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雨的散文初中 關于雨的散文初中
描寫雨的散文初中篇1:聽雨
細細地聽吧……
雨在輕聲微笑。生怕打擾了正在復蘇中的萬物。如甘露般的春雨輕拂摸著大地,滋潤每一寸士地,就好像用乳汁喂養自己的孩子,是那么的溫柔。雨下得像一張張掛簾,就像母親臉上微笑時的紋路,看到它就好像看見了自己溫柔的母親,心中涌進陣陣暖意。
雨在恣意喧嘩。給大地帶來一絲涼意,它的喧嘩并不令人討厭,反而讓人求之不得,欣喜萬分。它總愛跟人們開玩笑,只有在大地最灼熱的時候才給大地送來了一場及時雨。夏雨總是讓我想起“熱情的沙漠”,當它到來時,心中的煩與熱都被趕走了,爽到我直想放開喉嚨歌唱。
雨在低聲啜泣。這時憂傷永遠是第一感覺。伴隨春雨落下的還有一枯枝殘葉與凋零的花朵。它給人的是優傷是離別還是豐收的喜悅,這就要看那個人是如何看它的了。我覺得秋雨是憂傷的代表,當我們看見地上一層厚厚的落葉,當我們看見空中被秋風吹得滿天飛舞的花瓣,當我們感覺秋雨刺骨的冰涼此時,心中不盡的憂愁接踵而來。
雨在無息地灑落。它不說一句話,仿佛世界也跟隨著它,一起靜止。在銀裝素裹的世界里,除了寧靜還是寧靜。雖然天是寒冷的,但己變為冬雪的冬雨,給我的是一種從來未有過的安逸。透過厚厚的玻璃,我靜靜地看著雪靜靜地瓢灑,不禁想起了《飄雪》,無數片可愛的潔白的雪花在空中飛舞,多么美麗和諧的畫面啊!
雨,我心中的雨。
描寫雨的散文初中篇2:雨,觸動了我的心靈
寒風漸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綿綿的春雨。冬天離去,春天來了。無數的生命,就在這季節的交替輪回中,誕生,生長,成熟,消失……,周而復始地,從過去到現在,乃至直到永遠的永遠。
初中的生活是緊張而又活潑的。我們的生活圈子三點一線,課室、飯堂、宿舍。數學老師曾說,三角形是最具穩定性的幾何圖形。的確,在這個穩定的區域里,我們根據學校安排的作息在充實而又極有規律地生活著。
初三學長、學姐們的步伐永遠是那么地快,似乎慢那么一步就少了一點學習的機會。那一張張本應充滿活力的臉卻因學習的壓力變得一片盲目——當然其中更多的目光卻并非散漫,而是專注的——他們正聚精會神地看著一本《化學解析》或是《物理解答》。只不過,在我的眼里,我卻總覺得這并非活生生的初中學生,而更是一臺臺學習的機器。
我抗拒這樣的生活,這樣匆匆而盲目的生活,這樣沒有空氣的生活。但我又不得不接受,畢竟我是一個學生。我們必須力爭上游,我們必須爭分奪秒,反之,便意味著淘汰,便意味著落后。
天下起了毛毛細雨,像夏日海邊的沙子,像奶奶的繡花針,像毛茸茸的羊毛,像春姑娘的眼淚。但所有的這一切我都無暇顧及,只因為昨晚的教學作業還沒有完成,我只得在心里不斷地提醒自己:不能慢一步,不能慢一步……
天,灰蒙蒙的但又亮亮的,活像一塊誘人的布丁。雨落在身上酥酥的,像小蟲子的爬動。我的步子慢下來了,真的很難忘懷——雨,還有那雨下來時的沙沙聲。
我望了望四周的同學,許多人頭頂著一兩本語文或數學的輔導書,不顧一切地避開人群向教學樓沖去,唯恐淋濕了自己,看到這,我不禁笑了起來。
我揚起頭,任雨灑在臉上,一種久違的清新撲面而來,原來這也可以是美妙如此的時刻!忽然間,我覺得那被雨沖刷過的樹葉竟是如此的亮綠,如此的悅目;
再平凡不過的雨,但在人的發掘中卻能有這般的情態萬種:可以是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可以是李商隱的“巴山夜雨漲秋池”、可以是張志和的“斜風細雨不須歸”、也可以是蘇軾的“白雨跳珠亂入船”。
世間缺少的不是美好,缺少的而是發現。
在匆匆的生活中,輕快的步伐往往帶過了美好,也許就在你的不經意之中,美好的事情便與你擦肩而過。你是否也曾經在雨中停下來呢?來捕捉并品味平時總因匆匆而忽略的,這或許也是生活的真諦。
在雨中停下來去感受生活,真好!
就在這短暫的駐足中品味到了雨的點滴,生活的點滴,那是最真實的雨的點滴,也是最美好的生活的點滴。
生活如海,發現作舟,以舟渡海,才不徘徊;生活如山,發現作路,有路爬山,才不無奈;生活如水,發現作茶,以茶泡水,才不平淡。
只要你能去發現美好,美好就在你的身邊。
雨——那從天上掉下來的水——那種再平凡不過的雨,不經意之中,卻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靈。
描寫雨的散文初中篇3:下雨了
開始還只是幾滴蕭疏的水滴,落在窗前塑料棚子上,敲打出幾聲喑啞的嘀噠,爾后便大起來,變成酣暢淋漓連續不斷的鼓點。天上時而響起幾聲悶雷,點綴著平靜的雨聲;偶爾劃過幾道閃電,照亮著黑暗的夜空。
抬頭望去,窗外朦朧一片。漆黑的夜幕下,路邊的街燈發出淡淡的黃暈。在濕漉漉的地面上映出潔凈的倒影。漢江與對岸的萬家燈火都湮滅在濃濃的雨幕中,只有偶爾在橋上匆匆飛馳而去的汽車在訴說著它的存在。
這雨,像一堵圍墻,隔絕了城市的擾嚷,阻斷了塵囂的喧嘩,圍成了一個僅屬于我自己一人的小天地。
于是,打開錄音機,捧出一本書,在淡黃色的臺燈下品讀。班德瑞的《藍色天際》與窗外的瀟瀟夜雨揉合在一起,奏響遠離塵囂的天籟之音。窗外的閃電閃耀在書桌的字句上,照亮一個心中的國度。
偶然從記憶的碎片中拾掇起一句詩:“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然后想起一個被遺忘在角落里的詩人。合上書,默想著關于他的故事。六百年前的那個秋雨綿綿的夜晚,他孤身一人,躺在不知哪個被遺忘的山野孤村中,看著淡淡燈光,傾聽瀟瀟落雨,無法入眠。頭上的青絲早已化作暮色寒風中的積雪,然而年輕時立下的鴻鵠之志卻絲毫不曾改變。在這無眠之夜,他卻念叨著那個已是風中飄絮,雨里殘花的朝庭,回憶著北方冰天雪地的河流,憧憬著自己策馬揚鞭馳騁沙場的背影。只可惜這一切對他來說都不過是鏡中花、水中月。在那時,陸游恐怕沒有我今天的悠然與愜意,可以品書聽雨,盡享詩意。那時他心中究竟是惆悵?是擔憂?是壯心不已的激動?還是其他呢…全都無跡可尋,只履薔涿釷峙嫉玫摹耙估晃蘊绱滌輳肀尤朊衛礎!比煤筧巳ネ魄謾⒋Α
歷史真是愛捉弄人。賦予那些多愁善感的詩人大濟天下的雄心,卻舍不得賜給他一方實現抱負的舞臺。讓他們只能對著王謝、朱門搖頭嘆氣,捶胸頓足,實在是氣不過,就找一紙一筆,把肚子里的郁悶、憤怒全潑在紙上,化作一首首無人彈唱的苦吟。最后干脆一走了之,藏進僻靜的山野,過“采菊東籬、種豆南山”的生活,希望能忘卻那些宦海的污濁,市井的庸碌。其實到頭來,他們也不過是在自欺欺人罷了。
但這也正是造物者的高明。試想一下,倘若那些曾經扼腕嘆息,仰天痛哭的詩人們都稱心如意地得到了重用,糾纏于案牘之中,碌碌于公堂之上,整日“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那么那些雨夜的憂嘆,烏衣巷口的感慨,三閭廟前的憑吊,蜀相祠前的吟詠……又復何存?這看似是上天的無情,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成全,成全了這些詩人的偉大。
一列火車從遠方開來,用鏗鏘聲軋斷了我的思緒,然后消失在濃密的雨幕中,錄音機里的音樂早已停了,窗外的雷和閃電也都休息了,只剩下雨,蕭疏地落在心頭。
看過“描寫雨的散文初中”的人還看:
1.關于描寫雨的散文
2.寫雨的散文
3.有關雨的散文
4.描寫雨的散文300字
5.關于寫雨的隨筆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