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放假2023年法定假日幾天
根據國務院《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規定,國慶節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中秋節放假1天(9月29日)。因此,國慶節10月1日-3日3天、中秋節9月29日為法定休假日,9月30日、10月4日至6日均為調休。
國慶節來源介紹
“國慶”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于西晉。
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
我國封建時代、國家喜慶的大事,莫大過于帝王的登基、誕辰(清朝稱皇帝的生日為萬歲節)等,因而我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今天稱國家建立的紀念日為國慶節。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
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并不準確。
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
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布過了。
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
國慶節有什么意義
1、國慶紀念日是近代民族國家的一種特征,是伴隨著近代民族國家的出現而出現的,并且變得尤為重要。它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標志,反映這個國家的國體和政體。
2、國慶這種特殊紀念方式一旦成為新的、全民性的節日形式,便承載了反映這個國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時國慶日上的大規模慶典活動,也是政府動員與號召力的具體體現。
3、顯示國家力量、增強國民信心,體現凝聚力,發揮號召力。
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每年的10月1日是我們的國慶節。國慶節代表著我們擁有獨立的國體和政體,不僅可以增強民族自信心,而且對國家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
國慶節的由來和象征
不同國家的國慶節有不同的由來,但基本是以某個國家獨立的日子、憲法簽訂的日子、元首的誕辰日或其他某項重大的紀念日而定的,所以國慶節也稱獨立日、憲法日等。
國慶節是國家的象征,國慶節象征著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是增強本國國民愛國意識,凝聚民族向心力的偉大紀念日。
法國國慶節是每年7月14日,以此紀念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的巴士底獄,推翻封建君主政權。海地國慶節是每年1月1日,以此紀念海地人民在1804年1月1日殲滅拿破侖6萬遠征軍,并在太子港宣布獨立的壯舉。
加拿大國慶節是每年7月1日,以此紀念英國議會在1867年7月1日通過《大不列顛北美法案》。美國國慶節是每年7月4日,以此紀念1776年7月4日在美國費城召開了第二次大陸會議,通過北美洲十三個英屬殖民地宣告自大不列顛王國獨立的《獨立宣言》,正式宣布建立美利堅合眾國。
尼泊爾、泰國、瑞典、荷蘭、丹麥、比利時等國家是以國家元首的生日為國慶節,如泰國國慶節是每年12月5日以此紀念國王普密蓬·阿杜德誕辰1927年12月5日。
在加拿大人們會在國慶日這天穿上具有國家代表性的楓葉服裝,舉行游行活動,以此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
國慶節是為紀念國家重大事件的節日,以舉行慶典活動為風俗的節日。
每個國家都十分注重國慶節,也因此會舉行各種各樣的慶典活動,如舉行閱兵、舉辦招待會等,各個國家也會鄭重地發送賀信或親自前往共襄盛舉,表示真摯的祝福。
國慶節的習俗
一、升國旗、唱國歌。
每年國慶,首都天安門廣場都會舉辦盛大的升旗儀式,中央政府還會發表獻詞。
二、國慶閱兵。
國慶閱兵是中國國慶節最大、最隆重的習俗,一般十年一次。
歷史上影響較大且最具代表意義的是開國大典、建國5周年、10周年、35周年和50周年、60周年的六次大閱兵。
三、放假。
從1999年起,國慶節便成為了中國人的“黃金周”假期,除了法定休假時間3天外,還會將前后兩個周末一起調休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