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寫雪的散文
名人寫雪的散文篇1:雪
或許自己屬于那種“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人,沒有見到過雪,便把雪往壞處想了。魯迅先生在文章《雪》中寫到:“別的,在晴天之下,旋風忽來,便蓬勃地奮飛,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旋轉而且升騰,彌漫太空;使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在魯迅先生的筆下,雪變得具有生命力,變得偉大。沒錯,的確很感人,但歸根到底,雪也只不過是水變成的,那為何有那么多人寫雪的美麗與它所代表的精神品質,卻只有寥寥無幾的人寫水呢?即使寫了,或許也是在襯托山的宏偉吧!
我想不透雪為何會如此地受歡迎,難道只是因為它在冬季給大地鋪上了一層白色的“棉襖”,顯得晶瑩透徹嗎?我想,如果我真的站在了一片白雪之前,我會感到孤獨、空寂。沒錯,眼前的一切,全是白的,仿佛給人一個可以遐想的空間,猶如一張白紙,你可以畫出你想要的美麗圖案。但實際上,這又何嘗不是一個白色的牢籠呢?在這雪白的世界里,只有你一人,滿眼的白,似乎也會把你的內心完全的洗滌掉,變得一無所有,變得一片空洞。雪帶給人的心靈和肉體上的折磨,我想我是不能忍受的。或許有人會說:你這么貶低雪,不就是因為沒見過雪,不知道雪的美麗的嗎!我想說的是,我的確沒見過雪,但至少我還會幻想,有些人喜歡雪帶給他們的純凈,可我卻討厭雪帶給我的空洞,這只不過是個人的看法不同罷了,你自己喜歡雪,又何必非要把這思想強加于別人的頭腦中呢?
說了這么多,我想我也只是在那空抱怨,或許從本質上我不討厭雪,甚至還是喜歡的。只是,它帶過給我的一些觸動,有點傷我心罷了。我想過寫雪好的一面,但發現自己的內心,是寫不出那樣的東西的,即使寫出來了,也應該只是說大話吧。對于雪,自己有時候很喜歡,有時候卻又只能一個人待在自己的世界中埋怨它,想想它帶給自己的不如意。雪對我來說,或許是一個人,或許是一種態度,盡管美好,卻永遠不屬于我。就像題記說的那樣:等了一輩子的雪,也只有苔上的水曾在過······
名人寫雪的散文篇2:雪夜
“外面下雪了!”
“哦,是嗎?”
心中莫名的悸動,伸頭望了望玻璃門外,雖然天已經被黑色掩蓋,但借著微弱的車燈,依然可以看到空中旋轉的飄雪。
曾幾何時有人問我:長大了想去哪?我說:我想去北方,因為那里有雪,雪白雪白的雪。白雪皚皚,在我的幼時這是一個唯美的“詩話”!
雪?“你為什么喜歡雪啊?”“因為它白,因為它可以堆雪人,因為它········”
恰如問一個球迷為什么喜歡足球一樣,他可以說出很多,只是真有如許多的理由嗎?倘若問一個小孩子為什么喜歡積木,他會回答喜歡。因為他喜歡。有時候其實生活也如斯簡單。
喜歡下雪,喜歡北國。而今沒踏出渝地,竟在兩月內有幸得見三次“柳絮因風而起”之美姿。只是今次卻少了,初時的那種歡悅。
晚風呼呼的吹著,好似夾雜著白色的磚塊,迎面拍來,感覺有些刺痛。或許是夜里,行人匆匆,都趕著回各自的家里。家?一個簡單的字,一個復雜的音。或者~~~~~~
給朋友打了個電話,說我們這邊下雪了。他說CQ也現了白影。啊?
在我的記憶里,有過三場雪,第一次是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隱約記得在菜地里接菜葉上的雪,聽雪碎的聲響,啐~~~~啐~~~~~啐~~~~~~卻是另一首動聽的歌謠,而今還記得,那時我們~~~~~~還小!第二次下雪,是初三了,雪下得很小,好似嬰兒一樣,骨骼脆嫩,輕輕著地,竟被碎了個粉身碎骨,再也找不到了原形,恰似那段記憶,也悄然落地了。第三次的下雪則在08,被稱為了雪災。
此刻CQ又下雪了,與此處的雪有著相同的顏色,風吹過,依然打著旋。依然有人行色匆匆的走過。
只是此時,此地!惟有我!
南國自古少飛絮,豎子慕雪欲他方;
如今故地紛紛下,不見游子還此鄉。
名人寫雪的散文篇3:聽雪
下班了,片片雪花從天上自由自在,飄飄灑灑地落下來,雪下了半夜都沒停。地上、樹上、房頂上都變成一片銀白,輕舞的白雪裝飾著大地。玉樹瓊枝天地渾然一色,晶瑩的雪花帶著淡淡的清香向人間散下祥瑞的花瓣。雪悠悠地飄著,將天地渲染成白茫茫的一片,我不再想什么,慢慢的閉上眼,輕輕地張開雙臂,屏住呼吸悄悄地聽雪。靜靜的感受這來時纖塵不染,落時點塵不驚的溫柔氣息,令人陶醉。
雪花蕩滌著塵埃,蕩滌我的靈魂,讓我的身體 有著片刻的小憩和放松。我感嘆雪的輕柔,飄逸、純潔、奉獻,美麗寧靜和詩意。雪花釋放出一種令人獨特的喜悅,令人心曠神怡如臨仙境。如果你仔細去聽,你也能聽到雪的心事。
我喜歡下雪,瑞雪兆豐年。我喜歡下雪,雪花飛舞粉沙撲面。我喜歡下雪,美麗清新自然。我輕輕地閉上眼睛盡情地亨受大自然給與的恩賜。把美好的瞬間永恒鎖在心里。聽雪的天籟,聽雪的神圣,聽雪帶給我的快樂。
看過“名人寫雪的散文”的人還看:
1.名人描寫雪的散文
2.關于冬天雪的名家優美散文
3.名家寫雪的散文
4.關于雪的優美散文
5.關于描寫雪的散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