛主席就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獨驅一切“虎豹豺狼”,對這“獨”字毛主席情有獨鐘。這二句的“虎豹”、“熊羆”都指反動派邪惡勢力,同時在詩意上又與冬景相諧調。
最后二行,毛主席以“梅花”,這最寒冷的季節獨傲霜雪的中國國花,象征詩人及大中華不屈不撓的斗志和高潔精神。面對漫天大雪,梅花歡喜得很,根本就不怕嚴寒。毛主席在此化用中國古典文化中梅花清高,孤潔的形象,一變為革命浪漫主義的無限壯美的情懷。詩人在此似乎在高唱:來吧,狂風大雪盡管來吧,一切反華的惡勢力盡管來吧。“凍死蒼蠅未足奇”抒發了對經受不住考驗者的蔑視。
毛主席在這首詩中用了“虎豹”、“熊羆”兩個個意象指敵人,僅用“梅花”一個形象指革命者,也算是一個特色。另外整首詩抒情的氣勢雷霆萬鈞,出入于無人之境,又一次體現了毛詩大氣壯闊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