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行香子·天與秋光》
《行香子·天與秋光》最早見于宋代的《樂府雅詞拾遺》,明萬歷十二卷版《花草粹編》也收錄此詞,以上版本作者皆為無名氏。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這首作品的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歡。
《行香子·天與秋光》
作者:李清照
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薄衣初試,綠蟻新嘗,漸一番風,一番雨,一番涼。
黃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時往事愁腸。那堪永夜,明月空床。聞砧聲搗,蛩聲細,漏聲長。
《行香子·天與秋光》意思:
秋天的天空無云清爽,看到菊花知道重陽節快到了。披上粗衣,飲著沒過濾的酒,每一陣秋風,一場秋雨,帶來習習秋涼。
黃昏時刻的院落,給人悲涼的感覺,酒醒過后往事浮現出來使愁腸更愁。怎么能忍受這漫漫長夜,明月照在這空床之上。聽著遠處的搗衣聲,蟋蟀發出的長而尖的叫聲,還有漫長的漏聲,感覺時光過的太慢了。
《行香子·天與秋光》注釋:
①行香子:《行香子》,詞牌名。雙調小令,六十六字。有前段八句四平韻,后段八句三平韻;前段八句五平韻,后段八句三平韻;前段八句五平韻,后段八句四平韻三種。
②轉轉:猶漸漸。
③探:探看。金英:菊花。
④綠蟻:新釀的酒,未濾清時,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綠,細如蟻(蟻:酒的泡沫)稱為“綠蟻”。
⑤恓恓惶惶[xī huáng]:不安狀。
⑥那堪:怎么能忍受。
⑦砧[zhēn]聲搗:搗衣的聲音,古代婦女將秋冬衣物置于砧上用棒槌捶洗,叫搗寒衣。蛩[qióng]:蟋蟀。漏:計時工具。
《行香子·天與秋光》寫作背景:
從《行香子》詞的詞意來看,當知此詞作于重陽節之前。那時的菊花開、秋涼襲來無不揭示了時間背景。在城里的一座院落中,一個獨居于此的人,那份孤寂,借酒澆愁,獨守空房。在夢中醒來,無法安眠,只有聽取砧聲、蟋蟀聲、更聲來打發時間。事件的描寫是一個獨守空房的婦女打發無聊的時光,整個題材屬于閨怨詞。
《行香子·天與秋光》鑒賞:
此詞只冷雪盦本《漱玉詞》收入,他本皆未收,故屬存疑之作。
李清照婚后,丈夫名城曾離家遠行,她以《醉花陰.·重陽》寄給趙明誠,抒寫重陽佳節對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南渡后,趙明誠病故,她避亂漂泊,在一個 近重陽的時節,寫了這首《行香子》,表象他對逝去丈夫的緬懷及悲涼的心情。前者寫的是生離,后者寫的是死別。故 后者悲苦過之。 從藝術技巧之精湛上說,雖然不像《醉花陰·重陽》那樣引人注目,但它的確是一顆明珠瑰寶,在藝海的深處熠熠發光,絲毫沒能降低它的藝術價值。
“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 宇宙 造化 自然 ,使人間世界有四季的區別,給人們以秋日的光景。隨著節氣及陰雨風寒的往復變化,秋天變得天高氣清,煙消云斂,西風颯颯,草木衰微,落葉蕭蕭,山川寂寥,景象凄肅。《文心雕龍》云“物色之動,心亦搖焉” 景物的變化,使人的思想感情也波動起來。本來易安因國破、家亡、夫喪,又顛沛流離而心境凄悲,看見眼前衰退的景象,怎能不黯然情傷?“轉轉” 指天氣的反復變化。她年輕時看到秋天的景象是無比欣悅的,贊道“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然而現在她已遭受種種苦難的摧殘,心境情懷產生巨大的變化,“覽物之情 得無異乎?”這更使他情傷的原因。
“探金英知近重陽” 探 ,仔細察看。金英,黃色菊花。重陽,農歷九月九日為重陽節。女主人仔細觀察一下黃色菊花就知道重陽佳節臨近了。按照古老的習俗,人們要在重陽節這一天,團聚、賞菊、飲菊花酒、插茱萸等。孟浩然《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從這兩首詩可以看出古時重陽節人們的活動。年輕時她曾寫《醉花陰·重陽》“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與丈夫趙明誠僅僅是暫別就使她的感情禁受不住,她比菊花還要消瘦了;而今 國破家亡,明誠逝世,她轉徙江浙,“獨在異鄉為異客” “近重陽”撫今追昔,又何等的“情傷”
“薄衣初試,綠蟻新嘗” ,薄衣,粗糙的衣服。《梁書·武帝記·入屯閱武堂下令》“菲飲薄衣,請自孤始” ......綠蟻,一種新釀成的酒,上浮綠色泡沫。這種泡沫后來成為酒的代稱,也叫浮蟻、碧蟻。白居易《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李珣《漁歌子》“孤素琴,傾綠蟻,扁舟自得逍遙志”,其綠蟻就是這種酒。意思是,剛剛試穿了一件粗糙的衣服品嘗了新釀成的綠蟻酒。因為時近重陽,衣服要加厚;因為情傷,需要用酒來澆愁。“每逢佳節倍思親”“獨在異鄉為異客”思今慮昔,情懷酸楚。詞句承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