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詩《山中雜詩》
《山中雜詩》語言清新優美,文字簡練利落;文章條理分明,表現角度多樣;寫景狀物生動逼真,抓住特征寓情于景。文中所繪景致優美,意境幽遠,尤其是多種感官的調動,讀來使人如臨其境,令人悠然神往。文中句式齊整,以五言為主,多用工整的對偶,又間以六言,使文句整飭勻稱,節奏疏宕諧婉,語意轉折靈活。細細品讀,韻味十足。該詩由南朝文學家吳均所作,其代表作有《與朱元思書》、《與顧章書》等。
山中雜詩
朝代:南北朝 作者: 吳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譯文
山與天相接的地方繚繞著陣陣嵐氣云煙,
從竹林的縫隙里看灑落下余暉的夕陽。
鳥兒歡快地在房檐上飛來飛去,
潔白的云兒竟然從窗戶里飄了出來。
注釋
⑴山際:山與天相接的地方。
⑵煙:此指煙靄。
⑶窺(kuī):從縫隙中看。
?、乳?yán):房檐。
詩作主題
本詩是一首寫景詩,作者借幽居時看到的景象,暗示出山居之樂,表達了作者恬淡超然的閑適心境。
賞析
這首小詩經單純白描的手法,展出了一片山村的景象,儼然是一幅絕妙的寫生畫。用以形成一種特殊的環境,給人以新鮮的感覺,用的就是這種格調。
詩歌描寫的是詩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環繞,竹木茂盛,鳥在人家的房檐上飛,云彩從窗里飄出來。作者的幽居蕩盡了人間的塵滓,隨意而傳神地表達了詩人愜意閑適的心情。全詩不過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離“山中”的主題。煙嵐彌漫著山谷,在山峰間飄來蕩去,這正是幽靜深邃的山中所常見的現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間隙中窺見其脈脈的斜暉,由此可見竹林的茂密青蔥,山間的幽趣在首兩句中已曲曲傳出。屋檐上的飛鳥來來往往,白云穿窗而過,都說明詩人所居之處地勢非常高,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這四句中雖句句是景,卻時時有人在其中,如前兩句中的“見”和“窺”,都說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寫之景只是人所見之景,并不是純客觀的描繪。至于三四句中的“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而且在寫景中已暗示了詩人的山居之樂,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見。
“鳥向檐上飛”一句,生動地描繪了人鳥和諧相處的情景。
“云從窗里出”一句,寫出了詩人居住的地勢之高峻,連云都從窗戶里出來了。
全詩體現了山居的清靜超脫,遠離塵囂。表達了詩人安貧樂道的思想,也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寫作特點
?、睂懽鳂O有章法,動靜結合。前兩句形成大的環境氛圍和背景;后兩句點染出具體生動的景物,造成巨細相襯的藝術效果。同時,景物動靜結合,構成山居特有的景物環境氛圍。
⒉景中有人,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本詩通過詩人的觀察寫出景物,并寄托自己的情志于景物環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