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行(楊炯)
時間:
寧靜2
初中生必背古詩
作者簡介
楊炯(650年-692年),漢族,弘農華陰(今屬陜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詩人,初唐四杰之一。顯慶六年(公元661年),年僅11歲的楊炯被舉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應制舉及第,授校書郎。后又任崇文館學士,遷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為梓州司法參軍。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陽宮中習藝館。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縣令,吏治以嚴酷著稱,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稱他為“楊盈川”。
從軍行
朝代:唐代
作者: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譯文
邊塞的報警烽火傳到了長安,
壯士的心懷哪能夠平靜。
朝廷的將帥剛出了宮門,
身著鐵甲的騎士就直搗據點。
雪攪昏天軍旗褪了彩色,
風狂刮的聲音裹著鼓聲。
我寧作百夫長沖鋒陷陣,
也不耐守筆硯做個書生。
注釋
1.從軍行:為樂府《相和歌·平調曲》舊題,多寫軍旅生活。
2.烽火:古代邊防告急的煙火。
3.西京:長安。
4.牙璋:古代發兵所用之兵符,分為兩塊,相合處呈牙狀,朝廷和主帥各執其半。指代奉命出征的將帥
5.鳳闕:闕名。漢建章宮的圓闕上有金鳳,故以鳳闕指皇宮。
6.龍城:又稱龍庭,在今蒙古國鄂爾渾河的東岸。漢時匈奴的要地。漢武帝派衛青出擊匈奴,曾在此獲勝。這里指塞外敵方據點。
7.凋:原意指草木枯敗凋零,此指失去了鮮艷的色彩
8.百夫長:一百個士兵的頭目,泛指下級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