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貓
老舍是我國現代著名的小說家和戲劇家,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老舍的貓,以供大家閱讀。
老舍的貓
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說它老實吧,它有時候的確很乖。它會找個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覺,無憂無慮,什么事也不過問。可是,它決定要出去玩玩,就會出去走一天一夜,任憑誰怎么呼喚,它也不肯回來。說它貪玩吧,的確是呀,要不怎么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聽到老鼠的一點響動,又是多么盡職。它閉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
它要是高興,能比誰都溫柔可親:同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兒伸出來要求給抓癢。或是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它還會豐富多腔地叫喚,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在不叫的時候,它還會咕嚕咕嚕地給自己解悶。這可都憑它的高興。它若是不高興啊,無論誰說多少好話,它一聲也不出。
它什么都怕,總想藏起來。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說見著小蟲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滿月的小貓更可愛,腿腳還不穩,可是已經學會淘氣。一根雞毛,一個線團,都是它們的好玩具,耍個沒完沒了。一玩起來,它們不知要摔多少跟頭,但是跌到了馬上起來,再跑再跌。它們的頭撞在門上、桌腿上,彼此的頭上,撞疼了也不哭。它們的膽子越來越大,逐漸開辟新的游戲場所。它們到院子里來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們在花盆里摔交,抱著花枝打秋千,所過之處,枝折花落。你見了,絕不會責打它們,它們是那么生機勃勃,天真可愛!
老舍的貓賞析
《貓》是著名作家老舍筆下的一篇狀物散文。老舍先生以觀察精細獨道、內容充實飽滿、語言生動有趣,把貓的古怪性格和滿月小貓淘氣的特點鮮活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使貓的形象越來越豐滿,性格越來越鮮明,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首先,老舍先生把貓當作家庭成員之一來看待,他對小貓的疼愛溢于言表,頭一句話就準確的概括了貓的性格:古怪。他將看似矛盾的事例一一列出,使貓的形象鮮明生動,躍然紙上。“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它還會豐富多腔地叫喚,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把臟腳印形容成小梅花,而“印”字又用得何其生動;把貓的叫聲形容得悅耳動聽,叫人喜愛之情油然而生。
其次,作者是用用平實的語言、親切交談的口吻向讀者述說他眼中的貓。品讀課文,我們仿佛置身于作者家中,聽他津津有味地向“你”介紹貓的脾氣稟性,品評種種惹人喜愛的舉止情態,而那“古怪”、“淘氣”的貓似乎如在眼前,時嗔時喜,活靈活現,于是不知不覺中讓“你”受到了作者情緒的感染,為之動心,與之共鳴。與這樣的語境氛圍相一致,文章語言呈現出通俗明快的口語化特點。
文章寫道:“它要是高興,能比誰都溫柔可親: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兒伸出來讓你給它抓癢,或是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在這一長句中,連續用了三個“你”字。“你”是人稱代詞,通常都是稱呼對方用的。而這里的“你”并非是確指,而是泛指;是“你”中有“我”,意思是“不管是誰”,包含不僅“我”喜歡貓,任何人見了都會感到可愛,更使我們感到作者愛貓的真實感情。
再其次,作者在對貓的描寫中成功地運用了擬人化的修辭手法,貓的一舉一動在作者筆下都具有人格化的意味,讀后倍感風趣幽默。如文中寫它“成天睡大覺”,說它“無憂無慮,什么事也不過問”。“過問”一詞精當微妙,仿佛貓成了家庭的重要一員,它本就應該參與家庭事物、家政大計的,而此時卻置責任于不顧,只管自個兒圖舒適求安逸去了。細細想來,真叫人耳目一新、忍俊不禁。而作者愛貓之心、贊賞之情也得到了更加淋漓盡致的表現。這種擬人化的描寫切合兒童心理特點,能激發兒童的欣賞趣味和學習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