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觀后感2000字
《紅樓夢》作為歷代文學史上唯一的以一本書而建立起一門專門學術研究的文學經典,地位非同一般。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紅樓夢觀后感2000字,希望大家喜歡。
紅樓夢觀后感2000字篇1
《紅樓夢》是我最愛的一部小說,它伴我度過了我的小學和初中,潛移默化間成了我的文學初戀。
《紅樓夢》這部作品,我是在小學五年級認識的,當時我們學了它里面的一篇短文后,我就情定《紅樓夢》了。起初是因為在-處簡介上得知曹雪芹是個大人物,而且把他介紹得很偉大,我才被吸引住的,不過當我慢慢投身《紅樓夢》的內容時,我才發現我已戀上閱讀,戀上了這部影響我未來的驚世之作。作家曹雪芹嘔心瀝血,用了十年時間,寫成了這部長篇小說。書中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展現了封建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歷史,刻畫了眾多性格鮮明的人物。 由于那時真的很喜歡這部小說,我每天幾乎都會瘋地閱讀,如饑似渴地感受里邊的每一處精彩,有時為了知道里邊人物的命運走向,工課都給丟一旁,有幾次都給老師抓去問話了,之前的好形象都大打折扣,好像已經脫離了之前的學習狀態,回想那時,覺得自己真的很有個人主義思想,就猶如書中的王熙鳳一樣,充滿著不被束縛的信念和個性。尤其是林黛玉初進賈府,與眾人相見時的情景,先是一開始的打扮與眾姑娘不同:“頭上戴著赤金盤螭瓔珞圈,裙邊系著綠豆官絳雙魚比目玫瑰佩,身穿著縷金百蝶穿花紅洋緞窄”王熙鳳那口齒伶俐的嘴巴真的讓我直呼叫好,還有那善于阿諛奉承、見風使舵的本領更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才觸使它能在賈府中鶴立雞群,在賈府中得寵。
王熙鳳察言觀色,機變逢迎的本領,讓當時的我也親身經歷了一番真實的體驗。當時我由于整天沉迷于《紅樓夢》中,我上語文課時,偷看了《紅樓夢》,結果被老師發現了,下課后被老師拎到辦公室問話,到了辦公室,站在老師的面前,接著就是害怕,正在這個時候,旁邊的隔壁班的一個男同學也被他們班的老師拎去問話,我的老師先叫我看看那位同學是怎樣被批評的。于是我就站著看,隔壁班的老師開口了,問道:〝為什么上課睡覺,那位同學看似很輕松地回答:"老師,我困了而已。〞這個回答,令那位老師感到很生氣,立馬瞪大雙眼對他說道:“都什么時候了,你竟然這樣對待學習,你課上的內容都懂了嗎。”學生不耐煩地答道:〝老師,你所說的內容是你手上的嗎,如果是我做一百篇都會正確的。"話音剛落還不忙調侃道:〞敢打賭嗎,老師,如果你夠膽的話,就拿一個月的作業來做本金,如果我贏了,就不用做你所教科目的作業,輸了的話,我就多做一些你布置的作業,行嗎。”老師也沒怠慢,連忙說:〝可以啊,那我現在就把課上的內容列出來,如果你全做對了那么就當你贏,假若出現一題錯誤的話,那么你就輸了。〞他用手指做了個答應的手勢說明他答應了。7分鐘過去了,那位同學把要做的題目都做完了,萬事俱備,只欠老師改分評審中,當老師把題目改完后也嚇了一跳,看著老師那失望中帶著愜意的樣子,那位同學在心中竊竊自喜,于是問道:〞老師,怎么樣?有結論了嗎?〞然而老師并沒有出聲,只是肅然起敬地看了他一眼,那位同學見他這個樣子,調皮地說:〞老師,是我贏了吧!你教我們要言必行,行必果,既然我贏了,那你就乖乖你行你的承諾,下次不要和我再打賭了。〞
后來,老師連忙從他的話中反應過來,連忙的說道:〞你這小子,可真行啊,老師也敢耍,老師說出的話一定遵守承諾,不過還是要學習的,每次布置作業,只給你一道題目吧!〞那位同學聽了嘴角微微一拱,感覺如釋重負,轉身走出了辦公室,那天放學,我找到了那位同學,我問那位同學是否聽得懂老師講的那些內容,他笑了笑有點奸詐,看著我說:〞也沒有什么懂不懂?只是把那些答案記在腦里,然后把答案像打印機那樣把答案寫在上面而已,像這樣的情況我一年要經歷七八次,所以你也要像我一樣,遇到困難的時候見機行事,把主動權往你身上推,大膽地把你的優勢展現出來,這才會生在生活中幸存下來。回到家后,我想到了《紅樓夢》中的王熙鳳和那位同學的所作所為頗有相似,他們都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勇于利用自己的優勢見風使舵,以保住自己。
一天在學校晚飯后散步回課室,因為已經接近期末時期了,想趁這段時間好好復習一番,可在樓梯口看到了同級的一些同學再像小孩子一樣玩耍,笑聲片片,之后一個同學突然出現,忍不住上前阻攔同學:〞可以安靜點嗎了雖說現在是放學時間,大部分同學已經回宿舍了,但還是有一部分同學留下來復習的,不要太大聲,何況現在已經臨近期末,你們不關心你們的成績嗎?〞那幾個同學卻滿不在乎:〞成績和玩,成績太枯燥了,還是玩比較有話題,玩比較重要,反正我也不會。〞聽到這兒我,我頓感無奈:現在的條件那么好,社會給大家創造了這么好的機會,而他們卻不珍惜,連基本的善心都沒有,怎么會這樣呢?這讓我想到了《香菱學詩》中的香菱,香菱是個苦命的女子,被人販賣給薛蟠做妾,當時薛蟠 外出經商,香菱得以跟寶釵一起住進了大觀園。
隨著環境的變化,激發了香菱寫詩的愿望,于是他到我瀟湘館拜訪黛玉譜術學待,黛玉一開始叫他讀王維的詩,再讀杜甫李白的詩,在香菱的乞求拜訪下,黛玉將王古丞的五律詩中圈了紅圈,讓他念一念,不懂的就問自己或寶釵。〞香菱拿了詩,回到自己的房間里,諸事不服,在燈光下一首一首的都起來,寶釵連摧他數次睡覺,她也不睡,寶釵見她這么用心,只好隨她去了。〞讀到這里,香菱的認真打動了我,她學待可謂如癡如醉,之后她嘗試作詩,第一、二次失敗,盡管一次又一次失敗,可她不氣妥,最終作詩成功,博得眾姐妹一致稱贊。香菱聰明、悟性好、勤奮好學、刻苦鉆研、對學習充分渴望和執著,可是現在的我們呢?有好的條件不好好學習,整天只知道裝逼、耍酷、玩,這一切有什么意思呢?其實只要我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不但能夠學好,而且會讓學習的負擔成為快樂。香菱教會了我們要懂得刻苦勤奮,不以不知為恥的人生態度。
紅樓夢,是一本百科全書,包含了服裝文化、飲食文化、建筑文化、交通文化、醫學、經濟學、社會學、宗教學、玄學、政治學、藝術學、道德學、倫理學、植物學,還包含了佛、道、儒三大宗教具體現、政治斗爭、經濟爭端、感情糾紛,歷歷在目地擺現出來。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這一切的故事不知道的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它凄美得讓人難以置信,是假的,它卻真實得可怕。不過轉念一想,又何必計較呢?若是看透了一切,這本書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魅力,我寧愿在迷失中讀這本書。
紅樓夢觀后感2000字篇2
我覺得中國詩詞史上有兩句詩有難以描摹的霸氣,一句是李太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另一句是杜子美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巧合一樣同是以“安”字開頭“顏”字結尾,它們卻各自代表了中國士人兩種境界,出世則曠達不羈、入世則心懷天下。
李唐幾百年以后,在清初,有位偉大的作家用他細膩獨特的筆觸為我們展現了他眼中的這兩種士人,同時渲染出那個君主專制達到鼎盛時期的大悲劇。
讀盡紅樓,只得一世傷。紅顏傷逝的背后,便是中國古代士人們悲劇的寫照。
黛玉在大觀園中格格不入,可沒有人否定她超凡脫俗的才華談吐和細膩優雅的生活態度;寶釵在大觀園中受到老少妯娌的喜愛贊美,她有男子都少有的治家能力,她溫婉賢淑,她謙遜憐下,是那個時代女子的典范。如果說黛玉是小家碧玉柔娟風流,寶釵則是大家閨秀的冷艷風骨,一個細聲“嫁與東風春不管”,一個韻出“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無論是出世的黛玉還是入世的寶釵,在這么一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時代中,她們都無路可走,無處可逃。
黛玉隱寓著超凡脫俗的士人們,她代表的是奔波辛勞的徐霞客,是醫者仁心的李時珍,他們有不同于世俗之人的理想抱負,又或只為自己而活,不理睬世人的目光,甚至不能被世人所容,但活出了自己的味道,他們的成就也被后世人肯定,可是他們所生之年,必定不會被大眾理解,必定有人笑他們癡傻,出世者,不被世所容,怎一個孤寂了得。
寶釵隱寓著兢兢業業的士人們,她代表的是鞠躬盡瘁的張居正,是心憂天下的王安石,他們把社稷乾坤當成自己的歸處,他們為了這個時代,為了這個天下而活,文死忠諫,武征沙場,贏得身前身后名,可是,樹大招風,那些嫉妒怨恨他們的人又怎么會少呢,他們用一生之力守護的東西,最終也會破碎、消融在歷史中。
紅樓夢以一種毀滅的絢麗在中國文學史上寫下了濃濃的一筆,悲劇不可怕,可怕的是,徹頭徹尾而無法避免的悲劇。
林黛玉是天上的飛鳥,命運卻把她牢牢鎖在海底,要她眼睜睜地被海底的暗波洶涌吞沒,生不逢時不自由,是千萬孤高者的寫照,他們明明比時代站得更高,卻不得不接受這時代的潮流;薛寶釵是海底的游魚,命運卻在她有生之年,一點一點的把她生命中的水抽走,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是千萬權謀者的悲哀,他們真摯的熱愛自己的時代,他們為之努力過,卻無力改變,只得消融。
有人說林黛玉尖酸刻薄,有人說薛寶釵圓滑世故,卻忘了他們無法決定自己命運,卻忘了只要是人都會有弱點,人們只記得孤高者不與時同,是怪人,只記得權謀者殫精竭慮,是奇人,卻忘了他們也有弱點。
我們既不是怪人也不是奇人,我們只是常人,曹公用草蛇灰線溫雅絢爛的文字卻逼得我們一跳,紅樓夢十年而作字字是血,似乎在提醒我們做一個早就該做的選擇,人這一輩子,無論是出世還是入世,都該做一個非常人,做一個鳳顏龍骨的人,哪怕泯滅,也不該渾渾噩噩過一輩子。
紅樓夢中不僅隱含了士人們的抱負和追求,還凸顯了在那個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代,士人們所追求的愛情。林黛玉之所以在花團錦簇環肥燕瘦的大觀園中脫穎而出成為紅樓夢的第一女主角,不是因為她小家碧玉姿態傾城,不是因為她才情天賦出口成章,甚至不是因為她境界高遠令人敬悟,而是因為她擁有,紅樓夢中唯一真摯動人的愛情。而給她這份殊榮的,正是她的寶哥哥。因為愛,所以結合,是士人們真摯的所求。
千萬人中讀紅樓夢,讀出千萬種心得體會,這才是紅樓夢魅力所在。紅樓夢是一部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它折射的是整個時代的興衰沉浮,你可以從紅樓夢中讀出人生百態,讀出世態炎涼,但不可遺忘的是,紅樓夢在本質上是一部唯美的愛情,所以,讀這樣的名作,必定要刻骨銘心深深沉思,但也未必不可以小兒女情態,默默淚流。
紅樓的淚,不僅僅是紅顏的淚,亦是士人的淚;紅樓的血,不僅僅是紅顏的血,亦是士人的血。大哉,紅樓。
紅樓夢觀后感2000字篇3
看了很多遍的紅樓,以前總是覺得林黛玉的一生是那么的凄涼,總也不忍看后幾回中的黛玉焚稿,寶玉成親。覺得那么殘忍的結局,知道就夠了,不想一遍遍去復習那種傷心。
前些日子看了一本清代人作的紅樓續補,以前對于這種書,我總是排斥的。覺得那些人搞出一個個大團圓,或死而復生或仙境重逢之類的結局,實在是沒有意義。這么粗劣的改續,無聊的緊。不過這次去圖書館,見到書架上好幾個版本的這種書,抽出一本,粗略的翻了一下,卻使我萌動了重讀紅樓結尾幾章的想法。
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終,依然那么難過。可待到讀完,聽甄世隱說著什么“蘭桂齊芳”我不由黯然。薛寶釵這樣的人物,也要像李紈一樣,將一生都葬在這片冷酷的園子里么?
以前的我,是很討厭薛的。從蜂腰橋撲蝶到最后的成親,我一直都覺得她是一個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現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實細想起來,她的悲劇也許比林的更令人嘆惋。
薛寶釵家境富足,從小飽讀詩書。接受的是極為全面而正統的教育。賈母總是夸她“沉靜寬厚”。沒錯,這正是她從小被教育過的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應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應形于顏色,否則就是“不尊重。”綜觀全書她的舉止,幾乎從未超出這些束縛。只有一次寶玉將她比做楊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話反諷過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橋下陷害林的一段。現在想來,其實也并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惡毒舉動。她從小生長在皇商家庭,這種“趨吉避兇”的法門應該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吧。雖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也許認為人理所應當就該這樣應對。其實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別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著。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沒有開心也沒有不開心,只是按照理所當然的道路走下去。從未得到過全心全意的愛情,也沒有誰真正的關心過她。而她,也就認為世界本就如此。認為夫妻間有的不是真誠的感情而是“舉案齊眉”的尊重;認為母女間有的不是血濃于水的親情而是服從的孝道。這樣冷酷的綱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則,而且還毫無知覺的麻木著。
她的作為,其實并沒有多少是自由的選擇。她只是一個典型的循規蹈矩的服從者。她是聰慧有才的,卻被教育著認為女子讀書也是無用,香菱和湘云談詩她說道“一個女孩兒家,只管拿著詩作正經事講起來,叫有學問的人聽了,反笑話說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劇作戲曲,卻認為這些淫詞巧句是不能為端莊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評寶琴的詠古詩;她像任何人一樣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當母親為了賈府的權勢而把她嫁給癡癡傻傻的寶玉時,因為母親告訴說她已經應承了,也就只有流淚接受。直到最后寶玉出家,她的悲劇達到高潮。即使在這時,她依然是不能由著本性而為的。王夫人說“看著寶釵雖是痛哭,他端莊樣兒一點不走,卻倒來勸我,這是真真難得的!”可想想寶釵如此人物,又這樣年輕,此時想起自己的一生將如何結束,她的痛苦其實并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克制著,這是她的“尊重”!
與林相比,他的一生也許更為可悲,林至少還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誠的感情,最終一死解脫了所有的痛苦。而寶釵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終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這把鈍刀一點一點割掉生命吧!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枉凝眉》
《紅樓夢》,一部含笑的悲劇。《紅樓夢》不只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榮華走向衰敗的三代生活,而且還大膽地控訴了封建貴族階級的無恥和墮落,指出他們的種種虛偽、欺詐、貪婪、腐朽和罪惡。它不單指出這一家族的必然崩潰和死亡,同時也暗示了這一家族所屬的階級和社會的必然崩潰和死亡。曹雪芹筆觸下所創造和熱愛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個垂死的封建貴族階級的貳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會的虛偽道德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一邊是木石前盟,一邊又是金玉姻緣。一邊是封建社會下必須追求的功名光環,一邊是心馳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為我們展現了這場無聲的較量。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悲劇愛情故事濃縮了這場較量的全部硝煙,“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質本潔來還潔去”,在面對封建禮教下的種種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為代價,質本潔的追求始終不棄。我們感嘆賈、林兩人愛情的悲劇的時候,看到了造成悲劇的一個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個性,她的個性與當時的世俗格格不入,無法與社會“融合”,她的自卑情結正是她自尊的體現,也是她悲劇的開始。
《紅樓夢》中她葬花的一段情節,是她的個性體現的焦點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憐在她的《葬花詞》中袒露無遺:“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愿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捧凈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看過“紅樓夢觀后感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