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夏夜的美妙散文推薦
關于夏夜的美妙散文推薦篇1:夏夜鄉村
夏天的夜晚總是那么的陶醉人,漆黑的天穹里布滿了點點生輝的星星,顯得格外耀眼。一輪明月高高地懸掛在空中,淡淡的光像輕薄的紗,飄飄灑灑的,映在河面上,像撒上了一層碎銀,晶亮閃光。夏夜的風是令人期待的,徐徐吹來,格外清新,涼爽。躲藏在草叢中的青蛙也開始放肆了起來,“呱呱呱”地叫個不停,依附在樹干上的蟬也不認輸,“知知知”地在叫;也不知什么時候螢火蟲也飛了出來乘涼,在樹上一閃一閃地,特好看。
在夏夜里,村中的大榕樹下可就成了最熱鬧的勝地。辛苦了一整天的中年人放下了農具后,都欣然地聚集在這里,興致勃勃地在較量棋藝,時而緊皺眉頭,時而放聲大笑,多變的神情更挑起了不少路人的好奇心,不得不目睹一下。在傍邊觀看的觀眾也因此多了起來,靜靜地蹲坐在傍邊,專心致志地看著棋局。白發蒼蒼的老一輩安詳地坐在樹下的石椅上,扇動手中的葵扇,與老伙伴們談古論今,講故說笑,真是悠閑自得。天真可愛的孩子們更是玩的不亦樂乎,即使已經是夜晚,還是玩的那么盡興:在空地上跳方格,在榕樹下捉迷藏。。。。。。歡聲笑語。
草叢中,聽取蛙聲一片;榕樹下,散發笑聲陣陣。夏夜里,鄉村是如此的熱鬧。
關于夏夜的美妙散文推薦篇2:夏夜
晚飯后從家里踱出來,蹣跚地走過一段石板路,腿骨隱隱作痛,便找了個沒人的長椅坐下來。在這里能看見被樓宇割成幾塊的天空和空中飄著的一只帶夜光的風箏。太陽早就落了,但天還亮,四周灰蒙蒙的,感到有些憋悶。幸好間或有一絲涼風吹過,帶著新草的“腥味”,倒還有些愜意。一定是剛修過草坪,果然,不遠處的草地上有幾堆沒有處理完的斷草,已經曬得脫了形。草坪邊上有一段方方正正的景墻,幾顆不知名的藤蔓疏疏密密地把墻體網住了,只把幾個花窗空了出來,透過花窗,能看見墻那邊正在健身器上“磨練”的老人和七八個游戲的孩子。小橋邊有兩個孩子竟然在地上鋪了毯子,擺上小玩具,在父母的指導下,像模像樣地擺起了攤,孩子們立刻把他們圍了起來。我驚嘆于這些父母的苦心和遠見。
于是想起小時候乘涼的情景,那時候天真熱,卻總是滿天繁星,隨時都能聽到昆蟲的鳴叫,路邊繁茂的老樹成了天然的涼棚,老人躺在竹躺椅上半睡半醒地搖著蒲扇,男人們饑腸轆轆地從地里回來,草草地洗把臉,用筷子串起兩三個足有半斤的“杠子饃”,端一大碗黑乎乎的炒菜,就三五成群地蹲在“涼棚”下,邊吃飯,邊聊天,談論著今年的天氣、農事和婚喪嫁娶中的趣聞,剛進城回來的年青人總會成為主角,略帶夸張地大講碰到奇遇,有些活道的女人老想打聽點新聞積累談資以便在姐妹中炫耀,時不時地插上一兩句,總會被男人們的調笑話漲紅了臉,一邊笑罵著,一邊搬了凳子去找自己的姐妹去了。田間的疲憊便在這說笑間煙消云散了。孩子們一個個曬的黝黑,上了學的只穿短褲,還沒上學的就光著屁股,跟在大孩子后面汗流浹背地瘋跑。村口有一個水,據說過去是用來防火的,水多的時候,膽大的孩子會下塘戲水,傍晚時,水面黑郁郁的,有點嚇人,淘氣的孩子就往水中擲石頭,驚起一片蛙聲和幾只水鳥。我喜歡打著手電筒,到樹下捕捉剛從土里鉆出來還沒退殼的知了,一會兒就能抓到一小筐,在煤火邊上烤一下,去掉頭尾,又香又脆,真是好吃。我最佩服人是“二狗”,他敢爬到塘邊的樹上伏擊白天踩了點的鳥巢。如果斬獲頗豐,就帶著我們去他家,用泥糊了鳥雀扔進火爐里,烤好了,就把泥巴砸開,鳥的毛皮剛好被粘掉,露出冒著熱氣,又香噴噴的骨肉,“二狗”很大方,會分給大家吃,鮮嫩可口,第二天牙縫里還留著雀肉的香味呢。碰上村里放電影,連鄰村的鄉親們都搬了凳子趕來觀看,還有賣雜貨小販,像鄉間的小集,很是熱鬧,這時孩子們最高興了,在人群中鉆來鉆去,爭著在幕布上做手影戲,好奇地圍著放映機指指點點,奇怪這個鐵家伙怎會放出會動的人像來。電影開始后,我們便搬了磚頭搶著坐第一排,演的什么根本沒看懂,只覺得眼皮越來越沉,醒來時已經是第二天早上了。有一次,放映員竟送我了一段電影膠片,對著光能看見上面繪著的彩色的“小人兒”,伙伴們一下子把我圍了起來,紛紛向我討好,想看個稀罕,我煞有介事地對著膠片上重復的畫面,居然編出一段引人入勝故事來,看著伙伴們專注地表情,頗有些得意,現在想來還美滋滋的……
天已經全黑了,沒有月亮和星星,不知什么時候空中游弋的風箏變成了兩只,風箏線也帶了熒光燈,遠遠看去,一閃一閃的,有點像星星,只是亮點都規則地排在一條線上,終究不像。小攤主點亮了星星點點的LED燈,與買主們議價,甚至還會競拍,一口價等促銷策略。想必生意不錯吧。不一會兒孩子們的手上、腳上都亮起了熒光,五顏六色的,在夜幕中跳動著,倒有些風致,像瓜田里飛舞的螢火蟲。
關于夏夜的美妙散文推薦篇3:夏夜
悶熱的夏夜,熱浪襲人,蚊蟲在耳邊嗡嗡亂叫,我輾轉反側,久久不能入眠,索性起身走下樓去。
沿街的夜市,燈火輝煌,人頭攢動,小攤販的叫賣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川味火鍋占據小城半壁江山,空氣中彌漫火鍋的氣味。我過去曾在省城吃過一次熱賣火鍋,那景象在小城今天晚上重演,要排隊等候,人們在看手機、看報刊、下棋、打撲克、在聊天,反正在等候吃火鍋。據說吃這種火鍋最佳時機,就是在夏天炎熱的時候,麻辣火鍋伴隨光膀子的吃客,杯杯啤酒下肚,火辣辣的、大汗淋漓,十分痛快,吃的是一種狀態,吃的是一種感覺。
步行一公里到了河堤。渭河百里生態畫廊就在眼前,像關中道的八百里平川一樣,它是鑲嵌在新時期“一帶一路”建設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生態園內游人如織,健康散步早成小城人家的習慣,或是白發蒼蒼老人、或是甜蜜情侶、或是情竇初開的小對象、或是花蕾般的兒童,人們牽手挽肘,快樂、幸福全洋溢在臉上。
近處,有《秦腔》戲曲自樂班在叫板,傳統戲曲《法門寺》、《周仁回府》唱段精彩不斷。曾有人講,秦腔戲曲為何字正腔圓,鏗鏘有力,主要就是關中大地,年年風調雨順,五谷豐收,人民生活平順,吃飽后要消化,吼幾聲便能傳幾十里。當然這種夸張無從考證不必贅述。但秦腔詞句的精準推敲和戲曲唱段的經典,只有唱了才知道,就像關中厚土,抓一把就是文化,挖一鍬就是秦磚漢瓦,就要考古。
遠處,激情廣場紅歌陣陣,曲曲推向高潮,《長征組歌》、《我的祖國》等,引得游人不斷加入。一位白發老婦人,手拉二胡,收放自如,據說已近八十高齡,我想這也許是音樂的力量。有人在議論,這些人均已退休,早年有音樂愛好,現自愿結合,說是鍛煉身體也好、陶冶情操也好、謳歌時代也好,總之是社會正能量。
邁步走向荷花飄香的池塘,夜釣的人群靜悄悄的,隨著夜光燈設備,我看到釣友的漁具各具特色。據講,釣魚考察的是全神貫注,凝心聚力,動靜結合。面對碧波蕩漾的池塘和盛開的荷花,我突然想起朱自清月夜觀荷塘,想尋找與白天不一樣的世界,寫出了膾炙人口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也熱了清華園的荷塘。前些年,我在清華一老師的指引下,游覽了“荷塘月色”實景,了卻了我多年心中神圣的期盼。今夜,我在小城夏夜的熱浪中散步,卻處處感受的是人們對生活充滿的激情。
夏夜是炎熱的,過去無空調,多少人家乘涼睡在馬路上,如今已無了這光景。健身廣場舞人群越來越多,人們乘熱浪而練,實際上在尋找過去那種感覺,就像莊戶人講,“人吃辣子圖辣呢,羊吃棗刺圖軋呢。”沒有夏天的熱,就無冬天的冷,四季交替循環,給了人間色彩斑斕的自然景觀,人類適應自然變化而變化,生活才會愈來愈好。
夏夜是熱的,但心靜自然涼。閱讀總會令人安靜,近來我在重讀《讀者》雜志多年以前的一篇文章《一碗清湯蕎麥面》、翻看電影《五朵金花》,依然收獲思考和感動,那積極向上和干凈的場面,時常鼓舞著我。
踏上回家的路,躺在床上,空調的微風,使我一陣清涼。手機微信朋友圈又熱鬧了,明天的生活,從現在又開始了。
夏夜,注定是無眠的夜。
看過“關于夏夜的美妙散文推薦”的人還看:
1.描寫鄉村夜晚的散文
2.描寫農村的經典散文
3.描寫夏夜的優秀散文閱讀
4.夏夜抒情散文
5.描寫夏夜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