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背影的散文
背影是懷念親人的散文,關于類似的有哪些精彩推薦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類似背影的散文篇,歡迎大家閱讀。
類似背影的散文篇1:讀懂母親
前幾天回了一趟故鄉,那里的原風景早已消逝,有的涂抹著朦朧的色調散亂在心上。欲將疏忽的曾經拾起,卻撿得幾頁缺角少字的片斷,恍惚記得,在某個轉角處撐著傘等待我的那些追夢少年,都相繼老去,一如母親布滿著皺紋的臉頰,彰顯著時光不再翻版。
翻閱著過去雜亂的文字,大多與父親有關,十年前發表的《父親的小屋》,曾誘惑了不少讀者的淚水。父親給予我的精神依賴和生命強度,是此生任何男人無法超越的給予。
因為一些原因,父母在我和姐姐羽毛未豐時就分開了,即便在我和姐姐婚嫁時性格倔強的母親依然不肯來參加我們的婚禮。在生命中神圣的一刻,父親哽咽難忍,當披上婚紗的我回首再看一眼那間低矮的平房——那已是我夢中揮不去的娘家啊!淚流滿面的我多么希望在我走后能有一個人陪伴著孤獨的父親,讓他老人家的雙肩不再顫抖成孤獨的弧線……
自那時,母親于我的心頭已是一道陰影。就這樣淡然的和母親隔離在這似有似無的親情中。次年,我因為難產在醫院被迫接受了剖宮產手術,當公公婆婆抱著健康足月的孫子笑逐顏開時,三天不能進食的我疲憊得近乎虛脫。忽然,門“哐當”一聲被踢開了,我側臉一看,頭發花白的母親滿面灰塵的出現在病房前,她逡巡的目光一下定格在我的身上,當即放聲大哭:“親家母啊,你們家添了一個丁,俺們家可就差點少了一個人啊!”
我不敢想象年過六旬的母親是如何從交通不便的山村徒步走到小鎮,搭車來到這個繁華的城市;我更不敢想象目不識丁的母親,在當時通訊設施不便利的情況下,如何用方言心急如焚地向路人打聽女兒住院的地址,然后用小腳上上下下丈量了住院部六層樓的每一個臺階……
所有的怨恨和隔閡在相見時的那一刻煙消云散,穿越時空,我讀懂了母親二十幾年來從不曾遠離的愛!天然的依戀和血濃于水的親情頃刻在我的眼中化成風變成霧終成雨,我依在母親的懷里淚如雨下……
在我和姐姐的不斷勸導下,父親和母親在分開十年之后重新走到一起,在日復一日的光陰流動中,相攜相依成長為風燭殘年的老人,佇立在漸漸隱沒的夕陽之下。如今,每當我流滿臉的淚水要自己輕擦的時候,想到的依然是年邁的母親。父親走了,母親依然用她寬厚仁慈的胸懷為我庇佑著一方愛的蒼穹。
冰心說:“母親呵,你是荷葉,我是江蓮,心中的雨點來了,誰是我無遮攔天空上的蔭蔽”?人們常用花朵比喻女性的美,其實婦女,尤其是中國婦女,更尤其是中國農村婦女,千百年來蘊藏著極溫柔又極堅韌的忍耐美德,是任何花都比擬不了的。
母親是本書,一本用血做墨,用摯愛做筆鐫刻在兒女心靈上的書,你需要它時,它悄悄打開,用最溫暖的聲音傳遞最堅強的力量,你不需要它時,它靜靜地合上,默默地隱退不留成絲痕跡。
今生所謂父母子女,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必追。人生能有幾回孝,此時不盡待何時?天下唯有盡孝不能等!
兩年前,讀過一本書,叫《發現母親》。如果說海子是用瑰麗的想象力肆意描繪浪漫的篇章,王小波是用思維的樂趣來還原世界的本質的話,那么《發現母親》是在撩開喧鬧讓我們不得不需要傾聽的另外一種聲音——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
焦波,《人民日報》攝影記者,用他的相機,見證了搖搖籃的手,并永遠留住了自己的父母。當他把《俺爹俺娘》的一生音容笑貌展現在中國美術館時,媒體評論:“感動京城,轟動全國”,是近年來唯一讓人落淚的影展!幾十萬觀眾哭了,透過照片,仿佛看到自己父母顫微的身影,看到一種無言的震撼。
今天,當我打開日志敲擊出以上文字時,淚水一次又一次模糊了我的視線,神采飛揚的空間相冊,獨獨沒有父母的照片……父親走后除了一張發白的黑白照,生活中找不到他留給我的任何背影,這是我心里永遠的痛。以前,我曾那么漫不經心地忽視了他的存在他的愛。
這個世界上,如果有這么一個人,她舍得給你一切,連同她的夢想,那么她是信任你的,如果她能一路陪伴你到達她夢想的那個地方,而她只是躲在光環后面默默地注視著你,那么,她是異常愛你的。我們是不是應該還這樣厚重的一份愛,給那個一直深愛我們的母親?
5月12日,母親節,讓我們去廚房抱抱我們的母親吧……
類似背影的散文篇2:我學了感恩
多少次媽媽溫柔的對我說:“寧寧,天涼了加件衣服吧。”多少次媽媽對我說:“寧寧,放學了快把書包摘下來去吃飯吧。”
媽媽,您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為我的生活一天天在忙碌。每當別的大人在家里開著空調搓麻將、玩撲克牌時,你卻在揮汗如雨的地方給我洗衣服。每當晚風習習的時候,別人都在門口乘涼、談話。可你卻在屋里埋頭給我檢查作業,收拾屋子、掃地、擦地。
為了女兒你那紅潤的臉變得憔悴,為了女兒,你頭上多添了幾根銀絲。為了女兒,你以前那光滑的手變的粗糙。可惜,我那時還小,不知道感恩,還嫌你煩。有一次,我還跟你吵了起來,傷透了你那已經枯干的心靈。現在當那一幕幕重現在我眼前時,我總感到一陣陣心痛,被感動得熱淚盈眶。媽媽,現在女兒長大了,讓女兒來為服務吧!
有一次,你下班回來,我想你勞累了一天,然我來給你洗洗腳吧!于是我端來盆水為你洗腳,你十分高興的坐下讓我來為您洗腳,看見你笑容四溢,我分外開心。但你仍然十分忙碌。
媽媽你聽聽女兒的呼喚吧!多多休息,給自己多放一些假,讓女兒為您服務吧!這樣才能精神充沛。女兒已經在您細心的呵護下長大。讓我把一縷溫暖的陽光送給勤勞的媽媽,讓我摘下一片云送給我勤勞的媽媽,讓我留下一陣清涼的風送給我慈祥的媽媽。沒有雨露,就沒有五谷。沒有太陽,就沒有光明。沒有您,就沒有我幸福的一生。媽媽你給我了一個五彩斑斕的童年,讓我再快樂中長大。千言萬語道不進我心中的感激。
媽媽你辛苦了。在你的教導下,讓我學會了感恩。媽媽我愛你!
類似背影的散文篇3:懷念奶奶
想寫一篇懷念奶奶的文章,一直一來縈繞心頭, 有時幾竟覺得是一種責任,而今年清明節前去為奶奶掃墓時,這種責任感愈加強烈,甚至到了寢食難安的地步!
如果讓我們后人說出奶奶的生日,那絕對是假的,因為奶奶在世時連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生辰。奶奶墳前碑文上的出生時間是根據她的身份證上的出生時間所刻。碑文上所刻出生時間是1913年,奶奶是2006年9月26日去世的,如此算來奶奶在這世界上生活了90余個春秋。
就像朱德在 《回憶我的母親》里所說的那樣,奶奶是中國標本式的農民。聽父親說,奶奶從小就失去雙親是跟隨自己的叔叔長大的。在我的想像中奶奶從小定不會有多少快樂可言,常言道:“十件褂子不如一件襖子,十個叔叔不如一個老子”。打從我記事起就從未聽奶奶說起過她的童年,當然奶奶的童年是在舊社會度過的,那時也許、大約就沒有歡快的童年。
一雙三寸金蓮,是封建禮教在奶奶身上的烙印。那本是有錢人家小姐的專利,可落在奶奶身上,卻讓奶奶吃盡了苦頭。在我的印像中,奶奶并沒有因為腳小而少干或不干活,我經常看她倔強的邁動自己的雙腳,在田間、在廚房、在菜園子里不停地勞作著……我記得奶奶70余歲時仍種莊稼直至去世時也是她一個人獨自生活。現在想來我真的覺得汗顏……
記得有一次夜里,我被一陣傷心的哭聲驚醒,細聽,是奶奶在哭。原來是二叔和自己的兒媳經常吵嘴不能在一起生活,二叔決定要去上海打工,而70多歲的奶奶不忍自己兒子外出而在傷心的哭泣。我不知道把孟郊的《游子吟》用在奶奶身上合不合適?奶奶是一個文盲,她不會知道孟郊,但她的情我想和孟郊母親的情是一脈相承的。滄海桑田,千年已逝可母親對子女的那份情仍源遠流長、生生不息!
記得是2006年9月24日,奶奶自己在廚房做飯,坐在小凳子上不慎跌倒,再也沒能起來。兩天后奶奶與世長辭,在床上的兩天時間里,我們后人沒有看到奶奶有一絲的痛苦,沒有看到奶奶對死的恐懼,她的思維始終清晰,我們后人都覺得奶奶不會離我們而去。
奶奶去世快七周年了,每每想起奶奶,仍覺得她好像還活在這世上……在此祝愿天下的所有奶奶們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