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牡丹的古詩詞《賞牡丹》
時間:
盈承2
古詩詞
《賞牡丹》
劉禹錫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賞析
詩中一個"賞"字,總攬全局,直貫通篇,意境全出.
詩中"真國色"三字,力重干鈞,擲地有聲,牡丹與芍藥,荷花相比,雍容華貴,艷壓群芳,才產生"動京城"的效應,神韻畢現.
通過寫芍藥的妖無格和荷花的凈少情,和牡丹進行對比,以烘托牡丹之美.
擬人:"妖無格"與"凈少情"
比喻:"真國色"
這首詩借賞牡丹抒發表達了當時人們對牡丹的喜愛和尊寵。
這首詩運用了以下藝術手法
(1)烘托手法的運用.這首詩寫了三種名花,褒貶都極有分寸,寫芍藥"妖",是寫其艷麗,嫵媚之態,并非貶意.寫荷花"凈",是潔凈之意,詩人并沒有因為突出牡丹而將這二花寫得一無是處,但為了突出牡丹,詩人還是將這二名花不如牡丹之處寫出以烘托牡丹的高貴富麗,令人喜愛,這是側面烘托的手法.
(2)比喻,擬人手法使物性的花有了人情味,能增強詩歌的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