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唇·閨思
《點絳唇·寂寞深閨》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詞上片寫傷春之情,下片寫傷別之情,刻畫出一個愛情專注執(zhí)著、情感真摯細膩的深閨思婦的形象。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這首作品的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歡。
《點絳唇·閨思》
作者:李清照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點絳唇·閨思》意思:
暮春時節(jié),深閨里無邊的寂寞如潮水般涌來,這一寸的柔腸卻要容下千絲萬縷的愁緒。越是珍惜春天,春天卻越容易流逝,淅淅瀝瀝的雨聲催著落紅,也催著春天歸去的腳步。
在這寂寞暮春里,倚遍了每一寸相思闌干,縱是春天千般好,怎奈也是無情緒。輕問一聲:“良人呵,你在何處?”眼前只有那一眼望不到邊的連綿衰草,蔓延著良人必經(jīng)的道路
《點絳唇·閨思》注釋:
⑴點絳唇:詞牌名。
⑵“寂寞”二句:此系對韋莊調(diào)寄《應天長》二詞中有關語句的隱括和新變。
⑶人何處:所思念的人在哪里?此處的“人”,當與《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的“武陵人”及《滿庭芳·小閣藏春》的“無人到”中的二“人”字同意,皆喻指作者的丈夫趙明誠。
⑷“連天”二句:化用《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意,以表達亟待良人歸來之望。
《點絳唇·閨思》寫作背景:
此詞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創(chuàng)作地點在青州。據(jù)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公元1118至1120年(重和元年至宣和二年),這期間趙明誠或有外任,清照獨居青州。是時明誠或有蓄妾之舉。作《點絳唇·寂寞深閨》《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等。”
《點絳唇·閨思》鑒賞:
上片第一句“寂寞深閨”,寫一個青年女子在自己深藏后院的閨房里,心中感到非常寂寞;第二句“柔腸一寸愁千縷”,寫青年女子的愁狀,一寸柔腸便有千縷愁絲,那么整個人呢?可見她的寂寞和憂愁該有多么厲害。第三四句“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寫青年女子憂愁的環(huán)境:給人帶來希望并讓人惋惜的春天走了,又下起了催著春花凋落的雨。這一切,能不讓人愁上加愁嗎?這是上片的內(nèi)容。
下片第一二句“倚遍欄干,只是無情緒!”還是寫青年女子的愁狀。待在閨房里是“寸腸千縷愁”,只好走到閨房外面。但過去青年女子是不能隨便走下閨房樓梯的,所以只能在上面依著欄桿想一想,望一望。想什么?正是那“催花雨”讓她想到了“人何處?”想道了離自己而遠去的意中人現(xiàn)在何處?,是否也在淋雨?什么時候回來?這才是青年女子真正憂愁的原因;那她望什么?望外面的風景嗎?不是,是望自己的想象中的景象——意中人歸來時的情景。望到了嗎?沒有。那望到了什么?望到了“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是啊!望到的是連到天邊的無際荒草,是望不見歸路——意中人歸來的那條路。這就是青年女子倚欄眺望的凄涼情景、心理狀態(tài)和無望結果。
以上就是這首詞在四十一個字中所表達的基本意思。
這首詞的結構和寫作藝術手法:
全詞由寫寂寞之愁,到寫傷春之愁,再寫傷別之愁,更寫盼歸之愁,這樣全面地、層層遞進地表現(xiàn)了青年女子心中愁情不斷累積的情狀,是遞進的寫法。一個“雨”字,把上下兩片勾聯(lián)在一起;遠處是無際荒草,近處是雨催花落;閨房內(nèi)是愁腸寸斷,閨房外是滿目凄涼。多么凄美的意境!詞人在這里把青年女子的“愁”的確已然寫盡、寫透,可謂淋漓盡致!所以明代陸云龍在《詞菁》中稱道此首詞是“淚盡個中”,《云韶集》也盛贊此作“情詞并勝,神韻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