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
《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
毛澤東
白云山頭云欲立,白云山下呼聲急。
枯木朽株齊努力。
槍林逼,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驅十五日,贛水蒼茫閩山碧。
橫掃千軍如卷席。
有人泣,為營步步嗟何及!
注釋
1、白云山:江西吉安東縣東固鎮西南面。第二次反圍剿時的主戰場。
枯木朽株齊努力:語出西漢鄒陽《自獄中上梁王自明書》“有人行游,則枯木朽株,樹功而不忘。”這里是說紅軍包圍殲滅國民黨軍隊的時候,連枯木朽株也發揮了幫助紅軍反對敵軍的作用。
2、飛:《史記·李列傳》,“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這里用來贊頌行動迅速、隱蔽的紅軍。
3、重霄:高空。
4、橫掃千軍:語出唐·杜甫《醉歌行》:“詞源倒流三峽水,筆陣獨掃千人軍。”
5、為營步步嗟何及:蔣介石鑒于第一次大“圍剿”的“冒進”戰略失敗,這次“圍剿”改用“穩打穩扎、步步為營”的辦法,但是仍然失敗了,嗟嘆莫及。嗟:嗟嘆。
賞析
蔣介石認為第一次大“圍剿”敗在“長驅直入”,因此第二次大“圍剿”改為“穩扎穩打,步步為營,緊縮包圍”。五月十六日,紅軍在吉安縣東固伏擊蔣軍公秉藩部二十八師。接著在十五天內,從西向東橫掃七百里,五戰五勝,打破了第二次大“圍剿”。
全詞62字,毛澤東寫于1931年。詞的上闋集中描繪了第二次反“圍剿”的關鍵之戰東固、富田之戰,突出根據地軍民團結戰斗,奮勇殺敵的英勇氣概。下闋概括寫出第二次“圍剿”向東橫掃,大獲全勝的整個過程。
這首詞主要從正面描寫,刻畫渲染,兼寫全過程。讀者可與《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互補來讀。
上闋前三句從前線指揮所的所見所聞所感總寫戰斗,前三句化用成語,說明敵人已經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后兩句寫短兵相接,紅軍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從山上猛撲下來,奮力殺敵的情景,又形象概括了紅軍善于打運動戰的特點。
下闋前三句概括了紅軍五戰五捷的史實,表現了運動戰、速決戰、殲滅戰的特點和威力,歌頌了紅軍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英雄氣概。
以上就是文學網帶給大家不一樣的精彩。想要了解更多精彩的朋友可以持續關注文學網,我們將會為你奉上最全最新鮮的內容哦! ,因你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