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歸納
一、被動運輸:物質進出細胞,順濃度梯度的擴散,稱為被動運輸。
(1)自由擴散:物質通過簡單的擴散作用進出細胞
(2)協助擴散:進出細胞的物質借助載體蛋白的擴散
二、主動運輸:從低濃度一側運輸到高濃度一側,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同時還需要消耗細胞內化學反應所釋放的能量,這種方式叫做主動運輸。逆濃度梯度的運輸。保證了活細胞能夠按照生命活動的需要,主動選擇吸收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排除代謝廢物和有害物質。
三、實驗
1、比較過氧化氫酶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過程見課本P79)
實驗結論: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無機催化劑Fe3+高得多
控制變量法:變量、自變量、因變量、無關變量的定義。
對照實驗:除一個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變的實驗。
原則:對照原則,單一變量的原則。
2、影響酶活性的條件(要求用控制變量法,自己設計實驗)
建議用淀粉酶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用過氧化氫酶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梳理
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
1、概念:
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產物,釋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過程。
2、有氧呼吸
總反應式:C6H12O6+6O26CO2+6H2O+大量能量
第一階段:細胞質基質C6H12O62丙_酸+少量[H]+少量能量
第二階段:線粒體基質2丙_酸+6H2O6CO2+大量[H]+少量能量
第三階段:線粒體內膜24[H]+6O212H2O+大量能量
3、無氧呼吸產生酒精: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
發生生物:大部分植物,酵母菌
產生乳酸:C6H12O62乳酸+少量能量
發生生物:動物,乳酸菌,馬鈴薯塊莖,玉米胚
反應場所:細胞質基質注意:無機物的無氧呼吸也叫發酵,生成乳酸的叫乳酸發酵,生成酒精的叫酒精發酵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資料
體溫調節
1、體溫的概念:指人身體內部的平均溫度。
2、體溫的測量部位:直腸、口腔、腋窩
3、體溫相對恒定的原因:在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等的共同調節下,人體的產熱和散熱過程保持動態平衡的結果。
產熱器官:主要是肝臟和骨骼肌
散熱器官:皮膚(血管、汗腺)
4、體溫調節過程:
(1)寒冷環境→冷覺感受器(皮膚中)→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皮膚血管收縮、汗液分泌減少(減少散熱)、骨骼肌緊張性增強、腎上腺分泌腎上腺激素增加(增加產熱)→體溫維持相對恒定。
(2)炎熱環境→溫覺感受器(皮膚中)→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皮膚血管舒張、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熱)→體溫維持相對恒定。
5、體溫恒定的意義:是人體生命活動正常進行的必需條件,主要通過對酶的活性的調節體現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復習
生態系統
生態系統:就是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內,在各種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通過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而相互作用的一個自然系統。
1、地球上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
2、生態系統的類型:地球上的生態系統可以分為陸地生態系統和水域生態系統兩大類。在陸地生態系統中,又分為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等類型。在水域生態系統中,又分為海洋生態系統和淡水生態系統。
3、森林生態系統:濕潤或比較濕潤的地區;物種多,植物以喬木為主,樹棲攀援動物多,種群密度穩定,群落結構復雜穩定。
4、草原生態系統:年降水量少的地區;物種少,植物以草本為主,善跑或穴居動物多,種群密度易變,群落結構一般不穩定。
5、農業生態系統:農作物種植區;作物種類少,種群密度大,群落結構單一而不大穩定,植物主要為農作物,人為作用突出。
6、海洋生態系統:整個海洋,類型多,分布各異;微小浮游植物為主,有大型藻類,各類動物集中于200以上水層,底棲動物適應性特殊。
7、淡水生態系統:淺水區為水生和沼澤植物,深水區表層為浮游植物,主要有浮游動物、魚類和底棲動物。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大全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1、保護色:動物適應棲息環境而具有的與環境色彩相似的體色。
2、警戒色:某些有惡臭或_的動物所具有的鮮艷色彩和斑紋。
3、擬態:某些生物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狀或色澤斑,與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異常相似的狀態。
4、適應的相對性:指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只是一定程度的適應,不是絕對的。
5、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既有普遍性,又具有相對性。因為生物生存的環境不斷變化,而生物的遺傳具有保守性,不會因為環境變化立即改變其遺傳性,因此適應的形成是長期的自然選擇的結果。選擇作用不會一次到位,更不會造成盡善盡美的選擇結果,所以,適應具有相對性。
6、適應的普遍性:植物對環境的適應,動物對環境的適應,外形的適應性特征。
7、適應具有相對性的原因:遺傳物質穩定性與環境條件變化相互作用的結果。
8、保護色:動物體色與背景色彩相似,利于取食避敵,避役(變色龍)、比目魚、雷鳥、蝗、某些沙漠植物。