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家描寫中秋的經典散文
名作家描寫中秋的經典散文篇1:等到中秋月圓時
“年年中秋待月圓,卻道最是相思時。” 夜色闌珊,往事如煙,總是在寂靜的夜里,把思念融入茶香,慢慢品味那一鏤清愁淺怨,那一鏤魂索夢牽。在清秋初涼的夜晚,把思念和散落一地的花瓣拋向幽藍的夜空。讓靜美的夜色,閃耀的星光,交織著回憶和美麗,與思念慢慢連在一起。記憶的風鈴,搖曳著一個個浪漫的故事,咫尺天涯的那份思念讓人心頭痛徹,卻無法割舍這刻骨銘心的情感。你曾用春風化雨的曼妙,化解我生命中的白堊紀,使我的心漸漸的復蘇如春暖花開。
在我內心深處,有你在,我不再孤獨。每次你我相見的那一時刻,都能用文字串成最美的音符,在筆尖下流淌成思念的話語,所以我總想對你說,感謝你給我以文學上的靈感,感謝你讓我在文字的徜徉里愉悅地走過。我對你的思念,是否還留在你的記憶里?歷經了情感的滄桑,你已成為我記憶里最美好最純真的那部分,猶如一朵羞澀的百合,盛開在我的心扉,在記憶里吐露著淡淡的芬芳。順著思念的藤蔓,我的目光在尋找你遺失在心海里的影子。情絲縷縷,飛瀑似的披在肩頭。你是我夜闌人靜時最令回味無窮的那道美餐,是我最想與之兩情相悅的溫暖情懷,是我窮其畢生也揮抹不去的那驚鴻一瞥的溫婉與柔情。
思念是藍天上漂浮的白云,載著我年輕的思念高高在飄;思念是一條寂寞的河,它載著我的迷茫在流動;思念又是條苦澀的河,它載著我情感的重荷,在緩慢的······。思念就像春天瘋長的藤蔓,在延長我的思緒。思念中我不停的追問自己,為什么你我的靈魂不能相伴在一個軀殼里?時光拉不斷對你的那份思戀,距離隔不斷對你的傾訴。在不知不覺中墜入那張“網”,不知是上天在考驗我的耐力,是時間在考驗我的毅力,還是你在考驗我的定力?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思念是如影隨形,無聲無息地出現在心底,轉眼便把我吞沒在寂寞里。心情是一潭無波的碧水,是因為你撩起了絲絲漣漪,才忍不住品嘗這思念的苦果。原以為思念只不過是一種迷惘,卻誰知那即是幸福,也有感傷;原以為思念是一種心顫,卻誰知那即是一種焦慮,也有悲傷;原以為思念是一種機緣,卻誰知那即是一種惦念,也有牽掛。
我曾用心的讀過你,于是我把你藏在心里。獨寂無助的日子里,是你走進我的心底,使我知道了親情之外那份溫暖情懷。此后的日子里,我心之一隅被你占據,夕陽下的黃昏,我對著夕陽一遍遍地祈愿你快樂幸福。也許是天意,也許是緣·····
我們生活在同一風景里,那就是前生注定的緣。時光回眸是昨天,緣分回眸是初見,一生中,總會有一段時光,不會在季節里改變顏色,心底深處總會有一個人,不會在歲月里蒼老容顏,從亙古走來的月,還是一樣的溫柔,吹過千年的風,還是一樣的灑脫,記憶定格的海灘,還是一樣的潮起潮落。而我,卻只能在記憶中找尋你的影子,那淺淺的笑渦,那醉人的眼神,那溫柔的呢喃軟語。
名作家描寫中秋的經典散文篇2:花好月圓,話中秋
中秋,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中秋節傳統
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四大傳統節日。“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期為農歷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為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中秋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習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關于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于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中秋節一般分為迎月(農歷八月十四)、賞月(農歷八月十五)、追月(農歷八月十六),時間跨度是三天。
中秋節習俗可分為中秋祭月。
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
文人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游人,達旦不絕。
名作家描寫中秋的經典散文篇3:中秋節
“中秋節快樂!”“中秋節開心!”聽到大家溫馨的祝福,婆婆高興得臉上樂開了花。我的弟弟問我:“姐姐,中秋節是怎么樣的呢?”“當然是快樂的,溫馨的唄!”我興奮地說。
一轉身看到茶幾上擺著滿滿一籃子紅中帶黃的石榴,不禁好奇地問道:“婆婆,您怎么買那么多石榴啊?”婆婆笑著說:“石榴是中秋節的使者嘛!”“啊!?那一定會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吧?”“是啊!”婆婆緩緩地說:“中秋節正是石榴成熟的時候,你看那一個個圓圓的石榴,多像天上那一輪圓圓的月亮啊!剝去那層厚厚的皮,里面全是晶瑩剔透的石榴籽,再慢慢品嘗,那香甜的果汁一直甜到心坎里,人們就選它來當幸福的使者,象征甜蜜嘛!”
每當中秋佳節,勤勞的人們還制作美味的月餅呢!先把餡包好,然后放進模子里,再刻上美麗的花紋,對了,餡的味道各種各樣,有蓮蓉的,有草莓的,有哈密瓜的……真是想要什么味,就有什么味!人們真是富有創造力啊!
多年以來,人們一直保留著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的習俗。今晚的月亮非常明亮,一定是月亮姐姐想看看祖國母親六十周年的熱鬧景象吧!她也想看看國慶大閱兵的三軍儀仗隊、坦克方陣、反坦克導彈方陣、核導彈方陣、空中加油機方陣,還有那美麗的彩車……月亮姐姐也一定還關心著那些在“5·12”大地震中失去父母、失去親人的可憐的孩子們,給他們送去一個溫馨的笑臉,鼓勵那些堅強的孩子們好好學習,為祖國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秋節真是個美好、團圓的節日啊!我愛中秋節。
看過“名作家描寫中秋的經典散文”的人還看:
1.名家寫中秋的散文
2.有關寫中秋的散文精選
3.描寫中秋節的優美散文作品
4.寫中秋的文章
5.贊美中秋節的優美散文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