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西城楊柳弄春柔
《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是宋代詞人秦觀的作品。此詞為抒寫暮春別恨之作。上片從“弄春柔”、“系歸舟”的楊柳,勾起了對“當日事”的回憶。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這首作品的原文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歡。
《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
作者:秦觀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意思:
西城的楊柳逗留著春天的柔情,使我想起離別時的憂傷,眼淚很難收回。還記得當年你為我拴著歸來的小舟。綠色的原野,紅色的橋,是我們當時離別的情形。而如今你不在,只有水孤獨地流著。
美好的青春不為少年時停留,離別的苦恨,何時才到頭?飄飛的柳絮,落花滿地的時候我登上樓臺。即使江水都化作淚水,也流不盡,依然有愁苦在心頭。
《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注釋:
⑴江城子:詞牌名,又名“江神子”“村意遠”。唐詞單調,始見《花間集》韋莊詞。宋人改為雙調,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韻。
⑵弄春:謂在春日弄姿。明徐渭《賦得萬綠枝頭紅一點》詩:“名園樹樹老啼鶯,葉底孤花巧弄春。”
⑶離憂:離別的憂思;離人的憂傷。唐杜甫《長沙送李十一》詩:“李杜齊名真忝竊,朔云寒菊倍離憂。”
⑷多情:指鐘情的人。宋張先《南鄉子·京口》詞:“春水一篙殘照闊,遙遙,有個多情立畫橋。”
⑸歸舟:返航的船。南朝宋謝靈運《酬從弟惠連》詩:“夢寐佇歸舟,釋我吝與勞。”
⑹韶華:美好的時光。常指春光。唐戴叔倫《暮春感懷》詩:“東皇去后韶華盡,老圃寒香別有秋。”
⑺飛絮:飄飛的柳絮。北周庾信《楊柳歌》:“獨憶飛絮鵝毛下,非復青絲馬尾垂。”
⑻春江:春天的江。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詩:“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寫作背景:
此詞抒寫別恨,為懷人傷別之作,據詞意可知作于某年的一個暮春,當為秦觀前期的作品,具體作年難以考證。
《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鑒賞:
這首愁情詞由春愁離愁寫起,再寫失戀之愁和嘆老嗟卑之愁,省略或者說是虛化了具體時空背景,仿佛將詞人一生所經歷之愁都凝聚濃縮在一首詞中了,很富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
上片前三句寫初春的離別,并未出現告別的對象而悲淚滂沱,已寓無限隱情。“猶記”兩句轉為憶舊,“多情”指戀人,“系歸舟”指飄泊重逢的激動。“碧野朱橋”是當日系舟處所,又是今日處境。“當日事”唯存記憶,而眼前是“人不見,水空流”。即謂再度離別,再度“歸來”時,已無人“系舟”,只見水流了!幾個波折,訴盡赴約而不遇的絕望哀情。
換頭“韶華”句為議論,道破人生真理,此理雖為常理常情,但由詞人體味人生后道出則有極哀切的意蘊。這青春不再,年華易衰,才是“恨悠悠”的終極原因,何況春天又一次完結了哩!此悠悠長恨,當然將詞人仕途不遇、理想落空的傷感融注其間了。最后,將愁恨之淚化作春江,極盡夸飾之能事,卻仍“流不盡,許多愁”!妙在“流不盡”!此喻,在李后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比喻基礎上,又翻出一層新意,乃脫胎換骨,點鐵成金之法。
此詞結構布局極縝密。下片“飛絮落花”印上片“楊柳弄春柔”;“登樓”印“離憂”;“春江都是淚”印“淚難收”;“韶華不為少年留”總提全詞命意,天然渾成,意態兼善,神韻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