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道元詩詞(精選7首)
酈道元的詩詞
三峽
- 南北朝
- 初中古詩
- 初中文言
- 八年級(jí)上冊
孟門山
河水南徑北屈縣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風(fēng)山。風(fēng)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門山,與龍門相對(duì)。《山海經(jīng)》曰:“孟門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黃堊涅石。”《淮南子》曰:“龍門未辟,呂梁未鑿,河出孟門之上,大溢逆流,無有丘陵、高阜滅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謂之孟門。”故《穆天子傳》曰:“北發(fā)孟門九河之磴。” 孟門,即龍門之上口也。實(shí)為河之巨阨,兼孟門津之名矣。此石經(jīng)始禹鑿,河中漱廣。夾岸崇深,傾崖返捍,巨石臨危,若墜復(fù)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沖,素氣云浮,往來遙觀者,常若霧露沾人,窺深悸魄。其水尚奔浪萬尋,懸流千丈,渾洪赑怒,鼓若山騰,浚波頹壘,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龍門,流浮竹,非駟馬之追也。
- 南北朝
- 寫山
- 寫山
水經(jīng)注·河水
《山海經(jīng)》曰:南即從極之淵也,一曰中極之淵,深三百仞,惟馮夷都焉。《括地圖》曰:馮夷恒乘云車駕二龍。河水又出于陽紆、陵門之山,而注于馮逸之山。《穆天子傳》曰:天子西征,至陽紆之山,河伯馮夷之所都居,是惟河宗氏,天子乃沉珪璧禮焉,河伯乃與天子披圖視典,以觀天子之寶器:玉果、璇珠、燭銀、金膏等物,皆《河圖》所載。河伯以禮,穆王視圖,方乃導(dǎo)以西邁矣。粵在伏羲,受《龍馬圖》于河,八卦是也。故《命歷序》曰:《河圖》,帝王之階,圖載江河、山川、州界之分野。后堯壇于河,受《龍圖》,作《握河記》。逮虞舜、夏、商,咸亦受焉。李尤《盟津銘》:洋洋河水,朝宗于海,逕自中州,《龍圖》所在。《淮南子》曰:昔禹治洪水,具禱陽紆,蓋于此也。高誘以為陽紆秦藪,非也。釋氏《西域記》曰:阿耨達(dá)太山,其上有大淵水,宮殿樓觀甚大焉。山,即昆侖山也。《穆天子傳》曰:天子升于昆侖,觀黃帝之宮,而封豐隆之葬。豐隆,雷公也。黃帝宮,即阿耨達(dá)宮也。
- 南北朝
- 寫水
- 寫水
水經(jīng)注·漯水
桑干枝水又東流,長津委浪,通結(jié)兩湖,東湖西浦,淵潭相接,水至清深,晨鳧夕雁,泛濫其上,黛甲素鱗,潛躍其下。俯仰池潭,意深魚鳥,所寡惟良木耳。
- 南北朝
- 寫水
- 寫水
河水龍門
孟門,即龍門之上口也。實(shí)為河之巨厄,兼孟門津之名矣。此石經(jīng)始禹鑿,河中漱廣。夾岸崇深,傾崖返捍,巨石臨危,若墜復(fù)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沖,素氣云浮,往來遙觀者,常若霧露沾人,窺深悸魄。其水尚奔浪萬尋,懸流千丈,渾洪赑怒,鼓若山騰,浚波頹疊,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龍門,流浮竹,非駟馬之追也。
- 南北朝
- 寫水
- 寫水
水經(jīng)注·拒馬河
巨馬水又東,酈亭溝水注之。水上承督亢溝水于逎縣東,東南流,歷紫淵東。余六世祖樂浪府君,自涿之先賢鄉(xiāng)爰宅其陰,西帶巨川,東翼茲水,枝流津通,纏絡(luò)墟圃,匪直田漁之贍可懷,信為游神之勝處也。其水東南流,又名之為酈亭溝。
- 魏晉
- 寫水
- 寫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