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描寫月色的散文作品
名家描寫月色的散文篇1:月色
小女兒一遍遍讀著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做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幼稚的聲音聲聲入耳。我忽然想起,這些天晚上老是宅在電腦旁,又有好久沒見月亮了,不知月亮是否已把我忘了?
不,應該是我忘了月亮!
偶抬頭,窗外夜空深邃,繁星隱約,這么好的夜晚,會有月亮么?我把頭伸出窗外,在兩棟高樓的夾縫里,一彎新月斜斜地掛著,如害羞的少女,如一束孤獨的眼光。我伸長脖子,目力所及的街道上、高樓上哪里有半點月色?只有五顏六色的燈光在泛濫。
城里的月光就是這樣子,被各種各樣的燈火污染了,沖淡了,失去了清澈和亮度,顯得蒼白和渾濁,現代文明在創造奇跡的同時,也破壞了那原始的美和純真。 就像現在的社會,生活富裕了,道德卻墮落了。
我不知道為什么這時的月亮在自己眼中會是這個樣子?看看詩人們是怎樣描繪月亮的吧:王維說“不見鄉書傳雁足,惟見新月吐蛾眉”,歐陽修說“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張若虛說“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白居易說“共看明白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杜甫說“月是故鄉明”,詩人們筆下的月是團圓,是牽掛,是思鄉是關懷,還有什么比月亮更能寄托心愿傾訴思念呢 ?可今晚我眼中的月怎么只有憂愁和孤寂呢?
可能是我老是在懷念以前烙在心上的那輪月,也許是看月時的心情和環境不同。
前不久,我在鄉下看到了一輪不一樣的月。
那天下午,新疆的表妹給我打來一個電話,說大表弟又把姑媽鎖起來了,讓我過去看看。
說起姑媽家的這一檔子事,我是又氣又恨!姑媽健康的時候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姑父姑媽老實勤勞,兒女們聽話本份,而且都已成家立業,小表弟和表妹在外地工作,只大表弟夫妻和她們一起生活在鄉下,辛苦了一輩子本來到了安度晚年該享清福的時候了,沒想到一場煤氣中毒的意外讓她們的生活從此徹底改變了,姑媽姑父生活不能自理,而且智力都如四五歲小孩,后來還引發了中風,從此她們就成了累贅,小表弟和表妹出錢讓大表弟兩口子專門在家照顧父母,可大表弟的老婆一直不同意照顧,還用威脅離婚、離家出走、吵鬧來抗議,有時還打罵公婆,把她們反鎖在房里,也不問飽曖,這樣過了不久,姑父就走了。姑媽因為無人照看,天冷烤火又被燒成重傷,從腹部到大腿幾乎爛掉了,這無疑是雪上加霜,小表弟和表妹回家奔父喪發現后才送到醫院救治,當時姑媽的樣子慘不忍睹,讓人心寒,人心都是肉長的,都是為人子女且自己都有子女,不知道她們怎么竟會冷漠如斯?處理完姑父的喪事后,在大伙的努力下,大表弟和她老婆答應照顧好姑媽,沒想到還不到二個月,他們干活的干活,打牌的打牌,又把姑媽鎖在房里不聞不問了。
想想姑媽家以前和和睦睦的景象,姑父姑媽節衣縮食含辛茹苦撫育兒女的情景,我真不敢相像現在竟會落得這樣的結果,在利欲面前,人有時變得比環境還快......
名家描寫月色的散文篇2:月色
月色里,執一縷風、提一壺茶、捻一本書,靜靜地伏在小園葡萄架下,詩書文字為海,清涼意念為舟,放逐天涯一路的鮮花,且吟且行,欣然然、恬淡淡,輕悠悠把人生穿越。
四季的風、清清淺淺、淡淡然然、舒舒緩緩的吹動著流年。月色輕拂著高山、親吻著大海,在如歌的夜晚把詩、書、茶潤染。
日出東海、朝霞滿天、和煦的光泄滿人間,溫潤著世間萬物,生機盎然。藍天白云之間承載千年,真的感謝大自然,感謝賜予山高海闊這美麗畫卷。春有百花爭艷、蜂蝶躚蹁;夏有涼風習習、荷香蓮蓮;秋有豐收的喜悅、冬有銀裝素裹。更有不同的月色。
崎嶇蜿蜒的山間小路,沿途撲鼻的野花清香,在這月光如銀的晚上,隨心隨性的追逐著那一抹月色。黛青的山、婆娑的樹、無名的花、幽幽的草,空曠寂寞的此時傳來了一兩聲犬吠把沉靜山巒生機點燃。心放高山,氣節凜然,挺拔偉岸。
面對大海,遠近是一幕湛藍,柔柔綿綿的風輕拂著臉。新月悄悄的掛在樹梢,海浪輕輕的撫摸沙灘。這愜意的涼,驚呆了天上的星星,寧靜致遠,思緒萬千,歲月匆匆、紅樓夢殘,人生的路有坦途也有坎坷;有風雨也有彩虹。就像大海,有時波濤洶涌、有時風平浪靜。紅塵里奔波,山一程水一程,間關萬里何處是歸程?心境不佳時就像高山,風景雖好,前行的路布滿荊棘;心靜明朗時,就像大海,容納百川,滌蕩污濁的塵緣。把一顆心悄悄放歸大海,才是快樂的根本,才能比肩海的豁達、平和、淡然。
意念著一曲高山流水,看慢慢舒展的細綠,淡淡然然、輕輕緩緩、溫溫潤潤。云霧升騰的茶煙,這清香沁透心田、溢滿書齋、傾入小園、灑滿人間。相依蘭窗,采一抹皎潔的月光為燭、舒一簾青暮為卷,輕輕描、淡淡抹、濃濃渲、重重染。揮就松竹梅的傲骨、大江東去的憂傷、紅袖添香的溫婉、把酒問天的癡狂。這茶啊﹗一如容顏似雪、白衣飄飄、古風雅韻、渾然天成的桃花女子,赴今生的流水之約,踐前世今生月色下的諾。
絞綃的月光盈滿軒窗,深埋在唐詩宋詞里任一世紅塵的浮云來去,靜等明月的光華,聽“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聞“一枝淡貯書窗下,人與花心各自香”。桃花隨流水把春帶去,荷落池塘夏已遠、丹桂飄香秋色漸冷、梅花香透飄雪凝窗。伏案書軒、情醉詩書、結緣文字、秉承筆墨,扶一抹月色、攜一襲花香、挽一晚夜涼,偷偷的在月色里種下相思的種子,靜靜等待筆墨紙硯花開收獲的季節。
把高山放在雙肩,把大海容入心田,月色里,執一縷風、提一壺茶、捻一本書,靜靜地伏在小園葡萄架下,詩書文字為海,清涼意念為舟,放逐天涯一路的鮮花,且吟且行,欣然然、恬淡淡,輕悠悠把人生穿越。
名家描寫月色的散文篇3:月色
人的一生中,有許多記憶是抹不去的。月色,不僅是因為它的明亮,還有它的清純,美妙,便成為了我心中永不磨滅的記憶。
初冬時節的一個傍晚,我到城外散步,看到了冬日的月亮。高遠的夜空,一彎月兒就在頭上,月色是那樣皎潔,路面上灑下清輝,給人柔柔的感覺。在月光下散步,清幽、寧靜,讓我完全處于一種放松的狀態。這不禁讓我想到了兒時的夏夜,月光下,我和小伙伴在一起瘋玩,感覺那是多么自由的天地。累了,就躲進父母搭在露天的鋪板床上,看著月亮,數著星星,聽老人講嫦娥奔月的故事,講牛郎織女相會的艱難。懵懂的少年,不知愁滋味,除了對浩瀚宇宙充滿著好奇,別的什么都不去管了,枕著大人的故事進入夢鄉,心里多了一份清涼。第二天,當月亮還在天上偷窺的時候,我們卻又背起書包去上學了。那時,學習于我們來說,沒有現在孩子這樣大的壓力和負擔,讀書少,作業少,每天吃過晚飯后,便是我們玩耍的時候。月色嬌好的夜晚,更是我們開心的日子,三個一群,五個一伙,少男少女在一起玩著各種不會厭倦的游戲,丟手絹、捉迷藏、跳“方城”、跑“麻陣”、分“中美”……而男孩子更多的是喜歡那些具有挑戰性的游戲。于是,伴著無數美好的月夜,我們在一天天長大。
稍大一些的時候,我們開始對天空月色充滿好奇,躺在露天的竹床上,會尋找啟明星在哪里,北斗星為何看上去像勺子?最讓人擔憂的還是“天狗吃月亮”。聽大人們說,出現這種自然現象并不是好征兆,預示年成不好或有其他災難。所以,每當發生“天狗吃月亮”的時候,大人總是攜全家一起出動,跪到地上,對著月亮被吞食的方向,燃放鞭炮,敲著鑼鼓碗盆之類,說是要趕走天狗,喚回月亮。記得那年夏天,月食出現了,先是紅紅的月亮,然后慢慢地月亮開始變黑,本來明朗的月夜,一下子黑了下來。剎時,整個小鎮上到處是敲擊鑼鼓、瓷盆的聲音,有的還放起了鞭炮,人們還邊敲邊喊“月亮快出來”!我也和大人一起跪倒在地上,對著月亮的方向,用木棍敲著瓷盆,那盆音脆響,但心情卻很沉重,擔心趕不走天狗會給人間帶來災難。也不知過了多久,天空復原了,小鎮才恢復了寂靜。后來,上初中了,我們才知道所謂“天狗吃月亮”,實際上就是地球運轉中的一種自然天象,即月食或月全食。今年12月10日,我國又出現了一次難得一見的月全食天象,可惜那天有些冷,自己又喝了點酒,沒有看到。但從一些天文愛好者拍攝的景觀來看,那簡直是美妙之極,十分壯觀。
看過“名家描寫月色的散文”的人還看:
1.名家描寫月亮的散文詩
2.有關月色的散文
3.名家描寫美景的抒情散文
4.名家散文
5.描寫月光的優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